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分子生物学153044380
一、名词解释1.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3.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4.减色效应:DNA复性时,其溶液OD260降低的现象。5.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6.Tm值:DNA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其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7.DNA复性: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上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复性8.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9.基因:能产生一个特定蛋白质的DNA序列。10.断裂基因:不连续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指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上不连续排列而被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11.C值:一个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是恒定的,称为C-值12.C值矛盾: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即真核生物中DNA含量反常的现象。13.重叠基因:核苷酸序列彼此重叠的2个基因。14.致死基因:删除后可导致机体死亡的基因。15.卫星DNA:一些A-T含量很高的简单高度重复序列,由于A-T碱基对浮力密度较低,在酶切后离心时,会在主要DNA带的上面,伴随着一个次要的DNA带相伴,即所谓的卫星DNA。16.DNA重组:DNA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17.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18.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1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20.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21.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供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22.位点特异重组: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23.转座子:在基因中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24.转座: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2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26.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切割DNA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称为同尾酶。27.复制叉:亲代链分开及新生DNA开始复制处称为复制叉。28.端粒: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29.cDNA: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的与mRNA碱基序列互补的DNA链。30.不对称转录:转录中,在DNA分子双链上某一区段,一股链用作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条单链上。31.转录泡:在转录延长过程中,由局部打开的DNA双链、RNA聚合酶核心酶及新生成的RNA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体,为空泡状结构,又称转录复合物。32反式作用因子:能够直接或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33.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能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因子。34.转录后加工:35.选择性剪接:36.RNA的编辑:改变RNA编码序列的方式称为RNA的编辑。37.遗传密码:管家基因:某些基因在一个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诱导: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中表达增强的过程。阻遏:可阻遏基因表达产物水平降低的过程称为阻遏。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的单位,由结构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和调节基因组成;通过调节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与诱导物、辅阻遏物协同作用,开启或关闭操纵基因,对操纵子结构基因的表达进行正、负控制。衰减子:操纵子前导区内类似于终止子结构的一段DNA序列。二、填空:1.1953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推导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1944年,著名微生物学家Avery等人在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践中证实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3.1968年,Nirenbery发现遗传密码。4.1981年,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测序方法。5.1985年,Mullis发明PCR技术。6.DNA双螺旋结构有B-DNA、A-DNA、Z-DNA等结构形式。7.核小体有8.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三级结构为倒L型。9真核生物rRNA的种类为:5srRAN,28srRNA,18srRNA,5.8srRNA;原核生物rRNA的种类为:5srRAN,16srRAN,23srRAN。10.OD260=1.0相当于50mg/ml双链DNA40mg/ml单链DNA(或RNA),20mg/ml寡核苷酸。11.