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七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
1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主题:和为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录像的播放、图片的呈现、、史料的适当补充来创设情境,进行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制作表格、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和发展的,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友好交流和团结发展,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联系分裂分子的活动,结合所学内容,认识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表达对我国民族政策及分裂活动的看法,激发学习动力。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处理方法:在学生阅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归纳下列问题:(l)吐蕃的社会生活怎样?(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的过程。(3)唐、蕃两次通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又抓住了知识要点。2.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处理方法:指导学生概括唐朝与各民族关系的共同之处。通过介绍边疆各族在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后,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物产和风土人情也进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使学生认识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唐朝和少数民族相互发展的好处,从而突破难点。四、教学设计思路: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大地上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友好交往是民族发展的主流。本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的思想。而早在唐朝就与中原“和同为一家”的西藏、新疆等地区,在今天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搞分裂的声音和行为,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历史学习的归宿,是要回到现实中来,以给学生们应有的历史认识和现实启2示,因此将本课的主题确立为“和为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中国古代“和”字的含义引出本课的主题;其次,通过介绍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友好相处促进了唐朝的发展与边疆的开发等史实突出本课的主题“和为贵”,因为“和则兴”;最后,在拓展延伸中,将历史与现实联系,以史为鉴,谴责达赖等分裂集团的破坏活动。通过学习,认识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是发展的主流。民族之间团结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进步,有利于缔造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怀。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表格整理法、讨论法、识图法。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百度等网络资源。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和”字的演化过程》【讲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幅场景:完整的巨幅画卷中间,魔幻般出现了立体活字印刷板,方板汉字凹凸起伏,不断地变化,整个活字印刷板如微风拂过,层峦叠嶂,如水波涌动,此消彼涨,呈现了中国汉字“和”的演化过程。从《中国书法大字典》里我们得知,“和”字本是指上古时期的一种能吹奏的乐器,这种乐器吹奏出来的声音非常和谐。由此可见,“和”字从产生之初就表示“和谐”之意,以后又衍生出“包容”“和平”和“安定”等含义。《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团结合作,这是最金贵的东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和同为一家”就是介绍唐朝与边疆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教学新课】出示幻灯片:《唐朝边疆民族分布示意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地图,找出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讲述】这些地区在唐朝一般称为“八蕃”,如现在的西藏。蕃、五胡的“胡”,以及西戎、北狄、南蛮、东夷中的“戎狄蛮夷”,都是相对于中原汉族而言的外来民族。认真观看视频,听老师讲解仔细观察地图,并找出主要的民族政权:突厥、吐蕃、回纥(回鹘)、靺鞨、南诏等。通过视频与讲解,点出本课的主题。视频的播放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读图能力就涉及到的“蕃”等新概念,作浅显的解释,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拓展其学习空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过渡】唐朝是如何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突厥汗国的兴衰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了解突厥的兴衰。【提问】唐太宗在擒获了颉利可汗,打败了东突厥后,如何对待他们的呢?【讲述】正因为唐太宗的做法很得人心,所以一些民族的首领,到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这个称号说明唐太宗是当时各个民族首领公认的皇帝。不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西域各国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唐王朝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还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进行管理。出示幻灯片:唐朝前期边疆各族示意图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都护府的位置,强调自汉代设立机构管辖以来,唐朝再次加强了对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的管辖。【过渡】在突厥的南面就是青藏高原,现在高原上居住着什么少数民族?【讲述】其实他们的祖先在秦汉以前就居住在这里了,被称为唐旄(máo)发羌,在血缘上属于黄种人华南族群,与华夏族很接近;在语言上属汉藏语系,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吐蕃,开始与汉族政权交往。二、唐与吐蕃的关系【讲述】关于唐朝与吐蕃政权的关系,老师准备了三个问题,请同学阅读课文并思考(1)吐蕃的社会生活怎样?(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的过程。(3)唐、蕃两次通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吐蕃的风俗习惯出示幻灯片: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出示幻灯片:松赞干布教师补充: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认真阅读,思考回答:唐太宗不仅没有杀一个俘虏,反而封突厥贵族做新设立的都督府的将军,统领原来的部众。还允许上万突厥人居住在长安。认真观察地图,找出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位置答:藏族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学生根据图片和课文的内容,介绍吐蕃的风俗习惯及松赞干布统一吐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强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分裂行为不得人心。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4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3.唐朝与吐蕃的通婚(1)文成公主入藏【讲述】松赞干布的使臣禄东赞接受了文成公主的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三道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过于详细,要掌握时间。【讨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金城公主入吐蕃出示幻灯片: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提问】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分析】因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丹的舅家。【过渡】出示幻灯片:《唐朝后期边疆各族示意图》并讲解: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三、“回鹘衣装回鹘马”【讲述】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学生将课前准备的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一一介绍交流、讨论、自由发言: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思考并回答认真听讲并阅读课文,了解回鹘与中原的交往情况。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培养能力,通过讲故事增加学习趣味并锻炼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平友好给双方带来的利益,突出“和为贵”的主题。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这部分并非重点内容,所以以教师的简单讲述为主,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平交往能促进双方的发展,突出“和为贵”的主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后来为了体现本民族的勇猛彪悍,回纥改名为回鹘。由于内部混乱和自然灾害,回鹘政权最终解体。一部分迁往中亚,一部分迁到甘肃、新疆,成为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四、“车书本一家”的靺鞨和苍山洱海间的南诏【提问】在唐朝的周边,还有两个少数民族,是什么民族呢?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文,简要介绍这两个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小结巩固】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接下来,我们就用表格归纳的形式共同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出示表格(附后)背景音乐《家和万事兴》【拓展升华】1.唐代处理各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册封是最主要的方式。2.唐朝的和亲政策和汉朝有何不同?3.唐朝能以如此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因是什么?唐朝国力强盛,在文化和经济上最先进;唐太宗的开放胸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出示材料】4、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在地图中找出靺鞨与南诏看书并介绍学生回顾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并完成表格思考并回答:战争、和亲、封王等方式汉朝主要是为了换取暂时的和平,唐朝是为了施恩,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自由讨论、交流培养识图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回顾知识要点的同时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点的方法这是课文主题的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对学习的内容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6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正如歌曲所唱“家和万事兴”,我们应学习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和为贵”。近年来出现的达赖集团、疆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不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注定走向失败;国家强盛是处理民族关系时赢得主动的根本,我们要努力学习,复兴中华。【布置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给达赖集团写一封信。内容自拟,字数不限。认真听讲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还应该参照古今,认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并给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启示。八、板书设计:唐代民族关系表九、设计反思:本课涉及的民族与人物较多,知识点比较繁杂,头绪也比较乱。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图一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教学,通过唐代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史实介绍和今天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对比,使学生认识民族团结能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分裂活动不得人心。民族间的交往应“以和为贵”,平等互利,共同繁荣。民族生活地区首领唐朝处理与民族关系的方式及过程影响东突厥阿尔泰山可汗战争,封赏。先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再授予官爵,赐给田宅1、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域各族奉为“天可汗”。2、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发展。4、渤海国受封后不断发展,被称“东海
本文标题:七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7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