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7、D8、A9、C10、C11、B12、B13、C14、D15、D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3.细胞受刺激,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沿膜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作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打开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钠离子从膜外流入膜内,产生去极化,之后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产生复极化到静息状态,这次膜电位的波动,就是动作电位。4.动作电位到达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导致接头小泡靠近接头前膜,通过出胞作用,释放乙酰胆碱到接头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接头后膜与受体结合,打开钠离子通道,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5.与兴奋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下列特点:电-化学-电的方式;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三章神经系统一、填空题、反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后放、轴突—轴突、引起特定的感觉、维持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中央后回、第一信号系统人类二、选择题、D2、B3、D4、B5、C6、C7、D8、D、D10、D11、C12、D13、B15、D16、C、D20、B23、A24、D25、D26、B三、问答题、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包括后腹核、外侧膝状休、内侧膝状体等)向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投射的纤维联系。各种感觉信息通过该系统向大脑皮质感觉区的投射都有点对点的关系,因而称其为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并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联系。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保持觉醒状态。、牵张反射是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被动牵拉时,出现反射性收缩。牵张反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肌紧张和腱反射。腱反射是受到短促而有利的刺激而引起的牵张反射,临床上通过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肌紧张是受到持续微弱的牵拉而出现的牵张反射,它具有维持躯体姿势的重要功能。3、条件反射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建立的,是信号刺激和非条件反射在时间上的结合,即任何刺激通过强化,都可以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后能使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而完善的适应能力,使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预见性。第四章感觉器官一、填空题、嗅器味器皮肤、视网膜血管膜纤维膜、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凹透镜、变凸、声波刺激听神经部位、空间位置、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二、选择题、C2、A3、B4、D5、B6、C7、D8、B三、问答题、近视产生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的折光力过强,物像在视网膜之前,宜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是眼球前后径过短,眼的折光力过弱,物像在视网膜之后,宜配戴凸透镜矫正。散光是角膜的经纬线曲率不一致,不能清晰成像,宜配戴与角膜经纬线曲率相反的圆柱形透镜矫正。第五章血液一、填空题1、血浆45%2、水蛋白质无机盐3、7.35—7.454、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5、(4.5—5.5)×1012/L(4.0—10.0)×109/L(100—300)×109/L6、铁氨基酸维生素7、促进止血加速血凝8、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10、7%-8%11、A、ABAB12、溶血13、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二、选择题2、B3、C4、A5、C7、C8、B9、B10、B11、A12、D13、B三、问答题1、血液的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防御和调节。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浆运输营养物质;淋巴细胞、血浆蛋白具有免疫功能,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血小板蛋白质具有凝血止血作用;血液具有调节酸碱平衡,调节体温,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2、血浆的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产生的渗透压为胶体渗透压,它维持血管内外水的交换,维持着血浆容量;由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产生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它维持着细胞内外水的交换,维持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3、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运输物质,参与免疫,参与血液凝固、纤溶对维持机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维持血管内皮完整的功能。4、血液凝固的过程是凝血因子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把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凝过程包括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三步。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固,原因是血管内皮光滑不能激活第XII因子,血流迅速,凝血因子不易积聚,血液中有抗凝系统。5、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细胞膜上有无A、B凝集原分型的,有A凝集原的为A型,有B凝集原的为B型,有A、B凝集原的为AB型,没有凝集原的为O型。血液的分型可以指导输血,为防止凝集反应,输血的原则是:同型输血;输少量的O型血;输血前作交叉配血试验。第六章循环生理(一)一、填空题1、心血管系淋巴系把氧气、营养物和激素运送到全身并将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CO2等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2、有二期平台期3、Ca2+内4、4期自动去极化5、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传导性兴奋收缩性7、舒张期8、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脏作功9、音调低历时较长二、选择题1、C2、D3、A6、A7、B8、C10、A11、A三、问答题1、一个心动周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在等容收缩期瓣膜关闭、容积不变、压力不断升高、没有血液流动;在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房内压小于室内压、室内压大于动脉压;在等容舒张期,瓣膜关闭、容积不变、压力不断降低、没有血液流动;在充盈期,室内压低于房内压、低于动脉压、房室瓣打开半月瓣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第六章循环生理(二)一、选择题:1、B2、C3、B4、A6、D8、C9、B10、D11、C12、A14、D16、B17、A二、填空题:1、充足的血容量,心脏射血,外周阻力2、心脏收缩力量,重力与体位,肌肉挤压作用,呼吸运动3、迂回通路4、有效滤过压5、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6、压力三、问答题:1、在有足够充盈压的基础上,动脉血压的形成尚需具备三个因素: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第七章呼吸生理一、填空题1、外呼吸(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或组织换气)2、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呼吸运动3、呼气时,吸气时4、分压差5、碳酸氢盐的形式6、加深加快7、脑桥,延髓10、延髓11、气体扩散速度,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12、有效二、选择题1、A2、C4、D5、C6、D7、C8、D9、D10、B11、B三、问答题1、红细胞的功能就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载体,98.5%氧气是通过红细胞运输的。血红蛋白也是运输二氧化碳的载体,7%二氧化碳是通过血红蛋白运输的,没有红细胞,人通常状态下就会缺氧死亡。2.答:O2主要与血红蛋白(Hb)结合。O2与Hb的血红素中的Fe2+氧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取决于血液中O2分压的高低。在肺,由于O2分压高于静脉血,促使O2与Hb结合成HbO2;而在组织中O2分压低于动脉血,则HbO2解离,释放出O2。CO与Hb有很高的亲和力(是O2的210倍)。当吸入CO后,它就迅速与Hb结合成HbCO,使之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并且解离速度很慢,造成机体缺O2,这就是CO中毒致死的原因。第八章消化生理一、填空题.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蠕动分节运动.大于大于.脊髓骶段.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小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肠抑胃素.抑制.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二、选择题、C2、D3、B4、D6、C7、C8、D9、A10、C、C12、D13、C三、问答题.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蛋白酶、盐酸、粘液和内因子。它们的作用如下所述:(1)胃蛋白酶:它的作用是将蛋白质水解为示(说明:“示”字应加“月”字旁)和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它是胃液中唯一能消化营养物质的酶。(2)盐酸:它的作用是: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③抑制和杀灭随食物入胃的细菌。④进入十二指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3)粘液: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其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从而利于维生素B12在回肠内的吸收。.胰液和胆汁液的成分和作用简述如下:(1)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并为小肠内多种酶提供pH环境。胰淀粉酶的作用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胰脂肪酶的作用是分解脂肪。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和多肽。(2)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胆盐的作用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固醇、卵磷脂等也有乳化脂肪的作用。.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主要的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占80%。单糖的吸收形式是主动转运,转运的途径是血液。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氨基酸。它的转运形式和转运途径与葡萄糖基本一致。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是通过小肠上皮的胞饮和胞吐进入淋巴和血液,其中淋巴为主要的吸收途径。第九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填空题.食物.肌肉运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饭后12~14小时.36.0℃~37.4℃.内脏.蒸发.水,NaCl,尿素.下丘脑.25%-80%20%-40%。.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热感受器冷感受器.时间二、A型题、B2、D3、D4、B5、B6、D7、D、B9、B10、A11、D12、C13、C14、D三、问答题.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包括肌肉活动、精神状态、环境温度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其中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此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大大增加,可占总产热量
本文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8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