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国际贸易》作业集答案
《国际贸易》-1-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总体与局部2.有形贸易、无形贸易二、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2.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3.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对比。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各国(地区)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5.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各洲、各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各洲、各国(地区)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7.复出口外国商品进口以后为经加工制造又出口。8.复进口本国的商品输出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9.过境贸易过境贸易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10.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三、问答题1.按商品的形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按贸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按贸易收支平衡范围,可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按贸易过程中有否使用单证等商业文件,可分为有证贸易和无证贸易;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2.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状态,生产力极度低下,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就不存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2-人类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畜牧业从农业生产中分离了出来,推动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手工业,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第三次社会分工后,阶级和国家相继形成。于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有了超越国界的商品交换,这就是初始的国际贸易。3.(1)国际贸易功能多元化;(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档化、智能化和软性化。(3)货物、技术、服务贸易三组鼎立;(4)贸易集团趋势加强;(5)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贸易主力军,市场竞争向综合化、全方位方向发展。(6)国际保护主义更加隐蔽化、管理化;(7)贸易手段规范化;(8)交易方式电子化。4.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5.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对外贸易是任何国家发展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等价交换二、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2.世界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3.国家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4.贸易条件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口价格之比三、问答题1.社会生产力是推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促进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2.一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与该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成正比关系;《国际贸易》-3-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相应变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相应变化。3.世界市场逐渐扩大:进入世界市场中的国家增多;工业制成品在有形贸易中比重增大;无形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增强;世界市场日趋复杂: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存;全球性和区域性并存;商品过剩余商品不足并存;世界市场日趋统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东西方经济体制在接轨;电子商务正促使世界经贸活动连成一片。4.就世界范围来讲,不可能按价值规律分配世界各国的劳动,这就是说,在一国内部,价值规律可以起到劳动分配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世界市场上,就不存在一个按国国民经济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社会劳动的机制。更因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表现,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平等交换。5.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垄断进行不等价交换,方法有:垄断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垄断发展中国家进口物资的批零价格和出口物资的收购价格,实行中间剥削;垄断发展中国家的航运、保险等。第三章自由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一、填空题1.储蓄缺口、外汇缺口二、名词解释1.绝对成本理论是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低,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2.比较成本理论认为某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不进行贸易时各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3.赫-俄理论认为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4.里昂惕夫悖论得到赫-俄理论中关于生产要素的完全相反的结论。5.新要素贸易理论在考虑国际贸易中商品贸易中商品的比较优势时,除去传统分析的资本、劳动《国际贸易》-4-和自然资源三要素以外,其他要素在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6.规模经济理论旨在解释水平分工发生的原因,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7.偏好相似理论两个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其需求结构越相似,从而对双方的贸易发展就越有利,而收入水平的差异所形成的需求结构的差别是国际贸易的潜在障碍。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都会经历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产品三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的过程。9.产业内贸易理论具有相同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开展的贸易成为产品业内贸易,产业年内贸易的产品一般具有消费上的可替代性以及生产中要素投入的类似性。10.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为了给中间产品流动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市场不完全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将市场内部化,即将不同的经营活动置于同一的所有权之下,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1.两缺口理论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资金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认为一国的两个缺口中只有一个出一主导地位。三、问答题1.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低,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亚当·斯密在著作《国富论》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和提倡自由贸易的思想。绝对成本理论是他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和依据。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某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不进行贸易时各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也就是说,在各种产品的生产砂锅内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您,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只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比较成本理论的明显的不足在于考虑的情况是简化了的经济情况。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及其当代新发展一、填空题1.缺乏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忽视外贸溢漏问题二、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贸易理论依据。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时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国际贸易》-5-4.保护就业论保护国内的生产与就业理论。5.改善国际收支论维护贸易入超国家利益的,贸易入超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为赤字。6.保护公平竞争论以公平竞争作为理由来保护贸易的发展。三、问答题1.(1)一国的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是富裕与否的标志;(2)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3)对外贸易是财务的源泉;(4)“顺差”是积累财富的惟一途径。2.(1)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制度;(2)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反对“比较成本说”,主张发展生产力;(4)发展本国工业,但不排斥有利可图的国际分工;(5)保护贸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生产力的发展。3.(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认为贸易顺差有益而逆差有害;(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把乘数理论应用到对外贸易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以及与国民收入的关系。4.(1)货物与商品的关系上,早期重商主义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晚期重商主义则认为货物与商品具有统一性;(2)在对待货币的态度上,早期重商主义孤立地对待货币,而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将货币作为投资投入流通,才能获取更多的货币。5.目的是利用关税壁垒等措施保护美国尚不成熟的工业制造业。6.实质是保护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保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垄断地位,从而维护资产阶级利利益。7.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填空题1.初级外向型外贸政策、出口替代型贸易政策、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二、名词解释1.进口替代是指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国家的政策手段,在限制一些产品进口《国际贸易》-6-的同时,发展这些产品的国内生产,用国内产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逐步扩大本国的工业基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出口导向是指通过建立面向国外市场为主的加工工业,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以出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三、问答题1.实质:既反映着经济基础和当权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同时又维护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特征:(1)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受诸多因素制约;(2)对外贸易政策是外交政策的先行官;(3)贸易政策以贸易理论为依据;(4)对外贸易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国家总政策服务的。2.(1)自由贸易政策;(2)保护贸易政策;(3)超保护贸易政策。3.(1)重商主义时期的贸易政策;(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3)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时期后的贸易政策;(4)二战以后的贸易政策;(5)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贸易政策;(6)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贸易政策。4.目标是发展本国经济。第六章关税措施一、填空题1.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2.财政关税、保护关税3.正税、附加税二、名词解释1.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口商征收的税收。2.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3.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及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和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国际贸易》-7-的一览表。4.过境税是一国对通过本国国境或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5.普遍优惠制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优惠的关税待遇。6.有效关税是指对某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净增值部分所征收的税。三、问答题1.强制性、无偿性、预订性。2.(1)根据税目所对应的税率栏目个数,税则可分为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2)按税则的制定者不同,可分为自主税则和协定税则。3.报关注册登记;报关单证;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审定;进出口关税的计征;通关放行。第七章非关税措施一、填空题1.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二、名词解释1.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2.出口信贷是国家政府为了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贷款的一种做法。3.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由国家指派某些专门机构为那些向国外上任后银行提供信贷的银行作担保,当国外债务人因拒付等原因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时,既由该指派的国家机构出面承担风险,银行随即可从承担风险的机构处获如数补偿。4.出口补贴国家给予某种商品的出口商一定金额的补贴或在财政上给予一定优惠,以此弥补为争夺市场作降价出售的损失。5.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在已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为达到向外扩张,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6.外汇倾销是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进行商品倾销,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7.出口管制是指出口国政府通过各种经济和行政的办法和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实行管制行为的总称。《国际贸易》-8-8.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只要限额已满,就禁止进口。9.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为了限制进而采取的措施如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等。10.保税区是海关设置的或经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作业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2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