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丁东良基于信息时代的汉语改革方向
DirectionofChineseCharactersReformBasedontheInformationAgeCaoHu-HaiHENANInformationEngineering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08,ChinaSummary:PeoplefromallfieldsinoursocietyhavegotanagreementthatChinesecharactersmustbereformed.Butforseveraldecades,evenmorethanonehundredyears,thereisacontinuousargumenthowtocarryonthereform,inwhichdirectionthereformwillgo,whichresultedinnofurtherdevelopmentinChinesecharacterreform.Alongwiththeinformationage'sarrival,ChinesecharacterreformwillbepromotedonceagainbecausetherearemanydifficultiesintheChinesecharacterinformationprocessing.Thisessaybringsupanewreformplan,thatis,areformplanofthePinyinwiththeChinesecharactercharacteristic,whichindicatesthenecessityoftheChinesecharacterreformandthemethodsaboutChinesecharacterreform.Keyword:Chinesecharacterinformationprocessreform基于信息时代的汉字改革方向曹湖海河南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8摘要:“汉字必须改革”这是各界人士早就达成的共识,但是怎样进行汉字改革,朝哪个方向去改革却众说纷纭,几十年来,甚至一百多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达不成共识,致使汉字改革的工作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因为汉字在信息化处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汉字又一次将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改革方案,即具有汉字特色的拼音化汉语改革方案,并在文中对汉字改革之必要性和汉字改革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关键词:汉字信息处理改革1、信息时代呼唤汉字改革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但是汉字也不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汉字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长期以来,汉字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汉字改革的争论喋喋不休,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一时间使汉字难以适应,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几乎要遭灭顶之灾。现在虽然汉字在信息时代已经逃过了一劫,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因此还必须进行汉字改革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汉字或汉语已经进行了两个大的改革,第一是五四运动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第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行的简化字方案,使汉字的书写难度大大减轻,使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但是汉字和其它拼音文字相比,在学习和使用方面难度还是相当大,特别是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例如在汉字输入、汉字编程,汉字识别方面和英文相比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仅在汉字输入方面,许多人花费了许多时间,创造了许多编码方法,但还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案,以致现在许多人仍然热衷于使用拼音选字法,因此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必将再次掀起一场汉字改革的浪潮。2、汉字改革之路“汉字必须改革”这是各界人士已经达成的共识,但是怎样进行改革,朝哪个方向去改革却众说纷纭,几十年来,甚至一百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归结起来,有以下两个主要流派。2.1废除汉字,走拉丁文拼音化之路这一派我们可以称之为“废字派”,在这一派中,大多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如鲁迅,瞿秋白,钱玄同等。这一派人气较旺,呼声最高,他们认为:汉字是垄断文化,官僚文化,少数人的文化,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是愚民政策的产物,统治阶级是不希望人民大众都能读书识字的,所以在封建社会汉字是朝向难学难识的方向发展的(据说武则天就造了不少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封建士大夫的高贵,才有利于统治劳动人民,愚弄劳动人民。在汉字文化中也处处渗透着封建统治阶级思想,如果不废除汉字,就铲除不了封建思想。正如钱玄同所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20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除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之解决。”著名革命家瞿秋白写道:“汉字是十分困难的符号,聪明的人至少要十年八年的死功夫”。在这些领军人物的大力倡导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人创造了“拉丁化新文字”,曾一度推行甚广,并在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新文字研究会”,并于1937年发表了《拉丁化中国字运动新纲领草案》。中国字拉丁化运动持续几十年,时断时续,虽然也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但仍有许多有志之士为之奋斗着,直到1951年毛泽东主席也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努力仍未停止,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除了作为汉字注音符号外,也有意将其作为向拼音文字的过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学校仍在进行拼音文字试验班,在这些班里学生只学汉语拼音,不学方块汉字。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废除第二批简化字以来,我国政府采用了以维持现状,追求语言文字使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主的语言文字政策,已经放弃了“汉字拉丁化”的计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拉丁化拼音文字还遥遥无期。2.2汉字只能简化,不能废除这一派我们可以称之为“保字派”,这一派的人认为:1、中华民族之所以巍然独立于世界,绵延数千年,文化之寄托,民族之团结,实有赖于文字之统一;2、我国数千年之历史文化悉以汉字记载,一旦废除,无异于断送我一脉相承之固有文化;3、汉字固然难学,但可以找到一个学习方法,使汉字学起来变得容易;4、汉字有许多方面优于拼音文字,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它言简意赅,表达丰富准确。