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问题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一、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关于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如果不能讲清楚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动力和效率问题,不从理论上真正解决问题,要说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上的说服力还不够充分。从实践上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规模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这些数据大家都很清楚,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范围在不断扩大,要从理论上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从当前生产力发展、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说,似乎是公有制的动力和效率不如私有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说服力就不够充分。因为按照生产力标准,既然公有制的效率不如私有制高,那么,就不应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这个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今天社会现实当中存在的两种基本所有制。研究所有制,在理论上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效率问题。第二是所有制和人们经济利益的关系,这是公平问题,不同的所有制当然有不同的经济关系。在发展生产力的效率方面,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是公有制效率是否不如私有制。按照生产力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在这一条上就站不住。对所有制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经济学,有不同的分析思路。我们先看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马克思分析所有制问题,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标准,分析论证一种所有制是不是具有高效率。第二个思路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来分析所有制的效率,一种所有制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就是高效率的所有制,反之,则相反。沿着这两个思路就可以得出的马克思主义结论: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高效率的、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所有制就是高效率的所有制。西方经济学分析所有制的思路也涉及两个方面,但它的思路和马克思的分析思路是不一样的,得出结论也不一样。西方经济学首先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一是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来分析论证一种所有制是否具有高效率,如果这种所有制能够使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那就是高效率的。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作为标准来分析所有制效率。在产权清晰的条件下,决策者就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能够充分地承担责任,这样的所有制是高效率的所有制,否则,就是低效率的所有制。也就是说,一种所有制如果能够很好地承担决策后果、决策风险,利益关系非常直接,这样的所有制就是高效率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产权清晰,而私有制的产权是最清晰的,公有制做不到产权清晰。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思路,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都曾经是高效率的所有制,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得出的结论。由此推论出,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都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化,由高效率的所有制变成低效率的所有制,从而被另外一种更高效率的所有制所取代,这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或者所有制变化的规律。我们分析所有制的时候必须具体化,不能抽象,具体化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才能够成立。按照这一分析思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生产力发展的效率来看,马克思分析的结论是,按照高度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的变化趋势就是以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这成为今天资本的主流形式。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即现代企业制度或公司制,这一点在全世界都表现出同样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所以,在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社会化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公司制、股份制毫无疑问是企业的主流形式。这一变化说明资本社会化的性质正在不断地强化,而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性质的强化,我认为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在不断增加。所以,说资本主义的现代私有制还具有高效率,原因在于它的“公有”成分在增加,如果私有制还是停留于传统私有制,就不可能表现出今天具有的高效率。说私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现代资本组织形式的变化,强化了它的社会性质。资本社会性质的强化,股份制的出现,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个人私有的扬弃,而更多地包含了“公有”的成分。这里讲的“公有”和公有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这个“公有”是体现了更多的社会性,它是对个人私有的扬弃,也可以说是对单个私人私有的一种否定。这是变化的大趋势。现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企业与传统的私有制企业已经不一样了,已经没法说清楚现代私有制企业的老板是谁,因为老板、股东成千上万,这就是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所以,这里面值得研究的问题太多了。公司制、股份制的出现,对整个所有制会有一种非常直接的、非常重要的反作用,也包括对公有制企业。公司制这一种组织形式的出现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使资本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实现了彻底的分离。这也是对传统私有化理论的一个挑战,传统私有制理论认为,私有制之所以比公有制效率更高,是因为企业就是他个人的,跟他个人利益直接相关,从而动力充分。公有制企业为什么动力不充分?就是因为利益不直接。但是,现在的情况恰恰否定了这一条,因为企业股东成千上万,没有哪一个股东,特别是小股东去关心过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经营状况跟小股东没什么关系。当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了,需要你这个股东去关心的时候,恰恰股东就不想当股东了,把他的股票抛掉了,他根本不管这个企业的状况,这就是股东和企业的彻底分离。所以,我刚才说这是对原来私有制理论的一个挑战,而这里恰恰反映了马克思说的一个观点,经济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化程度在提高,公有的成分在增加,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个人的利益关系不那么直接了,你能说现在企业的动力就不充分了吗?第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得很清楚,因为公有制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公有制条件下能更好地协调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符合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的,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从经济利益关系上说,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西方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一,认为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要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私有制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个人的利益只能通过竞争才能实现,所以,他们认为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二,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也很清楚。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决策或者选择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这里就内含着低效率,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说,他们认为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这是否有道理。上述两个角度的分析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我们传统公有制存在的弊端。现在对公有制的改革力度非常大,今天的公有制企业与30多年传统公有制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从传统公有制变为现代公有制,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现在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具有越来越多的个体独立性。按照改革的目标,是要把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我们党的文件上也明确说,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今天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基本到位。从今天国有企业资本组织形式来说,股份制也是国有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要不再是单一的公有制,也不是纯公有、纯国有的企业,如果有这种情况也许只是个别现象,更多是采用混合经济的形式,今天公有制和私有制从实现形式上看没有区别,实现形式是共通的,都是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原来说的公有制不具有高效率,私有制具有高效率,这一点就不能成立,私有制能够做到高效率,公有制也同样能够做到高效率,因为在组织形式上没有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司法非常明确,它是适合一切所有制形式的,没有一个公有制的公司法,也没有一个私有制的公司法,公司法只有一个,适合一切所有制形式。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公有制企业与自身利益、职工利益都已经直接挂钩,并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现在公有制企业也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实现自身的利益。如果你是国有企业,公有制企业,你不具有竞争力,照样倒掉,照样破产,当然谈不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竞争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当然,企业也将对经营决策的结果承担全部责任,因为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他有自己的独立的法人财产。按照我们的法律,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了,必须用你的法人财产去承担你的债务责任,当然这是有限责任。改革开放30多年,公有制企业具有的这些特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公有制企业存在的弱点或者弊端。如果认可这一点,那么,认为公有制在根本上没有效率的观点就不能成立。现在公有制改革发展总的趋势,就是公有制的利益分散化在加强,公有制再不能像传统企业那样,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利益全部体现为国家利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否则,不能成为一个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公有制企业的个体独立性在增加。实现形式和私有制没区别,就是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这一形式可以使公有制和私有制直接进行混合,而且这还不够,不仅是混合的问题,而是融合,融合为一个经济实体,融合为一个市场主体。难道说,公有制与私有制一混合、一融合就没有效率和动力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也无法解释现实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合资企业。应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简单化作出结论,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化的结论都是片面的,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比如企业还有经营问题,还有管理问题,经营不善也会存在缺乏效率的问题。不能以现实中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的结论,更全面地说,公有制和私有制都可以是高效率,也可以是低效率,得出单一的结论都不符合事实,说公有制有高效率,私有制没有高效率,也不符合实际,如果你这样讲,就否定了基本经济制度,因为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二个结论,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在协调利益关系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这一点也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所验证。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成分的比重也在提高,当然不是直线的趋势,但总的发展方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有成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加强,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整个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很多公共领域由国家出面去解决当然具有更高的效率,具有更多的优势。第三个结论,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决定的,当然也符合生产力标准。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奠定一个制度基础。利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从整体上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强调经济改革,在强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强调市场化的同时,我们要更多地注重社会公平,更多地注重关注民生,更多地注重协调好利益关系,这都是和我们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直接相关。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20年时间,这个理论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理论,相对成熟了,基本理论问题解决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在实际运作当中怎样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现在重要的是对“结合”的理解应该更加全面。原来比较多讲的是单向结合,就是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问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7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