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标准
《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201101003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课程属性理论+实践学分4学时60考核性质考试适用专业畜牧兽医、畜牧、动物科学、畜牧工程开课部门动科院二、课程定位《动物遗传育种》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课,是猪生产、牛羊生产、家禽生产、经济动物饲养等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遗传现象,选择优良种畜。并且通过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学习,使学生掌握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刻理解家畜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达到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发展迅速,直接涉及生物延续与进化的理论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指导畜牧业畜禽品质改良的基础科学,直接为生产服务。该课程标准的设计是以遗传现象的认识和分析、品种的培育为主线设置项目,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的遗传理论分析遗传现象,进而利用育种方法进行优秀种畜的选择及新品种、品系的培育。本课程共包括8个项目,每个学习项目有若干个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在实践过程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分析、品种选择与培育的各项能力。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60学时。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细胞及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及功能。2.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3.理解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4.了解遗传参数的作用及计算方法。5.理解基本的群体遗传分析。6.掌握种畜的鉴定及选择方法。7.掌握家畜个体及群体近交程度的分析。8.掌握最佳杂交组合的选择及杂种优势率的计算。(二)技能目标1.根据染色体形态特征,识别出标本样片中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2.根据三大遗传定律,能对遗传现象进行分析。3.掌握群体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4.掌握家畜体尺测量方法。5.根据育种值及选择指数,掌握优良种畜的选择方法。6.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确定最佳杂交组合及繁育方式。(三)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素质。2.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素质。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项目任务建议学时项目一遗传物质的认识1-1染色体认识21-2细胞分裂21-3基因与基因表达2项目二个体遗传现象的分析2-1分离定律及发展32-2自由组合定律及发展32-3连锁交换定律22-4伴性遗传及性别决定2项目三生物变异类型的认识3-1染色体变异23-2基因突变2项目四群体遗传分析4-1哈代-温伯格定律24-2基因频率与群体遗传结构2项目五我国品种资源的认识及保护5-1品种资源的保存25-2引种与风土驯化2项目六种畜的选种6-1家畜的体质外貌46-2家畜生产性能测定46-3种畜选择及种用价值评价4项目七种畜的选配7-1品质选配与亲缘选配47-2杂交及杂种优势4项目八育种的方法8-1育种场选配28-2本品种选育28-3品系与品系繁育48-4杂交育种4合计60六、教学要求项目一遗传物质的认识【学习内容】1.细胞结构、染色体、细胞分裂、遗传物质;2.DNA、基因【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的结构与遗传的关系;2.染色体的结构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3.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特点;4.了解基因及基因表达概念【重点难点】1.重点:细胞的结构、染色体的结构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特点;2.难点:细胞的结构与遗传的关系;染色体的结构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项目二个体遗传现象的分析【学习内容】2.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3.性别的决定因素和与性别有关的遗传。【学习目标】4.掌握遗传三大规律的要点;理解遗传三大规律的内容;5.会解释和验证遗传三大规律;6.熟悉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7.学会利用遗传规律分析生产实际中的遗传现象。【重点难点】1.重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的要点;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与性别有关的遗传方式和特点。2.难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的解释、验证和应用;伴性遗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项目三生物变异类型的认识【学习内容】1.生物体各种变异类型的展示;2.变异的来源、分类;3.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的时期、一般特征、分子机理和主要应用;4.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化等染色体畸变及其遗传效应。【学习目标】1.了解变异的来源、类型及产生原因;2.掌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特点;3.了解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以及变异的机制;4.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了解人工诱变的在生产中的应用。【重点难点】1.重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产生的原因。2.难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机制、预防和应用。项目四群体遗传分析【学习内容】1.哈代-温伯格定律基本概念;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计算。【学习目标】1.理解群体遗传结构的实质,掌握普通群体及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与区别;2.理解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为家畜育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3.掌握不同类型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4.学会分析迁移和杂交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哈代-温伯格定律的理解、平衡群体的概念;难点:基因与基因型频率计算。项目五我国品种资源的认识及保护【学习内容】1.品种的形成、界定及分类;2.引入品种的方法;3.保存品种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品种资源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能说出代表的畜禽品种;2.掌握品种的界定及分类;3.了解引入品种的方法及保存品种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制订品种资源保护方案。【重点难点】1.重点:品种的形成、界定及分类、畜禽品种资源介绍、品种资源保护。2.难点:代表的畜禽品种及生产性能,制订品种资源保护方案。项目六种畜的选种【学习内容】1.不同用途家畜的体质外貌、生长发育、生产力特点;2.系谱编制与审查、家畜生产性能测定;3.种畜的鉴定方法、选择依据及种用价值评定。【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用途家畜的体质外貌、生长发育、生产力特点;2.学会家畜体尺测量、种畜系谱的编制与系谱鉴定和动物生产性能测定的方法;3.掌握种畜的鉴定方法、选择依据及种用价值评定。【重点难点】1.重点:家畜的体质外貌、生长发育、生产力特点;种畜的鉴定方法、选择依据及种用价值评定。2.难点:种畜系谱的编制与系谱鉴定,种畜的鉴定方法、选择依据及种用价值评定。项目七种畜的选配【学习内容】1.品质选配与亲缘选配的作用和特点;2.近交与近交衰退;3.杂交及杂种优势。【学习目标】1.掌握品质选配和亲缘选配中各选配方式的作用和特点,正确认识各种选配方式的利与弊;2.掌握商品畜禽生产如何应用杂种优势及分析优势程度;3.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与技术进行选配计划制订4.会进行近交程度的分析;5.能计算杂种优势。【重点难点】1.重点:品质选配与亲缘选配的作用和特点;2.难点:选配计划制订,近交程度的分析和杂种优势率的计算。项目八育种的方法【学习内容】1.畜禽育种的方法及进展;2.本品种选育、品系及杂交繁育的原理;3.建立品系和杂交育种的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畜禽育种的方法及进展;2.掌握本品种选育、品系及杂交繁育的原理;3.学会建立品系和杂交育种的方法;4.运用育种理论培育新品种(品系)的综合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本品种选育、品系及杂交繁育的原理。2.难点:建立品系和杂交育种的方法;运用育种理论培育新品种(品系)的综合能力。七、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要紧扣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应职岗位需要为准绳,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以培养理论够用、技能过硬、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二)教学中要坚持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加强实践教学,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要充分利用声像资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切实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三)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指导思想,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四)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八、教学评价、考核要求(一)教学评价注重考核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和手段,突出实践技能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1.基本理论知识应能够口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2.基本技能要会操作,并能运用于生产实践中。3.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部分,应适当布置习题或作业。(二)考核评价1.课程成绩评定由过程考核成绩、终末考核组成,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60%、技能考核成绩占40%。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操作等手段,加强实验(技能)考核,并注重平时评分。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换。九、教学资源(一)教学环境与设备条件建设序号实验实训设备名称配置建议1水浴锅、离心机各一台/两台2生物显微镜每位学生配置一台3统计用计算器每位学生一个(可由学生自带)4测杖、卷尺、量角器每小组一套,3-5名学生为一小组5电脑每小组一台,2-5名学生为一小组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先后与泰州卫岗奶牛场、南京卫岗奶牛育种中心、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正大集团、中粮集团等养殖企业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师资1.任课教师多元化,聘请经验丰富的动物育种厂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技能模块的现场教学任务。2.兼职教师+专任教师的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实训指导教师≥2人。3.教学团队的教师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生产实操能力和教学经验与能力。(三)教材课程组成员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编写《动物遗传育种》项目课程教材,作为本课程的教材。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以畜禽遗传分析与育种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3.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
本文标题:《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0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