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三维目标:1.了解成语的来源。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4.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词典。5.教学时数一、编写意图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那么这文化中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今天,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说,梳理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二、教学建议(一)梳理成语,可以采用下边的方法:1、呈现方式:列表、做卡片、写目录、作论文等。2、内部分析:溯源、叙流、找特点、分类等。(二)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1.教学时间:建议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至2课时。2.参考资料:建议教师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几种成语工具书。3.学习方式:建议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4.活动时间: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5.教学评价:建议教师采用记分制,即小组长将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按5分制作记录,最后由教师和小组长商议确定学生的得分。小组长实行轮流制。打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自主、合作、质疑、创新、效果。(三)如何利用教材?《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属于知识性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为梳理打下基础。但是,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扩展。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四)下列表格教师可以参考使用。使用时注意:学生必须先阅读教材;学生根据表格诸项填写并交流;“成语的特点”一栏有难度,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成语梳理(之一:属性)成语的来源成语的特点成语的结构1.神话传说1.约定俗成1.主谓关系2.寓言故事2.修辞作用2.并列关系3.历史事件3.文言特点①宾语前置3.偏正关系4.文人作品4.动宾关系5.外来文化②词类活用③状语后置④成分省略⑤互文5.补充关系成语梳理(之二:分类)成语百科举例衣食类住行类动物类植物类兵器类礼俗类文学类艺术类科学类法律类教育类治国类做人类民主类成语梳理(之三:运用)问题举例读音字形含义得体辨析感情色彩第一课时成语梳理与文化探究一、趣味导入1、歇后语:老鼠啃碟子——口口都是瓷(词)2、语文知识谜语01.闻所未闻——新闻09.鹦鹉学舌——拟人02.窃窃私语——小说10.明知故问——设问03.痴人说梦——童话11.不容置喙——反问04.水到渠成——顺叙12.泾渭分明——对比05.本末倒置——倒叙13.以点代面——借代06.节外生枝——插叙14.烘云托月——衬托07.说长道短——议论15.层层深入——递进08.故弄悬虚——夸张16.双水分流——并列三、成语概述1、“成语词典”大展览:《汉语成语研究》史式、《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杰修、《成语探源辞典》朱瑞玟、《成语》马国凡、《汉语成语英译词典》喻家楼、《汉语成语与汉文化》莫彭龄、莫彭龄《成语与做人》《成语与科学》《成语与文学》《成语与艺术》、《成语故事》吴兆基、李新武、《藏在成语中的古代兵器》刘克定、《趣味学成语》张履祥、姚建宏。2、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其余是两个字到14个字的。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源于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有的源于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叶公好龙、愚公移山、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有的源于历史事件,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草木皆兵;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动辄得咎、行云流水;有的源于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3、成语有明显的特点。①结构形式固定,不能随意改变。“一诺千金”不能改成“一诺万金”,“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火”。②具有修辞作用。比如“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若解释成“肚子里长着一根竹竿”就大错特错了。“穿云裂石”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越,带有浓厚的夸张色彩。其它振聋发聩、暴跳如雷。③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A.宾语前置,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马首是瞻、时不我待、马首是瞻;B.词类活用,如不耻下问(意动)、虎踞龙盘(名词作状语)、祸国殃民(使动)、衣锦还乡(名词动用)、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借代修辞);C.状语后置,如重于泰山、嗤之以鼻;D.成分省略,如逍遥(于)法外、盲人(骑)瞎马;E.互文,如善男信女、行尸走肉、拐弯抹角。4、语法结构多样。有主谓关系的,如人定胜天、毛遂自荐、风度翩翩;有并列关系的,如情投意合、行尸走肉、防微杜渐、不徐不疾;有偏正关系的,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庞然大物、后起之秀;有动宾关系的,如平分秋色、不见经传、好为人师、大显身手;有补充关系的,如无动于衷、轻于鸿毛、遗臭万年。有的成语相当于复句的紧缩,如承接关系(马到成功)、转折关系(不约而同)、递进关系(得陇望蜀)、选择关系(宁死不屈)、因果关系(温故知新)、条件关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目的关系(守株待兔)、假设关系(有闻必录)和让步关系(插翅难逃)等。另外,有极少数成语,它们无法进行语法分析,如胡说八道、大大咧咧等。5、保存古汉语语素,如正襟危坐,“危”,端正。6、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成语探源辞典》收成语5000多条,考据出处涉及中国古代文献200余种。另外《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收成语7600余条,引证古代文献更是浩如烟海。《分类汉语成语大词典》收成语9400条,按内容分成50类,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找出一部分成语,然后指出出处,并进行分类。