用1300多个有限的单音,就能表达无限的单词,按人的自然思维顺序建立起来的语法规则,使人们学习语法更容易。在这一派中,文献上记载似乎没有知名人物,人气没有“废字派”那样高。但其底气十足。“废字派”虽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废除汉字”的浪潮,但一百多年来,汉字还没有被废除掉,汉字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尽管这一派反对废除汉字,但对汉字改革还是认同的,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专门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重点研究汉字简化问题。1955年1月拟定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汉字简化方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从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先后分四批推行,1964年5月又编印出《简化字总表》。总的来说这次的《汉字简化方案》是成功的,是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但是汉字简化工作只是在形体上进行了简化,减少了一些笔画,但也有许多缺陷,受到一些质疑,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第二次汉字简化的时候,引起了一片嘘声。在一片嘘声中这一次汉字简化方案被取消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也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了。3、具有汉字特色的拼音化改革方案实行“拉丁化拼音文字”在理论上可能非常完美,但是拉丁化拼音文字和方块汉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一个为表音文字,一个为表意文字,两种文字的思维方式不同,如果把表意的方块汉字,换成表音的拉丁化拼音文字,首先要突破文化的心理习惯,在实践中会遇到十分巨大的困难,实行“拉丁化拼音文字”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汉字的简化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推行以来,基本上已被人们接受并固化下来,使汉字的书写变得简单,解决了一部分汉字难学的问题,但是汉字的简化的空间不大,我们现在所说的或者说所进行的汉字的简化,实际上只是在形体上对原来某一个字的构造和笔画进行简化,使其笔画数减少,写起来方便,简单,省时。其特点是把目光集中在单个汉字上,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去观察,分析,研究,简化。这种简化固然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但简化来简化去,成千上万个汉字还需要一个一个地去学,一个一个地去认,其难度还是相当地大。将这些汉字都学会,也需下十年八年的功夫。汉字学习难的问题还没根本解决。废除汉字、实行“拉丁化拼音文字”不行,汉字简化又无法再进行下去,难道我们就停滞不前,不进行汉字改革了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现在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科学知识爆炸性地增加,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们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汉字学习难的问题,仍需要人们把人生的黄金时光耗费在学习汉字上,这不仅是一个资源的巨大的浪费,更重要地是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科学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的复兴。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汉字的数量多,笔画多,结构复杂,给汉字的信息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那么汉字改革的下一步该如何走,向何处去呢?汉字改革之路在哪里呢?3.1新方案的提出1953年毛泽东主席指出:“汉字的数量也必须大大减缩。只有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才算得上简化。”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所说汉字简化应包括形体和数量两个方面的简化,是很正确的。下面我们先从以下几个表中看一些统计资料:表1历代字典收字数字典时代字数仓颉篇汉3300说文解字汉9353韵海镜源唐26911康熙字典清42174中华大字典1966年50000规律:汉字的总字数在不断增加。表2现代通用字典收字数字典出版时间收字数大众精简字典1951年7000字常用字典1952年4700字新华字典1971年7100字辞海1977年15000字现代汉语字典1979年7373字备注:平均为7810字表3用字频数统计姓名总字数用字数备注李白770003560<4500杜甫约1500首4350孙中山1600002134<3000毛泽东66000028911975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数字使用频度统计,统计结果经表明,我国常用汉字一般为3000~4000字,通用汉字的数量为7000余字,最常用汉字为2700字。1981年5月1日实施简体中文字符集的中国国家标准GB2312或GB2312-80共收录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现在统计资料还表明,人们只要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就能解决阅读中的99.9%以上的问题,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阅读和写作的需要,因此我们不难设想,我们只保留这3500个左右的汉字,这样对阅读者来说至少可以解决99.9%以上的问题,达到这种程度,我们认为,对一种语言来说,已经够了,这样一来,对学习汉语来讲,其难度就可以下降到原来的40%以下,此时我们就可以信心百倍地说,汉字不再难学了。因为我们现在在学习汉字时难就难在那些非常用汉字上,在各种相关考试中,出题者往往就是拿这些非常用汉字向考生发难,例如:2004年语文高考试题中,就有:溘、嬗、儆、栉、壑、鼷等字,这些字对学生来说是最头疼的,为了应付考试,要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来认识这些使用频度不到0.1%非常用字,就这样在考试时往往在这些字上丢分。如果不去考究那些非常用汉字,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对于常用汉字,人们一般都掌握比较好,笔画少,好写好记,并且都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掌握的。那么废除掉这些非常用汉字后,会不会影响汉语语意的表示呢,我们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但可以说其影响是微乎其微,因为本来这些字就不常用,即使用到的时候,完全可以用一些常用汉字去取代,或用词组来取代,例如:硌(ge)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硌硌”为努力勤劳的样子,有成语叫“孜孜硌硌”,这一成语我们现在很少用,完全可以用“孜孜不倦”来表示,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关于组词问题,第一,按照数字上的排列组合来讲,即使汉字的自数压缩到二千字左右,也可以组成二字词几百万,三字词的词数可达几十亿个,
本文标题:丁东良基于信息时代的汉语改革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6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