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党风廉政建设热点辨析》
—1—武当路街办《党风廉政建设热点辨析》学习材料系列一:“太讲原则”是缺点吗?有一种说法,党员干部“太讲原则”是一种缺点,认为党员干部做事要圆滑一点,大事讲原则,小事可以不讲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得去,求得一团和气才好。比如在年终干部考评时谈话,很多同志在谈干部的缺点与不足时,说某某同志太讲原则了,不容易变通,说话太耿直了,容易得罪人,等等。党员干部“太讲原则”是一种缺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原则,就是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时所要遵守的准则。原则是人们说话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敢于讲原则,是共产党员保持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共产党员永不消褪的底色。我们党历来强调党员干部要讲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其是否坚持原则。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讲不讲原则。讲不讲原则是检验党性强不强的试金石。毛泽东同志在概括集体决策和部门分工时曾指出:“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中有决,不离原则”。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2—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讲原则不讲关系,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让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笃信马克思主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想问题办事情“讲政治、有原则,守规矩、有标准”,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同各种不正之风坚决战斗。目前有些党员干部不讲原则,充当老好人,对歪风邪气不敢“批”,对复杂矛盾和问题不敢“碰”,对不正确意见不敢“顶”,到头来,工作不能正常推进,问题解决不了,群众十分不满。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会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失去群众信任和拥护。一些党员之所以不坚持原则,一方面是党性修养不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觉悟不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另一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认为在社会上左右逢源好办事,坚持原则是死脑筋,把坚持原则和不通情理、不会变通划等号;再有就是很大程度上心藏私念,怕“太坚持原则”得罪人、怕与下属关系搞僵,影响自己升迁、怕坚持原则,得罪上级,官帽子不保。讲原则,就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党员干部讲原则的核心和重点,不能有丝毫动摇。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讲原则,就要做到公正无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干部向—3—来为群众所拥护。北宋名臣包拯就是因为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才被老百姓称为“青天”。可见,坚持原则虽然会得罪少数人,但却会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当干部必须大公无私、一身正气,这样才能有坚持原则的底气。讲原则,就不能“感情用事”。讲感情、重亲情,乃人之常情。但怎样对待感情,如何过好亲情关和友情关,对每一名干部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现实考验。无数事实说明,领导干部要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讲感情的同时更要讲原则,坚持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切莫因重感情而陷入误区,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讲原则,就是要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原则和与时俱进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体现了不变与变的辩证法。不变,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就是要与时俱进,继承发展。不变,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变,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进步。领导干部在推进工作、处理问题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上的坚定性与策略上的灵活性的统一,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原则不让步。对于无原则的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对不太注意工作方法的干部,要引导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寓原则性于灵活性之中,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4—系列二:严管就是厚爱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下属出现苗头性问题要么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要么不闻不问,当“老好人”,这种做法坚决不可取。“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把“严”字体现在日常管理和监督中,各级党委、纪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管理、抓早抓小,“润物细无声”地强化对干部的监督。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这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要以严格的措施管理干部,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严格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防止一些思想不正、动机不纯、作风不检的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干部,加强纪律、严格纪律、严肃纪律,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干部严重违纪的教训是惨痛的,如果平时管理稍微严格一点,真正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去要求,也许他们就不会一步步从违纪滑向违法的深渊。党组织对干部应有责任和温暖,平时加强管理,小事上多说着点,干部就会少犯一些错误,这是最大的爱护;党内关系庸俗化、搞一团和气,看起—5—来是“宅心仁厚”,实际上是对干部不负责任,是害了干部。许多“问题干部”刚开始也就是吃顿饭、拿张购物卡,久而久之,便沦为“温水青蛙”。如果在其贪念初萌的初始阶段,组织上或领导加强管理,这个党员干部可能就会幡然醒悟,不致从违纪的边缘跌进犯罪的深渊。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接受组织调查时说,“如果组织上早提醒或早处理我两年,我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不至于这么大,自己犯的错误也不至于这么严重。”诸如此类的忏悔令人警醒,让人深思。