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xx污水厂设计技术标书
xxxx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技术标书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x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单位:xxxxxxxxxxxxxx工程规模:改造15000m³/d污水处理厂一座主要工程内容:改造部分:SBR池、污泥脱水间、粗细格栅间等。新建部分:深度处理车间。其他:总图、自控、化验室等。工程投资:估算总投资为2088.0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46.90万元其他费用186.47万元预备费154.67万元二、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2.1编制依据2.1.1主要依据及资料1、xxxx污水处理厂设计施工图2、xxxx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资料3、xxxx污水处理厂提供的其他资料2.1.2编制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年)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修订版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7、《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011年版)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2009)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7)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2编制原则1、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执行国家对环境保护、城市污水治理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及标准。2、在城市总体规划及污水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和尾水的排放要求,合理确定提标改造工程工艺及处理程度,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保护城市水体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3、吸取同类水处理经验与教训,改进本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质量。4、合理布置处理构筑物及水力流程,减少工程投资,节约能源,降低日常处理费用。5、结合污水处理厂现有构建筑物,新建构筑物便于施工、便于维护管理的原则,使改造工作量最小。6、各种设备的选型原则为在满足工艺需要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先进、高效、节能、耐用和少维修,并配合土建构筑物形式的要求。7、机械设备均按成套装置考虑,包括就地控制箱、连接电缆以及有效运行所必需的附件。8、采用切合实际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手段,提高污水处理厂管理水平,降低处理成本,保证污水处理厂运行在最佳状态,减少人员配置。9、在处理系统的设计上要考虑运行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三、提标改造工程方案论证3.1改造设计处理规模及水质3.1.1处理规模保持原设计规模,规模不发生变化设计规模:1.5万m³/d3.1.2进出水水质本次提标改造确定进水水质主要参照区内外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水为城市生活污水)进水水质,并根据xxxx污水处理厂近几年实际运行情况,分析xxxx污水出水特性,综合确定进水水质。根据前述污水处理厂现状进水水质和改造后出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进出水水质见下所示。xxxx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设计进出水水质(mg/L)项目CODBOD5SSTNNH3-NTP进水水质40025020050358出水水质≤50≤10≤1015≤5(8)40≤0.5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0C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0C时的控制指标。3.1.3污染物去除要求根据已确定的进出水水质指标,得出相应的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去除率表表项目CODcrBOD5SSNH3-NTNTP进水水质(mg/L)40025020035508出水水质≦(mg/L)(mg/L)(mg/L)≤50≤10≤10≤5(8)≤15≤0.5去除率(%)≧87.5969585.7(77.1)70.093.73.2污水提标改造工艺设计方案论证通过上述进出水水质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的前提下,本次升级改造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NH3-N及TN冬季不达标、TP出水水质不达标且变化幅度大。所以,本次升级改造工程的目标是使NH3-N、TN、TP能够常年稳定达标。3.2.1生物除磷脱氮的必要性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出水要求、污水厂规模、污泥处置方法、平面布置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等因素作综合评价。常规活性污泥法能满足CODcr、BOD5、SS的去除率,但对氮、磷的去除率是有一定限度的,仅从常规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中排除氮、磷,其去除率氮约10~20%,磷约12~20%,本工程对氮和磷的去除均有很高要求,因此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必须考虑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3.2.2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可行性污水采用生化处理厂工艺,特别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对进水中污染物质的配比和平衡有一定的要求,现将本工程进水水质各污染物配比列表分析。进水水质各污染物配比表项目BOD5/CODBOD5/TPBOD5/TNCOD/TP数值0.62317.1450指标0.45173.75301、BOD5/CODcr该指标是鉴定污水可生化性的最简单易行和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认为BOD5/COD>0.3时可生化处理,BOD5/COD>0.45时可生化性较好。本厂进水该项指标为0.50,可生化性较好,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方案,为了提高BOD5、COD的去除率,需将去除BOD5、COD的生物过程与脱氮除磷的生物过程有机统一,选择合适的污泥负荷及水力停留时间等。2、BOD5/TN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脱氮的主要指标。由于生物脱氮的反硝化过程中主要利用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该比值越大,碳源越充足,反硝化进行越彻底,理论上BOD5/TN>2.86时反硝化才能进行。实际运行资料表明BOD5/TN>3.75时才能使反硝化过程正常进行。当BOD5/TN在4~5时,氨氮去除率>80%,总氮去除率>60%。3、BOD5/TP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除磷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有较好的磷去除率须BOD5/TP>17,比值越大,除磷效果越好。