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
-1-构建智慧创新城市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前言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崭新途径。推进“智慧杭州”建设是贯彻落实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加快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内容,是杭州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开辟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为加快推进“智慧杭州”建设,坚持科学发展,打造富民强市,保持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先地位,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本规划是“智慧杭州”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2-一、必要性及现实基础(一)必要性1.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杭州继续处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运行压力空前增大,城市化与社会管理服务、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等矛盾日益突出,。现实环境与社会期望的差距,导致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产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各种困难和矛盾的有效途径。浙江省、杭州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省委、政府一直要求杭州市作为全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继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2011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杭州市是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城市之一。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三城三区”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深化“无线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杭州”。2.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运行服务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关键措施在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基层政治民主建设水平,扩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改善社会民生和健全社会管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升级城市系统,不断发展公用事业;持续提升城乡区域统筹一体化水平等。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服务、基层-3-社会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可以极大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基层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从而有效支撑服务型政府的构建。3.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杭州市“十二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目标是:以建立和完善十大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组织开展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产业活动,使十大产业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牵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应用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科技、经济增长点;以“两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4.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解决城市化通病的重要战略途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以面向行业的智慧化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服务大众,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进一步提高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对杭州城市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已经成为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新阶段的首要任务。(二)现实基础1.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4-城市经济基础扎实。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039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01266元,按国家公布的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分别达到12447美元和15679美元。城市功能较为完善。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钱塘江时代”拉开帷幕,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城市化率超过70%,城市高铁、地铁、市域快速路网建设速度得到加快,通过旅游和交通西进战略的实施,杭州五县(市)加快了融入大都市的步伐。产业基础雄厚。2011年,全市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0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4.2%提高到2011年的49.3%;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旺盛。2011年,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5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642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245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2125元,比上年增长18.1%。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三大约束性指标均顺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杭州市已经具备了构建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和综合实力。2.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国领先-5-城市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杭州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截至2011年底,杭州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720G,城市家庭70%户均接入能力达20M,98%户均接入能力达4M;农村家庭80%以上户均接入能力达到4M,30%以上户均接入能力达到20M;企业用户100%可提供100M接入能力;“光进铜退”工程稳步推进,FTTH接入电路覆盖106万线,农村行政村100%实现村村通光缆;全市固定电话用户为362.8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24.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为1225.01万户,形成了由光纤同轴混合网和宽带城域网“两环支撑”的宽带信息骨干传输网络。“无线城市”应用得到不断拓展和完善。杭州基本构建了“无线宽带城域网、移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综合性、立体型的无线网络架构。广播电视网建设全国领先。创建了数字电视发展的“杭州模式”。至2010年底,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216.21万户,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00万户,数字电视覆盖率超过99%。3.信息产业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杭州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唯一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业示范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由通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电视,动漫、游戏“两大、两优、两新”发展形成了通信、软件、集成电路-6-设计、数字电视、动漫游戏、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等“6+1”产业链,信息产业已经由先导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1015.22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557.47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6%。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189.94亿元(含电信运营收入),比2010年增长51.75%,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居第四位,工业控制、金融和通信等应用软件主导产品占据国内市场近60%的份额。目前杭州拥有B2B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200余家,数量超过全国的1/6,位居全国第一,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有三分之二在杭州创造。2010年杭州物联网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3%。4.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深化“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市民卡、数字城管、96345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等一批应用项目相继在全国率先建成,。基本建成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和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基础数据库,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综合交换平台。政府核心业务初步实现信息化,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完善,40多个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接入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和灾备系统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化、程序化、透明化水平不断提高。5.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取得新成效-7-工业企业信息化步伐加快。全市共有省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18家,市级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186家,试点企业246家,全市大中型企业80%以上建设了计算机管理和应用信息系统。服务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完成了基于城市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流通领域试点工程,同时面向食品饮料行业的B2B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西湖博览会”、“杭州旅游网”等公共平台不断完善;杭州旅游在线平台开通运行,黄龙智慧酒店建设、西溪智慧景区建设完成。“数字兴农”成效显著。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杭州龙网为中心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农技110为中心的农业咨询服务平台和以农民信箱为中心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各区、县(市)均建立了“数字兴农”信息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农村信息应用体系。市民卡应用全面深化。市民卡覆盖杭州城乡,持卡600多万人,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一卡通”初步实现。96345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实现突破发展。实现67个市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流转,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面向政府、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居民的信息化社区服务体系。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已完成80%主城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医院数字管理和电子病历建设继续深化,并在健康服务平台建设、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有益尝试。交通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完成了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系统、航区水文信息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等;开发了交通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对绕城公路照明设施进行智能化改-8-造。数字城管建设全国领先。通过“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城管部门与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市道路停车收费系统被列为0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项目”和“创新创优项目”,并在全国进行推广示范。公共安全领域信息化不断推进。建设完成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智能卡口系统、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移动警务平台以及交警非现场执法系统。“感知环境、数字环保”综合环境监控应用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基本构建起由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机动车尾气监测监控系统和放射源在线监测系统构成的环境监测体系。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成了基于城市部门管理应用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和为公众服务的杭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6.信息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十一五”期间,杭州努力优化适应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信息化条例》、《杭州市市民卡管理办法》、《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政策,在信息产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两化融合”、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7.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力资源丰富-9-目前,杭州拥有全日制普通高校38所、在校学生44.67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4.18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8%。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一批国内著名高校,为杭州输送了一大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在杭高校积极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推进“三明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形成了数量众多、专业全面、结构相对合理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杭州城市综合实力相对雄厚,信息化投入较大,产业和应用推进持续发展。然而,信息化建设中政府与社会合力不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功能尚存在较大空间。信息化建设模式单一,总体系统结构纵强横弱,整体规划与资源整合有待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有待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的能力还不强。信息产业发展优势相对不明显,亟需强
本文标题:“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