对纪检部门来讲,严管要用好“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2019年9月,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提出了实现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即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的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纪委要用好“四种形态”,从严监督执纪,这不仅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关爱。过去,纪委对待领导干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当回事;一种是等“养大了”再办,一处理就“算总账”,让一些领导干部一夜之间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这种“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很重”的做法对领导干部来说很难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包含领导干部在违纪上所有的可能程度,从而让纪律处分更加恰如其分,不会要么偏轻,要么偏重。有了这“四种形态”,领导干部犯了什—6—么错,都可以依照相应形态对照处理。错误程度不同,处分的程度就不同。对犯了小错误的领导干部给予轻处分,可以让其深受警醒,从而悬崖勒马,而对别的同志来说,也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运用好“四种形态”,各级纪检机关必须勇于担当,依纪监督、从严执纪,时刻做到以纪律为戒尺,对领导干部的任何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处置。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严管”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与爱护,在对党员干部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在严管的过程中也绝对不能忘记对干部的关心,该肯定工作的要大张旗鼓地肯定,该批评的要直言不讳地批评,指出整改方向。要做到教育与处理并重,表扬与批评并重,奖励与处罚并重,经验与教训并重,让干部觉得工作有搞头、有盼头,真正接受“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作者:卢惠雯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系列三:“情面难却”实是公私不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历来讲人情,现在办事也还得讲“情面”,否则就是不符合传统,不符合中国“国情”。一些落马官员在忏悔中也以昔日同事、同学、同乡求帮忙,不帮显得没有人情味为托词。这些说法和行为乍看似乎有些道理,实际上非常错误;看似“情面难却”,实则公私不分;表面上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实际上是盘算维护自身利益。—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领导干部要讲人情,但讲的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感情,是关心民众疾苦之情、帮贫扶困之情、解忧排难之情,绝不是利用权力照顾亲朋、迁就好友、荫庇家人之情。“公与私”、“礼与贿”、“人情与原则”之间有着天然而无法混淆的界限。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上下级、亲戚朋友、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关系比较融洽,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严重问题。异化的“情面”观侵入公权力领域,往往导致人情寻租或人情贪腐,不仅破坏法治,损害民众的合法权益,也使一些领导干部走上不归路。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领导干部正是由碍于“情面”帮人办事、打招呼,发展到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走上犯罪道路。一些监督执纪者看到违纪苗头,碍于所谓“情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该“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的,结果却让他们滑向深渊。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落马”后就曾忏悔:“我被‘情面’遮住眼睛,在朋友圈中淡忘了底线、防线和界线。”更可怕的是,异化的情面观侵入整个社会领域,成为一种腐败亚文化。“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公权力部门人员讲“情面”利用权力优亲厚友,其他人办事时就会受到不公正对待,这些人就会效仿,也会将自己的职责作为谋利的手段———医生收受红—8—包,教师收受家长购物卡……当“情面”异化成一些人行贿受贿的挡箭牌,当权钱交易式的腐败行为被理解为“人情往来”时,“腐败亚文化”已深深嵌入人情社会的生活实践之中,进一步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这种“情面”腐败亚文化的危害非常之大,在这种亚文化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在政协会议上以《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为题的发言所说,原本正常靠制度靠法制应办的事变得几乎事事求人,国人生老病死都要求人。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人之势。异化情面观之下,求人成了常态,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圈子也应运而生,为了办事方便,为了得到提升,一些人热衷于编织关系网,血亲、姻亲、老乡、同学、朋友、战友、老领导等,形成一个个的腐败“小圈子”。正是看到“情面”腐败亚文化的危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指明了方向。破解“情面”腐败亚文化,每位公职人员都要坚守底线,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自身做起,从小处抓起,敢于向各种违背原则和制度的“走后门”和“说情”行为说“不”。同时,—9—治理“顽疾”还须“手术刀”。堵住“情面”歪风邪气,需要完善法规制度,压缩自由裁量权力空间,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加上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异化的“情面”腐败亚文化就能得到根除,“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的目标就会实现。系列四:“永不行贿”的商人,日子会更好马云2015年10月25日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上倡言“浙商永远不参与任何行贿”后,很多人赞赏之余又心生疑窦:“不行贿”能把企业做好吗?有人在身边的朋友中做了“你信不信马云从来没有行过贿”的小调查,并悲观地预测“永不行贿”会成为一句受到大众赞赏却很少有人相信的“孤独的口号”。对此,马云正面回应:“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给任何(向外面)行贿的机会,不行贿应该是做企业最基本的底线,如果连不行贿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做了。”马云为何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严治党,重拳打击政商勾结,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说,靠行贿做生意,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永不行贿”的商人,日子会更好。政商关系本来是中性词,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商关系出现了异化。一提起政商关系,人们就会想到官商之间勾肩搭背、沆—10—瀣一
本文标题:《党风廉政建设热点辨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9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