本厂进水BOD5/TP=33,通过控制TN去除效率,降低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含量。污泥回流液所携带的硝态氮不会影响厌氧区的释磷效果,提高系统的磷去除率。根据以上分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可以采用生物法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并考虑辅助化学除磷的工艺,以达到氮和磷的处理要求。且进水中的碳源可以保证脱氮除磷的效果。通过对SBR的复核计算,原设计的SBR的停留时间、泥龄、硝化与反硝化时间均不能满足设计进水水质数值下对TN的控制要求。平罗污水处理厂已采用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根据本次工程确定的进水水质特点和出水水质要求,必须对二级生物硝化、反硝化部分进行加强,才能满足出水TN、NH3-N数值的要求。目前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生物膜工艺与活性污泥法工艺两种,对SBR的改造,在此两方案进行比选。3.2.3活性污泥工艺活性污泥工艺中微生物在曝气池内以活性污泥的形式呈悬浮状态,污水在曝气池中通过曝气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完成生物去除污染物的过程。1、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原理1)生物脱氮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的好氧条件下转化为氨氮,而后由硝化菌作用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由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成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获取。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反硝化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有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能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与反硝化菌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不能低于10°C;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反硝化条件:缺氧条件DO值0.2mg/L左右;充足的碳源;合适的PH条件。2)生物除磷含氮有机物NH4+-NNH3-NNO3--NN2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磷常以磷酸盐(H2PO4-、HPO4-和PO4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污水中。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过量地超出其生物需要地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物形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污水处理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脱磷效果产生影响。短污泥龄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污水处理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即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加污泥的好养吸磷能力。磷的厌氧释放可以分为二部分: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有效释放是指磷被释放的同时,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贮存,即磷的释放是有机物吸收转化这一耗能过程的偶联过程。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收和贮存。内源损耗、PH变化、毒物作用等引起的磷的释放均属无效释放。在除磷(脱氮)系统的厌氧区中,含聚磷菌的回流污泥与污水混和后,在初始阶段出现磷的有效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水中的易降解的有机物被耗完以后,虽然吸收和贮存有机物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微生物为了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仍将不断分解聚磷,并把分解产物(磷)释放出来,虽然此时释磷总量不断提高,但单位释磷量产生的吸磷能力将随无效释磷的加大而降低。一般来说,污水污泥混和液经过2小时的厌氧释磷后,磷的有效释放已甚微。在有效释放过程中,磷的厌氧释放可使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大大提高,每厌氧释放1mgP,好氧条件下可吸收2.0~2.4mgP。厌氧时间加长,无效释磷逐渐增加,平均厌氧释放1mgP所产生的好氧吸磷能力将降低1mgP以下,甚至达到0.5mgP。因此,生物除磷系统中并非厌氧时间越长越好,同时,在运行管理中要尽量避免低PH的冲击,否则除磷能力将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这主要是由于低PH会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坏,细胞内聚磷在酸性条件下被水解,从而导致磷的快速释放。2、技术特点1)、通过污水和混合液进水的合理布点,可以合理选择进水点和混合液回流点,实现不同运行工况。2)、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通过调整实现不同运行工况,充分发挥各种处理工艺的特点,对污水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3)、受活性污泥功能限制,冬季低温情况下的处理效果不理想。3.2.4生物膜处理工艺污水生物膜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和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上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载体上的生物膜接触,利用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使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根据反应器内微生物附着生长载体的状态,生物膜反应器可分为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膜工艺主要有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和生物转盘等。生物流化床即在生物池内投加填料,以此增大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提高处理能力。根据生物膜载体―填料的不同可有多种形式的流化床方式。本工程选择易于操作,管理简便的颗粒填料生物膜工艺作为本工程的比选方案。流动床生物膜工艺运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充份利用了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又克服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固定式生物膜法的缺点。技术关键在于研究和开发了比
本文标题:xx污水厂设计技术标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8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