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
1/10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2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齐、晋称霸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课前预习作业1.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等。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他任用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4.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军在打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5.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战役有、和等。6.战国史上以围魏救赵而著称的著名战役是。7.简述齐国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8.简述晋文公推行的改革的主要内容。9.列举战国七雄的名称。二.小组活动任务1.思考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思考春秋争霸战争的作用。3.思考战国兼并战争的作用。2/104.列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成语。5.搜集与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相关的故事。【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根据教材导入框内容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并由此指出:西周灭亡,周平王即位后,周王室的实力大为衰落,天子权威一落千丈,从而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介绍东西周名称的缘由)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我们一般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因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因此它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在剧烈变动的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就首先了解一下这一时期在政治上的剧变—春秋战国的纷争,或者说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讲授新课(20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回忆西周的分封制情况,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目的是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西周初年也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但是诸侯的存在使国家存在着分裂的隐忧,以前周天子实力强大,保持着对诸侯的绝对优势,诸侯不敢轻举妄动。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实力下降,不敌诸侯,于是诸侯不再听从天子命令,周天子回忆相关的旧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3/10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之间不断混战,强大起来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从而成为霸主。其中,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先后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还有南方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合称为春秋五霸。下面我们就通过春秋五霸的兴衰来了解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国。齐国国君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结合教材思考,齐国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①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②管仲改革;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得到广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讲述齐桓公与管仲的恩怨,以及“尊王攘夷”的由来。语言要形象生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齐国的霸主地位由此丧失。晋文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结合教材思考,晋文公为什么能够取得霸主地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①长期流亡,了解民间疾苦;②进行改革,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③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讲述晋文公长期流亡的故事和“退避三舍”的由来。语言要形象生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尽管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但是楚国实力依然强大。此后晋楚两国围绕霸主地位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争霸斗争。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讲述与楚庄王有关的成语。语言要形象生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晋楚争霸以后,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到争霸战争中来。依据教材讲述吴越争霸的过程。根据小组活动任务,让各小组结合课前预习情况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组活动任务,让各小组结合课前预习情况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组活动任务,让各小组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4/10注意相关成语。总结春秋争霸战争,让学生分析总结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和作用。教师总结: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争霸战争,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各国为了争霸需要,相继进行改革,使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通过争霸战争,诸侯国越来越少,从而出现了统一趋势。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如果加以扩展知识和学生小组活动的话,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以两课时完成本节教学内容,中间的分界点就在对春秋争霸战争的作用总结和分析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回忆上节课有关春秋争霸战争的相关史实,。由此导入新课。随着争霸战争的发展,诸侯国数量减少。到了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有七个,史称为“战国七雄”。提问学生: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填写战国七雄的方位简图。提问学生: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讲述,可以结合黑板上的七雄简图进行。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战国因此而得名。在这一时期,战争不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提问学生: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过程,可以引出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七雄简图,对战国历史阶段进行简单介绍,并进一步指出:在以上三个战役中,长平之战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在于,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这也就预示着中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回忆所学知识。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问题。根据小组活动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讲述。拓展性知识,学生简单掌握即可,重点掌握长平之战的历史意义。根据小组活动任务,由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培养5/10国即将统一,而统一则是由秦国来完成的。提问学生:你如何认识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可以联系春秋争霸战争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目的是争当霸主,到了战国时期各国战争的目的是消灭对手,统一中国。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兼并战争。其作用与春秋争霸战争一样,既有消极性的,也有积极性的。消极的作用就是战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积极作用则是战争加速了中国的统一进程,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不同,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不同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和评介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中,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学们思考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共同作用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图表:历史时期性质相同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都加速了中国的统一进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基本历史特征就是从分裂走向统一。这一历史趋势成为我国以后历史发展的主流;同时,在春秋战国的混战中,旧的奴隶社会制度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产生,这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教学反思】6/10【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A.齐桓公B.宋襄公C.晋文公D.秦穆公2.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3.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秦晋之好、退避三舍这些成语与下列哪项历史知识相关7/10A.战国七雄B.春秋五霸C.张骞通西域D.昭君出塞4.与城濮之战有关的成语典故是A.尊王攘夷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时期的“减灶计”运用于哪一战役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6.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分天下形成的国家是A.齐、秦、楚B.赵、魏、韩C.燕、赵、魏D.秦、赵、燕7.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9.“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A.越王勾践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10.《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1.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国家的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2.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问鼎中原8/1013.右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②处是A.燕国B.齐国C.楚国D.秦国14.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西部的是A.赵B.魏C.韩D.秦15.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16.战国时期是A.奴隶社会的开始时期B.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C.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D.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7.齐桓公即位后,任用谁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A.姜尚B.管仲C.伊尹D.商鞅18.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的主要目的是A.借天子的影响来发展齐国势力B.维护周天子的地位C.为了排除周边民族的威胁D.为了巩固和维护分封制19.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役,结果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杀。这场战役是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20.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2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1023.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B.姜尚改革C.管仲改革D.李悝改革24.东周开始于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25.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26.以下史实与齐桓公无关的是A.仍用管仲为相B.以“尊王攘夷”为口号C.召集葵丘会盟D.与楚国争霸27.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A.吴王夫差B.齐桓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28.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29.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A.孙武B.孙膑C.吴起D.伍子胥30.纸上谈兵的故事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31.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B.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C.维护弱小国家的经济利益D.协调诸侯国之间的关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9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