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结题研究报告
《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结题研究报告建阳一中课题组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理念为指导,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视野和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奠定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实现个别化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业后进学生得到进步,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即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培养整齐划一的知识占有者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信息的传播者转为信息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教育科研,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研究精神,由于网络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有利于协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协作学习主要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争论、甚至辩论,以此保持自己的知识,升华自己的认识。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的要点,利用网络调用信息资料,自由浏览,或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相互交流形成共识,教师也可调用某一学生的资料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网络互动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网络上的知识日新月异,使学生可及时了解世界,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从中受到启发,萌生出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动手还可培养创新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本课题研究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在设计学习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信息导航、指导情境观察、学习过程辅导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发现学习问题、探究疑难问题、参与协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意义建构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是成才关键。本项目研究突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和问题意识,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未来社会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本项目研究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是项目研究的核心。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学习方式转变:一是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的学习);二是学会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三是学会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四是学会创作实践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解决问题的学习)。2.教学方式转变: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组织相关的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把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切入点,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与参与者。3.学习模式创新:以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理念为指导,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功能,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展播、激励、传输和认知工具作用,探索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式向自主、合作与探究转变,继承性、创造性完成师生互动方式变革,形成了一些在网络环境中新型的、有学科特色的学习模式及学校整体的“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如何定位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我们认为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互动,这里的师生互动网络学习应是广义的:以网络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涵盖课堂教学互动和课外学习互动,即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校内学习延伸到家庭学习,学科课程延伸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课程学习延伸到校本课程学习。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视野和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从而奠定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业后进学生得到进步。同时要增强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即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培养整齐划一的知识占有者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信息的传播者转为信息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2.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1)研究的环节:课前授课老师提交经备课组和教研组指导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流程步骤;做好教学试验研究课的课堂录像纪录、学生作品评价、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教师课堂评语、任课教师教学小结等观察材料的收集;课后要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评委的课堂教学评价、形成教师反思总结(提升形成研究论文);对下一课例设计进行调整。经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调整”五个环节三轮循环。(2)研究的要素:数量统计与质量分析: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教学实验报告、在线试题测量评价进行研究,获取和整理数据型的资料,进一步对数据型资料进行数学分析(量化评估);通过访谈调查和实地观察进行研究,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进一步对描述性资料的逻辑与思辩分析(教师评价)。(3)研究的关键:深入开展“行动者(科任教师)——学习者(学生)——观察者(骨干教师)”的三角反思。做到课与课之间有“技术上的改进、手段上的更新、方法上的变革、观念上的提升”。(4)组织形式:项目研究学校领导组——学科教研组——教学班(学科课堂教学)——学习小组。四、研究过程1、领导重视,措施保障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课题申报立项后,建阳一中成立了以吕志勇校长为组长的研究小组,周福荣副校长、校教务处、教研室、信息组随之行动起来,校教务处制定了建阳一中《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的指导意见,并分解子课题到各个学科教研组。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开设一堂《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校级公开课,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小结,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课题组每学期还及时召开课题工作研究会,对研究过程存在的困难、问题、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和探讨,同时,学校投入200多万元专门建立了两间网络教学教室,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加强培训,转变观念课题组认真组织学习有关“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的论著及相关的科研论文,学校信息组还利用晚上、周末时间对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FrontPage)、博客、动画制作(Flash)等培训。2007年6月我校派连成强老师参加全省第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2008年6月派郭宝祥老师参加全省第二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2009年6月派林春华老师参加全省第三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理论水平,提升整合理念。3、课例研究,形成模式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过程,学生成为了主体,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时间的安排更自主、灵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师生互动和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教学的模式。此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网络教室由数十台学生机(一人一机)和教频机、交换机、服务器构成局域网。教学时采取的方式有:(1)教师通过教师机(或通过联机大屏幕),将教学目标、内容发布给全体学生机,也对部分或单个学生进行特别监控,因材施教;学生机可以向教师机发送信息。(2)教师机巡查、监控学生机,提出问题,进行指导,即“屏幕监视”、“遥控辅导”。(3)教师机调控学生机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媒体、学习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交互。如图1:学生教师教师学生图1:教师、媒体、学习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交互图网络(4)形成模式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交往是教学的本质,互动是交往的途径,只有按照师生互动的思路去组织教学,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本质。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是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双主教学模式,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和学支撑平台等方面。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示意图如图2操作程序是:教师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学习——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师生利用人——机——人,人——机之间的交互,实现师生,人——机,学生——学生之间教学信息地有效传播。师生利用教学软件、计算机、网络(含BBS、QQ、Email、教学论坛、博客、网站、资源库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情景、协作、问答、网上阅读、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库,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获得。(5)、我校采用建阳一中网站()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管理的平台,开题以来,师生共开展13个课题,课题研究资料全部上网,通过该平台,实现研究过程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丰富了新课程实验下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收到良好效果。图2:4、校际交流,共同提高2006年12月在我校召开了课题实施后的五校校际交流会议,我校的裴沁友老师上的《机械功》和雷建榕老师上的《酸雨的防治》的公开课,网页课件制作精美,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教学模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正常,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促进课题研究,2007年3月12日~3月22日我校高一年级林春华、裴沁友、周华丽、雷建榕、吴文健、杨蓊、涂忠彬、陈杰、叶宏丽等九位教师在科技五楼网络教室分别进行网络教学公开课。此次网络教学公开课涉及面广,有信息、物理、英语、化学、数学、语文、地理、历史、心理健康等学科。各位开课教师精心设计了网页,构建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007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尤溪一中召开了《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课题研究的第三次工作会议。该课题作为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的研究课题,由晋江养正中学、莆田一中、建阳一中、尤溪一中、连城一中等五所省级样本校共同承担研究任务,我校周福荣副校长、高二年段长徐健老师、信息组郭宝祥老师、化学组雷建榕老师参加了此次研究会。会议期间观摩和评议了样本校派出的教师的公开课和说课,我校雷建榕老师的“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说课得到在座专家老师的好评。五校的校领导及课题具体负责人共同商议交流了各校课题的进展情况、工作安排和合作事项,并确定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2008年3月28日,在莆田一中召开了《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课题研究的第四次工作会议,我校教师徐健、郭宝祥、涂忠彬在周福荣副校长的带领下参加省级《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课题莆田一中现场研讨会,大家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展开研讨。涂忠彬老师代表建阳一中在研讨会上进行了现场说课,获得了一致好评,最后周副校长对我校近期的课题进展作了总结。2009年3月19日至21日,在连城一中召开了福建省《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课题研究的第五次工作会议。该课题作为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的研究课题,由晋江养正中学、莆田一中、建阳一中、尤溪一中、连城一中等五所省级样本校共同承担研究任务。我校周福荣副校长、高三年段长徐健老师、信息组郭宝祥老师、英语组邱泰杰老师参加此次研究会。周福荣副校长在课题工作会议上交流了我校课题的进展情况并作阶段小结。我校英语组邱泰杰老师的《百万英磅》的现场说课得到出席研讨会议的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
本文标题:《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结题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5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