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以学评教”—小学《科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以学评教——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初探学科:小学信息技术作者:方乐玫单位:新余市新钢第一小学以学评教——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初探新余市新钢第一小学方乐玫摘要:在新世纪之初,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各省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的课程。它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教好小学信息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中实施“以学评教”。即是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地学习”。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以学评教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3—6年级)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依据这些功能定位,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本人认为,即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可促进教师成长。那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尺度在哪儿?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我反复实践逐渐领悟到,作为执教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评教的状态,重新树立“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思想,即以学生在课堂里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这里的“学”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自主,有没有会学、有没有学会,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能合作学习。“以学评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我觉得处理好学生的“学”,那么评价教师的“教”就可轻松地迎刃而解了。二、在《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实施“以学评教”《信息技术》课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课堂学生状态的评价。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已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即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怎样学。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以学评教”,通过实践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客观地评价一节课:(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能否“主动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的学生大部分从小就接受一种循规蹈矩教育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课堂里表现为,有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东西学习被动。我们常见到学生们在课堂上一排排座得整齐有序,异口同声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不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因为他们怕显得无知、或怕在人前出丑。现今我市开展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学习方式。所以,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前提是看学生在课堂能否“主动学习”。要想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就要调足学生的“口味”。同样是上《美化幻灯片》一课,开课伊始,采取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学生就会表现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状态,我们对这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不同。案例一:《美化幻灯片》主动学习型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两个内容相似的演示文稿。一是没有修饰的黑白文稿;一是文字相同但添中加了背景与艺术字的文稿)同学们,这是两位学生为我校制作的《文明校园宣传海报》,现在你们就是小评委啦,选出你们满意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吧!……如果,请你也来创作,你如何做出更好的作品来吗?案例二:《美化幻灯片》被动学习型直接导入:同学们,为了美化幻灯片,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添加背景和艺术字。这里我们并不否定直接导入的好处,开门见山。但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同一节课,在案例一中,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预设任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节课事半功倍,效果显著。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激发学生们内心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而在案例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固然没有案例一的学生高。(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是否“学会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自己有主见地学习,所以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点是看学生们在课堂能不能“学会学习”,当然学生们学会学习这一能力,并非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坚持不懈一点一滴地去培养。我曾听一位教师执教《用word写作文》,听完这节课后,大家都觉得这位教师在这节课中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教师没有放手让学生有主见地学习,听课的老师们都觉得,学生们完全在执教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下面五个教学环节:案例三:《用word写作文》教学流程出示没有排版的一段文字,让学生说说与我们日常学习中写的习作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引入用word来排版,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组织探究word,汇报word排版的操作方法(如首行低两个字符,标题居中,字体与字号的修改等等)→玩一个游戏,常用菜单、工具项与功能配对→联系日常学习,编辑一段文章。同样,听了另一位教师执教《用word写作文》一课,由于这位教师能根据学生们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等特点,让学生在这节课完全自主地学习并达到了最佳效果,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案例四:《用word写作文》教学流程激趣导入:“word开心词典”,通过智力游戏,联系新旧知识,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出示两段文字,一段未排版,一段已排版→问题猜想,怎样将前者编辑后者?(提供一些常用菜单与工具项,让学生选择组合)→探究实验,动手操作,应证自己的猜想。→汇报展示,分小组自评,汇报,互评质疑→评价拓展、小组竞赛、学生谈心得体会、小组互评交流(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可否“合作学习”“探究性地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之一,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甚至培养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课的亮点在于它常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教学,为其它课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对自身的学习和巩固起到促进和强化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地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关键。学生学会探究性地学习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要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如在课前创设氛围,在课堂中营造“多问”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终结时又促使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可见,在信息技术课中,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型学习互为目标与形式。以下这个课例呈现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合作式学习:案例五:《认识LOGO》课前创设(分组分工,合作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标识牌?它们有什么含义?课堂中:1、你们小组一共分出几类标识牌,其含义是什么?2、你们知道有哪些绘图软件?3、你能用所学的软件绘制出这些标识牌吗?……课堂结束时:标识牌应形象简明,表达精准,应该用电脑来绘制;学好LOGO命令,自己来当标牌设计师。课后能去探究LOGO绘图运用于哪些领域。案例六:《LOGO绘图命令》例如同样上《LOGO绘图命令》一课,两种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是体现出了两种不同效果和内涵:第一种:围绕“LOGO与WIN画笔绘图方式有何不同,如何掌握LOGO绘图命令的意义及格式”等分别安排活动,最后小结归纳有关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活动设计,显然是以知识为中心展开的,在课堂上开展的这些活动是为了获取这些知识“服务”的。第二种:活动设计如下:1、交流关于电脑绘图软件的已有知识;2、试一试,画出一个长宽既定的矩形;3、你能画得准确吗?出示LOGO绘出的准确矩形,并开展小组的观察活动;4、提出问题:LOGO窗口的特点?与WIN画笔有何不同?5、改进观察方法,进一步观察;6、提出问题:命令窗口出现的字符是什么?它们有何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以获取知识为中心目标,它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对探究方法科学地改进和提高,更有探究过程的丰富情感体验。此间,学生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联系起来,增加了他们对学科联系的认识,增进他们对学科整合的意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学生的认识不断向前推进,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活动的深刻内涵。这也提示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仅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更应从活动的科学性及教育内涵出发,整体考虑,准确把握,使三维目标能够在活动中得以体现。总而言之,现在倡导和推广实施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有着它的必要性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提倡讨论式、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大胆求异,为师生间的教与学营造和建构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和机制。我们将惊喜地看到,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双赢——学生发展了自己,教师成长了德学。参考书目:1、《信息技术(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基础教育参考》现代小学生报社编辑出版2006年第七期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通识部分)》中央民族出版社2002年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本文标题:“以学评教”—小学《科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3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