对于DNA纯品,OD260/OD280=1.8,对于RNA纯品OD260/OD280=2.0.12.DNA的浮力密度为1.7gcm-3,相当于8MCscl的密度.13.DNA变性后,OD260增高,黏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生物活性丧失。14.质粒psc101中,p代表该质粒为重组质粒,SC代表构建该质粒的研究者或单位。15.病毒粒子的衣壳有螺旋体衣壳和二十面体衣壳两种。16.根据DNA复性动力学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序列可分为单拷贝序列,轻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17.重叠基因的实质是两个基因共用一段核苷酸序列,但其读码结构互不相同,编码不同的蛋白质。18.DNA重组的种类:同源重组,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位点特异重组转座。19.PCR体系基本组成成分包括:模板DNA、特异性产物、耐热DNA聚合酶、DNTps、Mg2+。20.PCR反应的基本反应步骤中,变性温度为95℃,延伸温度为22℃,退火温度为Tm-5℃。21.22.参与DNA复制是物质包括底物。23.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作用可分为依赖r因子的终止,和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两类,后者是由于RNA产物形成发夹结构和尾部有约6个连续的U等特殊的尾部序列而使转录终止。24.原核生物启动子的-35区的保守性序列为TTGACA,-10区的序列为TATAAT。25.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形成的转录泡的长度为12—20bp,其中RNA-DNA杂交区长约为9bp.26.真核生物类型II转录起始点的保守性序列为PyPyANT/APyPy.27.28.细菌的RNaseIII酶负责rRNA的转录后加工,该酶必须作用于双链RNA,在两条链上的切点通常错开2个碱基对。29.RNaseP酶是原核生物对RNA的530.真核生物mRNA进行转录后加工时,参与5¢端加帽子的酶有鸟苷酸转移酶,甲基转移酶和。。。31.I类内含子的剪接机制是Cech(哪位科学家)1981年在研究四膜虫35s前体rRNA的加工中发现的。其内含子的长度为4.3bp,其剪接机制为自我剪接,需要经过三次转酯反应完成。32.真核生物tRNA的酶促剪接,首先需要核酸内切酶断裂分布的二酯键,切去标入序列,释放出一条线状内元子和两个tRNA半分子,生成的内元具有2¢3¢-环式核苷酸结构而两个外元分子,一个含有两个磷酸末端另一个含有两个OH末端,最后由R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需要ATP。33.逆转录酶具有DNA聚合酶活性,RNaseH活性。DNA内切酶活性、旋酶活性、DNA旋转酶活性和tRNA结合活性。34.遗传密码的特点包括:连续性、简并性、变偶性(或摆动性)、通用性。35.mRNA读码框的5¢端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3¢端含有1-3个终止密码子UAA、UAG、UGA。36.基因表达调控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37.三、选择题四、判断正误:1.DNApolII具有5¢®3¢外切酶活性。(´)2.拓扑异构酶I作用时是切断DNA分子的两股链(´)3.真核生物mRNA有多个核糖体识别位点,而原核生物mRNA有一个核糖体识别位点。(´)五、简答题:1.简述mRNA的结构特点。2.简述DNA的半保留复制的机理及意义。3.简述DNA的半不连续复制。4.简述E、coliDNApolI、polII、polIII的功能。5.简述E、coli;DNApolIII的结构及各亚基的功能。6.简述端粒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7.简述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种类及其功能。8.简述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9.简述细菌RNA聚合酶全酶的结构,并说明各个亚基的功能。10.简述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特征。11.转录包括哪几个过程?12.简述s因子在转录起始中的作用?13.简述类型II启动子的组成14.简述原核生物tRNA的加工过程。15.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加尾机制。16.简述真核生物内含子的分类。17.简述真核生物II类内含子的剪接机制。18.简述真核生物核mRNA内元拼接中的GT-AG规则。19.简述tRNA的二维结构特点及每部分的功能。20.简述核糖体的结构模型。21.简述翻译延伸过程中GTP的作用。六、论述题:1.E、coliDNA生物合成过程。2.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3.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延伸过程。4.原核生物的翻译过程。5.论述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6.论述色氨酸操纵子弱必系统的调节机制。七、英译汉:1.hnRNA:核内不均一RNA。2.Tm:解链温度。3.C-valueparadox:C-值矛盾4.YAC:酵母人工染色体。5.Substate:底物6.Template:模板7.Primer:产物8.Polymerase:聚合酶9.Kelicase:解链酶10.TBP:TATAbox-bindingprotein11.TAF:TBPassociatedfactor12.UCE:upstreamcontrolcomplex13.PIC:转录前起始复合物14.EB:溴化乙锭15:MIRAN:RNaseP中的RNA16.SAM:17.ORF:openreadingframe18.polycistron:多顺反子19IPTG:异丙基硫代-b-D-半乳糖苷八.汉译英1.断裂基因:splitgene2.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3.细胞生物学:CellBiology4.发育生物学:Developbiology5.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6.碱基:base7.重叠基因:overlappinggenes;nestedgenes(嵌套基因)8.SSB,单链DAN结合蛋白:singlestrandDNAhidingprotein9.转录后加工:post-transcriptionalprocess10.遗传密码:geneticcode11.阅读框:readingframe12.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13.P位:peptidysite14.A位:aminoacylsite15.副密码子:paracoden
本文标题:分子生物学15304438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