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0课时课题《久不唱歌忘记歌》课型唱歌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2、认识并了解布依族人民分布地域及生活习俗,感受其民间音乐风格,体验衬词对表现歌曲的作用。3、认识作为民歌能够传唱流行下来的基本要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认识民族民间歌曲打下初步的审美基础。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教学难点感受其民间音乐风格,体验衬词对表现歌曲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子琴课件学生准备课本教时1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一、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从对第二课《小山羊》的温故,引出在贵州,除了分布着侗族这一奇异的少数民族外,还有一支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布依族简介。简要介绍这支民族的分布地域,人口总量,生活习性等。引出要学唱的新歌──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教学过程学生行为预设二、新课学习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作品的特点。2、聆听范唱,体验节奏特点。|||节奏。3、学唱歌曲打着拍子学唱,曲谱完整演唱歌曲曲谱。分析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用跳跃、轻巧的声音来唱谱。4.学唱歌曲。先熟悉歌词(含衬词),用数板的方式把词熟悉起来,要求节奏准确,与拍节严丝合缝,且力求自然、轻松、熟练,然后带入旋律。5.巩固演唱效果。衬词的唱法。6、音乐知识。认识十六分音符。三、深度探究歌词。1.“久不唱歌忘记歌”,只是一种反衬,表达的是“没忘记”,“时常唱”。2.歌曲“青苔”是一种久久思念的感情积淀,“凉水”是思念的“表面”,“鲜花”有可能是指久久思念的“恋人”。3.认识并理解民间歌曲的基本元素。一是歌词短小自然、琅琅上口,好记不容易忘。二是曲调简单,易于大众即兴传唱。三是音域偏窄,无过宽音域,适合大众接受,并口传心授。教学过程教学行为预设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学唱壮族和布依族的歌曲,欣赏侗族大歌以及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改编的器乐曲,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大致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加深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板书设计十六分音符读法:
本文标题:《久不唱歌忘记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7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