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题库答案(修订)
1《宏观经济学》题库考答案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实际GDP和名义GDP(1)实际GDP:以过去某年的基期价格为标准,测算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一年内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名义GDP:以当前市场价格为标准,测算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一年内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1)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2)政府转移性支付:政府把收入重新分配,从个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3.货币交易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交易、预防和投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可合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可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4.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在西方不被看作是真正的失业。(2)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二、简答题1.实际利率提高对于消费者储蓄的替代、收入效应分别是什么?总效应如何?请分别以消费者为净贷款者和净储蓄者不同的情况分别加以说明.答:储蓄=收入-消费。储蓄随实际利率提高而增加,进而引起当期消费减少,称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和实际利率的提高总是成反方向变动。实际利率提高会引起实际收入变动,进而引起储蓄和消费的需求变动,称为收入效应。当消费者是净贷款者时,实际利率提高会引起消费者贷款利息支出的增加,实际收入水平降低,引起消费减少,收入效应与实际利率的提高成反方向变动。同时替代效应与实际利率的提高也是成反方向变动。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净贷款者的总效应必定与实际利率提高成反方向变动。当消费者是净储蓄者时,实际利率提高会引起消费者储蓄的利息收入增加,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引起消费增加,收入效应与实际利率的提高成同方向变动。而替代效应与实际利率2的提高是成反方向变动。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净储蓄者的总效应的变动是不确定的。传统认为,对低收入者主要发生“替代效应”,总效应与实际利率提高成反方向变动。高收入者主要发生“收入效应”,总效应与实际利率提高成同方向变动。2.为什么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容易走远,而通膨率居高不下时货币主义容易成为"时髦"?答:在经济萧条时,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因此,要把扩张货币作为反衰退政策,效果甚微,只能靠扩张财政的政策才可能拉动经济走出低谷或衰退,因此,这时凯恩斯主义容易走远。相反,经济较热,通胀率较高时,人们对经济前景普遍看好,即使增税或削减政府支出,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仍旺盛,因而紧缩财政的效果较差,只有靠紧缩货币的政策才会对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胀率有明显效果,因此,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时货币主义容易成为“时髦”。3.某机械设备厂今年因亏损而倒闭了,这将给国内生产总值带来什么影响?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计算来理解这种影响。答:经济社会的国内生产总值显然将减少。从生产法的角度看,假设这家机械设备厂原本可以生产1万台机械,每台价值1000元,则GDP将减少1000万元;从支出法的角度看,该企业倒闭了,消费者只能少消费1万台机械,从而消费支出会减少1000万元;从收入法的角度看,这家企业现在不生产价值1000万元的机械,这意味着原本参与机械生产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现在也得不到价值1000万元的要素报酬,这显然会使GDP减少1000万元。四、问答题什么叫固定汇率制、什么叫浮动汇率制?这两种汇率制度有什么区别?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放弃坚持了十余年的紧盯美元政策,改为人民币币值一揽子货币浮动。这意味着中国的汇率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答: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两种汇率制度的区别在于:(1)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后经济恢复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不同。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来消除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缺口,相应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3动来对经济的不平衡进行调节,汇率比较稳定。浮动汇率制下,完全由汇率变动来平衡外汇需求,调整时间快、成本低,属于自发调节,但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汇率波动大(2)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浮动汇率制下可以保证币政策的独立性(3)浮动汇率制有利于推动经济自由化、促进国际间经济交往发展。汇率浮动对投资和贸易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远期交易等方式来规避。汇率浮动有利于隔绝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4)在浮动汇率制下主要由市场力量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固定汇率制下需要政府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其中暗含的汇率担保会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从而损害本地的金融体系健康。05年以来汇改的核心是放弃单一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并实行调节自如、管理自主、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汇改的主要原因是:(1)有利于形成汇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对称的市场,中央银行对汇率的生成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控制权,由此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改革之后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从长远战略来看,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最终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渐进条件(2)有利于缓和中国与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关系,减少贸易摩擦和纠纷,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人民币有序、稳步升值能够加强我国经济自循环的能力(3)有利于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第二套一、名词解释1.潜在GDP和实际GDP(1)潜在GDP: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称为充分就业的GDP,它不是实际产出量。(2)实际GDP:以过去某年的基期价格为标准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GDP取决于社会总支出水平或者说有效需求水平。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3.流动性和流动性陷阱4(1)流动性: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变现的能力。(2)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处于高点,人们就会出售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蒙受损失,货币的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此时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4.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同卷一问答题二、简答题1.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都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答: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曲线不变),新增加的获悉需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这个过程,在IS-LM模型上,表现为在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产品市场看,在IS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曲线不变条下,LM曲线向右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2.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答: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当市场发生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存货可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同时,生产过程要顺利地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至于商店,更需要库存必需的商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GD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D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例如,某国某年生产9000亿美元产量,但只卖掉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GDP,即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GDP。3.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不同?答: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5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上来就使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就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四、问答题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请简述挤出效应的基本原理,并描述什么样的政策可削弱或消除挤出效应?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了。影响挤出效应的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k的大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的大小。挤出效应的基本原理(以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为例):在充分就业经济中,G↑—→商品市场购买产品劳务的竞争加剧—→P↑—→实际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债券价格↓—→r↑—→私人投资与消费↓—→G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如果工人存在货币幻觉,在短期内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会增加,因此,就业和产量会增加;然而在长期内,因为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G↑会完全地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在非充分就业经济中,G↑一般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完全的“挤出”,因为G↑—→AD↑—→Y↑—→MdMs—→r↑—→I↓。挤出的程度取决于前述系数。要削弱或消除挤出效应,政府可同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利率上升幅度或使利率不上升。6第三套一、名词解释1.总投资与净投资(1)总投资:用来补偿资本存量中已消耗部分的投资和增加资本存量的全部投资支出。(2)净投资: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题库答案(修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