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案-1
Page1of7教案封面教研室: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室课程名称: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刘兰兰教学年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2011年3月1日Page2of7教案正文课次第1次授课方式及学时理论授课;1学时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教学难点、重点及学时分配难点:健康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重点:大学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学后记作业:预习:其他:备注授课方式:理论、上机或实验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讨论法等Page3of7教案正文一、健康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二)影响健康的因素(三)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二、大学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一)大学健康教育的目的(二)意义一、健康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健康的概念赫拉克利特:“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人,无论他富有、贫穷,失败或成功,他的一生都必定处于健康或疾病状态。在当今社会每个民族、国家都将健康作为其追求的社会目标。但是到底怎么样才算健康呢?思考:同学们都是怎么认为的呢?什么是健康长期以来我们把健康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无残”,注重的只是表面。狭隘的定义:健康就是无病或不虚弱,并认为身体有了病,只要积极求医治疗,健康就有了保障。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表面上的健康实际上可能潜伏着病理或功能上的缺陷。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但是等自感觉出现症状时,已经到了很严重甚至时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们所熟知的周围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常常在40-50岁的时候身体就患上严重的疾病,甚至英年早逝。在我们高校里,许多优秀的教师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对其本人、家庭或是学校社会都是很大的损失。同时,由于人是具有社会人和自然人的双重属性,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利于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根据WHO1990年资料表明,致伤残的前10位病因中,有5种是精神性致残,其中抑郁居首位,并且有增长趋势。在我国精神障碍也是居疾病总负担排名的首位。工作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面临“慢性疲劳综合症”“都市生活综合症”的威胁。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人群也就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人群。以往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是统一的,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统一的。现在工人的健康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其宪章中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补充Page4of7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也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已经大大超出了“无病”的范畴。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应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来评价。另外,也有把道德健康作为健康的第四个方面这样的理解。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对我们所说的健康给予更加完善的理解。(二)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成千上万,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肥胖症、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精神性疾病、自杀等均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1)行为因素(behaviorfactor)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因素的作用都与行为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生活方式(lifestyle)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建立在文化继承、社会关系、个性特征和遗传等综合因素基础上的稳定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社会生活习惯等。由于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导致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占总死亡原因的61%。而心脑血管疾病,已在我国的疾病死亡谱上占据了第一位。据美国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2、生物学因素(1)遗传已知人类的遗传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近3000种(约占人类各种疾病的1/5),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Page5of7(2)病原微生物从古代到20世纪中期,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取代了生物学因素。(3)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形态和健康状况等。例如,不同的人处在同样的危险因素下,对健康的危害性大不相同。3、环境因素健康不仅应立足于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更应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发展必须包含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探索健康生态学的基础。1992年,WHO环境与健康委员会的报告中将“维护和促进健康放在环境与发展应该关注的中心”。1993年,WHO提出“持续发展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人类,人类有权享有与自然和谐的健康而有生产能力的生活”。为此,人类必须投入广泛的行动,整合和平衡目前或今后将要面临的环境——健康——发展问题,以减少损失,防止可预测的不良后果出现;并指出健康与环境的整合,将是要达到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分,前者指机体的生理(内部)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有益于健康的居住环境比有效的医疗服务更能促进健康。如若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突出地表现在污染的环境给人类带来疾病,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大量废气的超标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2)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社会制度确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和资源保障;法律、法规确定了对人健康权利的维护;经济决定着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文化决定着人的健康观及与健康相关的风俗、道德、习惯;人口拥挤会给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民族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职业决定着人们的劳动强度、方式、环境等。社会环境还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状态等。Page6of74、健康服务因素健康服务,又称卫生保健服务。1977年,WHO提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体现以群众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实现公平、平等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与平等。这些健康的决定因素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三)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其所利用的原则来自医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及其相关的学科领域。因此健康教育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逻辑结构而言,其内涵可以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中加以理解。1、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并非单纯地指生命质量,而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或理解。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许多内容,如个人的生理健康、心理素质、自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念等。对此概念的理解由于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价值期望、行为准则及社会观念的不同而不同。2、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中指出的:“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这一定义表达了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哲理,也强调了范围和方法。另一定义是劳伦斯•格林(LawrenceW.Green)教授等提出的:“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其中所提的教育是指健康教育,生态学是指健康与环境的整合,其主要特征是人类物质社会环境和与其健康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Page7of7二、大学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一)大学健康教育的目的大学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识趋向于稳定,世界观也逐渐形成。大学生是大学实施健康教育的对象,大学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增进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促进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养成,预防疾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生率,促进其身心健康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实践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往往是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所致。如近视眼的发病率、不良的减肥计划等。2、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一个人对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如何,是促使其将健康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是健康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3、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据有关资料报道,近几年大学生中慢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回升,如乙型肝炎、肺结核等疾病;运动导致猝死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个别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出现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也屡屡发生。4、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健康,已成为当前大学健康教育的突出问题。5、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6、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二)意义1、大学实施健康教育能强化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建设2、大学健康教育将促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大学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
本文标题:《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3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