请看下面简单的分类:①成语与衣食:(锦衣玉食)衣冠楚楚衣锦还乡凤冠霞帔纨绔子弟布衣蔬食残羹冷炙山珍海味钟鸣鼎食粗茶淡饭箪食瓢饮花天酒地布裙荆钗脍炙人口狼吞虎咽②成语与住行:(安步当车)登堂入室窗明几净雕梁画栋高枕无忧金碧辉煌鲁殿灵光美轮美奂蓬门荜户瓮牖绳枢跋山涉水车水马龙披星戴月登山临水颠沛流离③成语与动物: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鹤立鸡群凤毛麟角飞蛾扑火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如鱼得水惊弓之鸟一丘之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趋之若鹜莺歌燕舞④成语与植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岁寒三友势如破竹雨后春笋姚黄魏紫春兰秋菊藕断丝连桃红柳绿指桑骂槐芒刺在背如火如荼枯木逢春披荆斩棘投桃报李良莠不齐⑤成语与兵器:(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折戟沉沙大刀阔斧刀光剑影唇枪舌剑一箭双雕横槊赋诗枕戈待旦图穷匕见炮火连天丢盔卸甲强弩之末枪林弹雨盘马弯弓⑥成语与礼俗:彬彬有礼知书达礼礼尚往来宾至如归八拜之交五体投地张灯结彩秦晋之好洞房花烛月下老人明媒正娶入土为安断发文身披麻戴孝⑦成语与文学:(妙笔生花)春秋笔法点铁成金韩海苏潮行云流水元轻白俗红豆相思红叶题诗人面桃花旗亭画壁七步之才梅妻鹤子郊寒岛瘦江郎才尽洛阳纸贵⑧成语与艺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高山流水余音绕梁滥竽充数煮鹤焚琴长袖善舞手舞足蹈粉墨登场梨园弟子画龙点睛妙手丹青双管齐下力透纸背颜筋柳骨⑨成语与科学:(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炉火纯青斗转星移日上三竿月满则亏百炼成钢半斤八两锱铢必较刀耕火种钻木取火风云莫测雷霆万钧水滴石穿沧海桑田⑩成语与法律:(逍遥法外)法不阿贵令行禁止明镜高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铁面无私赏罚严明格杀勿论屈打成招以身试法绳之以法执法如山有案可稽杀一儆百⑾成语与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师)春风化雨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一傅众咻有教无类薪尽火传名落孙山青出于蓝断机择邻言传身教⑿成语与治国:(拨乱反正)长治久安、富国强兵、国泰民安、革故鼎新、道不拾遗、日理万机、无为而治力挽狂澜、疮痍满目、政通人和、分崩离析、半壁江山、民怨沸腾、生灵涂炭⒀成语与做人:(痛改前非)高风亮节浩然正气相忍为国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孤芳自赏人面兽心利令智昏恬不知耻口蜜腹剑同流合污吮痈舐痔颐指气使飞扬跋扈⒁成语与天文气象:寥若晨星牛郎织女气冲斗牛青天白日暴风骤雨参商永离日月经天春风化雨飞沙走石气贯长虹树大招风雨后春笋未雨绸缪粉妆玉琢风雨如晦风雨如磐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风和日丽莺歌燕舞红杏出墙⒂成语与民主:(文化背景?)三个臭皮匠,合一个诸葛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四、成语的文化特色1、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成语(每项不少于两个):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一日千里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发愤图强夙兴夜寐废寝忘食戴月披星坚持不懈苦心孤诣风雨无阻水滴石穿勇往直前脱颖而出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拾金不昧童叟无欺赤诚相待诚心诚意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为定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勇者无惧冷面寒铁无所畏惧。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高瞻远瞩心灵手巧远见卓识标新立异革故鼎新独树一帜改天换地洗心革面别具匠心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标新立异毛遂自荐革放鼎新2.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通过成语来了解。比如说“衣冠楚楚”,“衣”在古代指上衣;下衣叫“裳”,并不是裤子,而是裙。现在衣、裳合在一起,泛指衣服。“冠”是帽子。贵族才有帽子,庶人只有头巾。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楚楚”是整齐漂亮的意思。“衣冠楚楚”出自《诗经·曹风·蜉蝣》,原文是“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意思是蜉蝣的翅膀,就像鲜明可爱的衣裳。后来就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元曲选·冻苏秦衣锦还乡》中有:“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2、成语的文化内涵:(1)成语与自然文化:江山如画、凄风苦雨、傲霜斗雪小结:这类成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2)成语与服饰文化凤冠霞帔(pèi)、珠围翠绕、荆钗布裙、披红挂彩、披麻戴孝小结: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2)成语与建筑文化:雕梁画栋、曲径通幽小结:中国古代的楼台宫室建筑,不仅突出地表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经济地位上的鲜明不同。(3)成语与文学艺术:烘云托月、入木三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小结: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汉语言中有大量反映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成语,从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它们的基本面貌。(4)成语与教育:因材施教、青出于蓝、循序渐进、言传身教小结: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5)成语与爱情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纸短情长、魂牵梦萦、鸿雁传书、月下老人的传说小结:人们借有尽的文字传达无尽的情思,寄托对爱情的美好愿望。(6)成语与做人: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光明磊落、两袖清风3、成语反映古代科技发展水平《成语中的古代科技》一书中写了这样的内容:“炉火纯青”,一般解释为:原指古代道士炼丹成功的火候,后演变用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古代炼铜远早于炼丹,故“炉火纯青”最早是指古代冶炼青铜的火候。该成语的相关出处可见先秦时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该书记载铸造青铜器时写道:“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
本文标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7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