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
1/22《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绪论一、世界经济的概念二、世界经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三、世界经济的内容体系与结构一、世界经济的概念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各国通过相互经济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整体。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地区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经济二、世界经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边缘学科(交叉学科)2、新兴学科3、独立学科政治经济学、外国国民经济史、国际经济学三、世界经济的内容体系与结构第一专题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与格局变化第二专题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第三专题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第四专题国际货币制度与世界经济第五专题资本的国际流动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六专题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第一专题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与格局的变化第一节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形成(一)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前夕(萌芽时期)(二)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夕(初步形成时期)国际分工形成世界市场形成(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最终形成时期)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国际化二、发展(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7年十月革命前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二)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45年“二战”结束世界经济的性质和格局改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日益动荡(三)1945年“二战”结束——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苏联剧变2/2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四)90年代初以来当代世界经济是一个包括不同经济体系和不同类型国家的矛盾统一体。但从基本格局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周期性发展又造成了世界经济的动荡。第二节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一、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马克思:荷兰是“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840年,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量的45%,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二、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一)美国经济的崛起大量吸收移民吸引外资用于国内开发,尤其是西部开发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促进工业化发展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948年,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工业生产占54.6%;对外贸易占32.5%;黄金外汇储备占74.6%。国际环境倾销商品居民购买力高涨对外援助国内因素固定资本更新加快军事技术转为民用三、世界经济走向多极化20世纪70—8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90年代后,“一超多强”格局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一、经济全球化、集团化趋势(一)世界经济全球化1992年,加利:“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1、含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即世界范围各国成长中的经济通过正在增长中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劳务的广泛输送,国际资金的流动,技术被更快捷地传播,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现象。”(《世界经济展望》1997)2、动因科技革命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扩展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跨国公司大发展3、表现贸易自由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经济协调国际化:世界性经济协调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3/22发达国家经济协调机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八国集团)4.影响发达国家政府是经济全球化的热情支持者“反全球化运动”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各国采取一致行动应付危机消极影响:加剧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对经济安全的挑战对政治的挑战对文化的挑战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外部因素美国金融强势压力、国际资源争夺白热化、跨国公司“攻城略地”(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类型(阶段):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1、欧洲联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外延:7次扩大成立:1958年法、德、意、荷、比、卢1973年英、爱、丹1981年希1986年西、葡1995年奥、芬、瑞典2004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2007年罗、保2013年克罗地亚共28个成员国内涵:三个层次深化商品自由流通——关税同盟(1968.7.1)人员、劳务、资本自由流动——欧洲统一大市场(1993.1.1)全面一体化——欧洲联盟1991.12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诞生。)2007.10通过《里斯本条约》,取代已经宣告失败的《欧盟宪法条约》。条约4/22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为政治一体化带来新希望。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8月,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计划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第一届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1993年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同年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现有成员21个APCE的特点:松散1.没有国家间协定2.没有权威性很强的共同机构3.成份复杂,发展不平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0.11.朱镕基首次提出设想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东盟步入零关税时代。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旧成员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三)世界经济的市场化趋势(四)世界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趋势信息社会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力拓“间谍门”暴露中国经济安全体系几为空白2009年7月5日,胡士泰等四名力拓雇员因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拘。自2002年以来,铁矿石价格飙升,除2007年的谈判中方居于主动外,其余年份均处于被动。测算显示,中方为此累计多支付7000亿元。2010年3月,上海对力拓案一审判决,胡士泰等4人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获刑14-7年。中国至今没有一部经济安全法,现行的《保密法》、《国家安全法》均针对传统安全,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G20升级为首要全球性论坛二十国集团(Group20)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的。宗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二十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其GDP约占全球90%,贸易占世界8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2/3。2009年9月宣布,G20将代替八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新自由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7月—2006年11月)美国经济学家,现代货币主义的创立者,被称为“自由经济的斗士”、“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之父”5/22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二专题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萌芽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体系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深入发展阶段(二战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四、国际分工的类型(形式)(一)垂直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和农、矿业的分工。(二)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的专业化和协作生产。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三)混合型国际分工第二节国际分工理论一、古典国际分工论(一)自然资源禀赋论指由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蕴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各国专门从事不同部门产品生产的格局。“有与无”“多与少”经济原因战略原因(二)劳动力的技术差异论指各国劳动力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国际分工。1、劳动力的绝对技术差异论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劳动力的相对技术差异论大卫•李嘉图1817《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三)生产要素禀赋论指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国际分工的理论。瑞典:赫克歇尔、俄林(H-O定理)二、现代国际分工理论(一)国际分工不完全理论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使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的理论。机会成本: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一种商品而不是生产另一种商品所付出的代价。6/22生产要素的转移受到机会成本变化的影响这一理论揭示了现实中大多数国家处于不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中。(二)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论规模经济:当企业或生产部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扩大生产规模所导致生产要素的节约或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的增加。差异产品:在同行业中由产品在设计、品种、档次等方面形成的差别。如何解决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的矛盾?国际分工和贸易(三)协议分工理论指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达成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实现规模经济。(四)重叠需求分工理论指用各国需求的相似性解释国际分工原因的理论。代表性需求:代表一国平均水平的需求水平各国的非代表性需求部分如何满足?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第三节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一、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生了以商品交换为纽带的国际分工形态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国际分工形态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以资本流动、贸易自由化和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分工形态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为核心的国际分工形态正在形成二战后世界已完成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原因:国内科学技术发展;世界能源价格上涨“雁行发展理论”与“雁行模式”“雁行发展理论”的提出(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进口——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雁行模式”(“东亚模式”)日本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为雁身,东盟及中国为雁尾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雁阵模式解体日本经济衰退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加速经济赶超中国经济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逐步形成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步伐加速。发展中国家吸收和发展高新技术、创建新产业的能力迅速增强。产业转移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发展软件产业是印度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1985年,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7/221991年班加罗尔软件园成立是世界上软件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多。2005财政年度印度软件出口额236亿美元,中国为35.9亿美元。2008财年,印度软件出口额越过400
本文标题:《世界经济概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6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