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向“白色恶魔”说不》教学设计
《向“白色恶魔”说不》教学设计[内容]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向“白色恶魔”说不》[教材简析]当前,世界性毒品泛滥,开展反对毒品的斗争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容易受不良习惯的诱惑,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反毒品教育刻不容缓。教材通过“知识窗”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及其分类,教学中还可列举一些毒品的新品种,让学生认识毒品的多样性;“扫描镜”旨在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通过具体的案例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毒品的可怕;再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毒品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搜集成功戒毒的故事,最后,通过演讲和编写“禁毒成果报”,进一步坚定学生远离毒品、与毒品作斗争的决心。[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认识到应远离毒品。2、学会用有效的途径自觉抵制毒品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教学重点]了解毒品的危害,认识到应远离毒品。[教学难点]探究吸毒的原因,讨论自觉抵制毒品影响的途径。[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毒品种类、危害的有关知识。2、学生搜集青少年吸毒案例。3、学生搜集成功戒毒案例。4、学生搜集禁毒成果资料。5、教师指定三位学生准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演讲。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的生活中,还隐藏着一个比吸烟、酗酒、沉溺网络游戏更可怕的恶魔,人称“白色恶魔”。这“白色恶魔”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害得许多人家破人亡,社会动荡不安,而且它日益猖獗,给社会、经济和治安带来严重危害。你知道这“白色恶魔”是什么吗?(板书:“白色恶魔”——毒品)二、毒品是什么1、学生学习教科书中“什么是毒品”部分。2、学生交流。三、毒品的种类1、放映“毒品的种类”幻灯片。2、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3、教师小结:当前,毒品的种类已达几百个,而且各种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直越大。那么,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四、毒品的危害1、你了解到的毒品的危害有哪些?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3、小结:毒品对人体机理、家庭、社会的危害。4、教师讲述因吸毒而引发的悲剧。5、学生讲述因吸毒而引发的悲剧。6、放映《中华之剑》片断。7、学生交流体会。五、毒品离我们很近1、全世界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超过10万人因吸毒致死,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14万,青少年占72%,成为吸毒的主要人群。专家估计,我国实际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超过100万人,其中艾滋病人数20万。每年发病人数以30%速度增长,到2010年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超过1000万,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中,因静脉注射吸毒感染的占63.7%。2、浙江吸毒总人数逼近6万,超过全省人口千分之一。3、今年来金华市新报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107人,比去年多了39人,最小感染者只有8岁。4、小结: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会对我们发出诱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经不起诱惑,走上吸毒这条不归路呢?六、探究:青少年吸毒的原因1、师讲述青少年吸毒诱因及案例。2、学生讲述青少年吸毒故事。3、学生交流感受。七、小结毒品是真正的“白色恶魔”,我们要坚决地向它说“不”,坚决地与它斗争。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布置课后讨论。)第二课时一、导入毒品真是可恶、可恨!我们可从哪些方面与它进行斗争?(板书:向“白色恶魔”说不)二、“浪子回头”故事会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吸毒者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2、小组推荐比较典型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3、师小结:虽然有许多人戒毒成功,获得了新生,但实际真正能够成功的只有千分之几,不到百分之一。所以,真正安全的是,永远不要沾上毒品!三、“中华之剑”发布会1、与毒品作斗争,其根本应是切断毒品来源,就是要与制毒、贩毒作斗争,这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中国的反毒品斗争向来是坚决、彻底的,近年来不断取得辉煌的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场发布会,展示反毒品斗争的累累硕果。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3、师补充介绍禁毒严打成果。4、学生交流感受。四、“少先队员在行动”1、同学们,行动起来,加入反毒、禁毒的行列中去,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让祖国更强大,让世界更美好!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3、要求:有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等内容,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安全因素。4、交流、评价。五、演讲1、指名演讲。2、交流感受。六、全班朗诵《禁毒宣言》。七、课外延伸1、编写“禁毒成果报”。2、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对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3、记录活动过程、反馈。教学反思一、要使一堂课品德上得精彩、有效,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收集完整有关的资料,因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这本教材提供给我们只是一些教例,里面还留有许多空白之处,需要补白。二、以往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要求往往比较笼统,学生操作的针对性不强,所搜集的资料也五花八门,这次的课前准备,我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时把要求提得非常明确、细致,很多学生把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得非常有条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教育。三、在这堂课中,我重点突出了毒品的危害、毒品离我们很近这两点。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毒品离他们是非常遥远的,根本就意识不到应从小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而通过这两个环节中录像的播放、数据的罗列,许多同学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很多同学课后在说:“真没想到,我们浙江省竟有这么多吸毒的人,金华就有这么多感染艾滋病的人,为什么我们平时都不知道呢?”是呀,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会有多少人显得手足无措!《品德与社会》6年级(上)教案一、教学总目标:《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主要内容:1、珍爱生命,崇尚科学。2、民风民俗知多少?3、劳动最光荣。4、农村和城市的明天。三、重难点: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四、学生情况分析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五、措施:(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得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进度:周次课文课时备注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2、向“白色恶魔”说不23、向邪教宣战2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25、民风民俗大观园26、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27、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28期中检查,检查反馈29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210劳动需要知识211劳动成果要珍惜212我家住在新农村213发展中的城市214期末复习215期末检查216检查反馈2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崇尚科学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目标:1、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课前准备:1、请学生收集有关抽烟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资料;2、请学生收集有关酗酒的危害和适量饮酒的好处的资料;3、请学生调查周围的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有一句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不良习惯,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为了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远离这些不良习惯,并勇敢地向这些恶习宣战吧!你知道有哪些不良习惯呢?(主要是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几种。)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抽烟这个不良习惯。二、具体了解吸烟。1、了解吸烟的危害(1)、课件出示: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00万人,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即开始吸烟。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审判台:列举烟的N条罪状香烟中有这么多有害物质,那香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你先读课本,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审判,一人表演香烟,其他请一位同学来演法官,审判香烟!(道具:准备几个大的用纸做巨型香烟)活动:先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烟”摆中间,结合课文,展示审判过程。准备完后在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师小结:吸烟有这么多害处,吸烟真可怕!(3)了解一支烟中的有毒物质吸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危害呢?谁知道一支烟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出示: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畅谈感受。老师小结:有数据显示: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而青少年吸烟后果就更严重了,青少年的抵抗力弱,吸烟会发生短时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普遍出现咳嗽、多痰,有些青少年还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对后期有很大的影响。2、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看来,吸烟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儿童还要学着吸烟呢?(学生谈想法,畅所欲言。)总结:青少年吸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好奇模份心理;虚荣心理;夸耀攀比心理;消愁心理;对烟的错误认识等等。出示:3、知识窗:了解世界无烟日吸烟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有谁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5月31日)我们除了要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还要了解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谁知道?例如: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1998年: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1999年:戒烟。口号是“放弃香烟”;2001年: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2004年:控制吸烟,减少贫困;2006年:烟草吞噬生命。三、课外延伸。如果在你的身边有吸烟的人,你会怎么说?在公交车上,你看见一位大哥哥在吸烟,你会说“……”;在图书馆,“……”;当你心情苦闷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支香烟,你会对自己怎么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吸烟的危害,谁还记得吸烟的危害。有谁去调查了身边的吸烟问题。跟大家说说!这节课我们来了解“酗酒”和“泡网吧”的危害。二、酗酒1、故事引入在酗酒的危害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个故事。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
本文标题:《向“白色恶魔”说不》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1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