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1必修三《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1.历史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2.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上从学生较熟悉的内容和较形象直观的图片和诗词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彰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深入感知探究的过程,所以在由学生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探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疑激学,巧设悬念,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索新知,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教材分析】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因本课内容初中教材未涉及,且侧重对较抽象理论的阐发,内容相对枯燥晦涩,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确定理由: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比较多,学生需要掌2握的知识头绪多而乱,容易混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会有一定的难度。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另外,用列表的形式归纳不同阶段中,代表人物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并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教学设想】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践,预设教学方案:引入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宋明理学”这个理论性较强的问题,竭力将趣味性、通俗性、知识性、教育性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通过历史这个学科的学习才能获得的体验和启迪,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读懂历史,提升独特的学科智慧的发现与欣赏能力。【教学流程】一、引入历史1.思考: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2.出示人物图像:“二程”、朱熹、王明阳等2.出示人物图像:“二程”、朱熹、王明阳等介绍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给我们留下许多名句,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到老,学到老”、“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教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对新内容生长点的找寻与把握。]二、探究历史1.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的衰落和佛道两教的兴盛朱熹程颢程颐王守仁3展示:杜牧《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著名诗句,再讲解梁武帝萧衍的故事。问: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出现了这种情况?生: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的“大一统”,对儒学进行改造,得到汉武帝的认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且采取措施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生: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割据混战,加上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和削弱,儒学面临困境,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自两汉儒学统治地位确立后到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的隋唐在佛教、道教的冲击下儒学不再是唯一,出现了危机。同时思考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导入“三教合一”(2)唐宋时期的“三教合一”讲解“三教合一”时,展示“泰山红门宫”和三教图,由学生回答哪些人物或故事属于儒、道、佛三教的。“红门宫”东有佛,西有道,南有孔圣人,“儒、释、道”三教合一,共存共荣。设计意图:三教合一是理学兴起的重要背景,但三教的含义、合一的表现及与理学兴起的关系,是学生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内容,这两个例子使学生对三教合一有了一个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这是用学生所熟知的东西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2.理学内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理学的含义这是本课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学生必须明白的内容,但教材介绍的过于简略,所以教师在补充一定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清楚。(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问题引领: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各有哪些?请介绍他们的故事和各自的主张。生: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生:“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与万物俱生。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主要有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4生: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守仁(王阳明)。生: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思想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师: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②思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点。学生讨论,归纳答案:A.相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B.不同点: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过课前探究,课堂上的展示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对人物的介绍能够增加学生对理学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理学观点的理解和评价。3.宋明理学的评价列出:鲁迅的名言: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还有裹着小脚的悲惨童年。但同时也打出,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文天祥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白;于谦提出了“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自我要求;还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人生境界;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也曾经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两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对宋明理学的消极和积极的评价。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难点,是知识的升华和运用,教师通过多角度资料的呈现和问题引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此处教学还注重体现历史的时代感和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使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四)课后小结5带领学生对本课做一个知识结构的创建,使学生将所学细节和大的思路相结合,更加深刻的把握本课内容。然后延伸:经过程朱、陆王等人的努力,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宋明之后,儒学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儒学又将对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五)课后检测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C)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AA.韩愈B.周敦颐C.张载D.朱熹3.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B)A.张载B.二程C.周敦颐D.李翱4.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AA.认识论B.行动理论C.社会政治思想D.传统伦理纲常(六)板书设计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明理学创立:北宋五子(“二程”等)理的成熟:南宋朱熹学发展发展:陆王心学评价:积极、消极三、感悟历史宋明理学谈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提示: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教学反思】本课内容人物多、头绪乱、容量大、又比较抽象,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点拨,补充了不少史料,且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效果不错,同学们积极配合,踊跃参与,对于以往的许多概念明白了许多,作业完成情况比较理想。
本文标题:《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