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辅导资料(第一章)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辅导资料(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书宏观体系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1〕〔过程〕精髓〔2〕本1、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5〕书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的马克思主义2、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宏〔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观体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系动力→改革开放〔7〕内容〔一〕→经济建设〔8〕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二〕→政治建设〔9〕〔社会主义建设〕内容〔三〕→文化建设〔10〕内容〔四〕→社会建设〔11〕政治保障→祖国完全统一〔12〕外部环境→外交政策〔13〕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14〕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15〕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本章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二、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科学发展观。〔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核心及其基本要求。教学难点: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及历史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及预期目标。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核心及其基本要求。〔教学时数〕共12个课时。〔教学要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提出过程〔1〕初步认识阶段〔党在幼年时期;1921.7-1935.1〕;〔2〕正式提出阶段〔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1935.1-1938〕一是原因――国内背景是:通过对比红军长征前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国际背景是:共产国际倡导马克思主义本国化;二是过程及内涵――含义及实质;理论成果;必要性和紧迫性;〔3〕认识深化阶段〔整风运动到党的七大;1939-1945〕:一是毛泽东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途径,三个方面;二是刘少奇在七大上的阐述。2、提出原因:〔1〕历史原因:它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现实原因:它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一是中国实践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二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理论原因: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内在要求一是由它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性决定的,这为中国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二是由它不断发展自己的内在要求决定的:要发展自己,第一步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步是解决各国人民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各国人民带来好处,第三步是在解决各国实际问题中创造出新的东西,丰富和发展自己;三是由它所处的时代性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人,不是神仙,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时代性;它不可能穷尽一切科学真理,提供一切问题的答案,这要求不断发展,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与各国〔中国〕才能解决问题,给人们带来实惠得到人们的支持和理解,有生命力是不断发展自己实际相结合人们才会在实践中创造新的东西它才能丰富和发展提问:在这三个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内容及目标:〔1〕含义;〔2〕内容;〔3〕过程及目标〔两个过程、两个目标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a.〕、建设〔b.〕和改革〔c.〕的实际问题〔这3是第一个过程及目标;是第一个层面的结合〕。〔2〕它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这是第二个过程及目标;是第二个层面的结合;是通过两个途径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即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历史经验的提升〕。〔3〕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一是这是最深层次结合;二是其含义及要求:含义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进而达到融合;要求是要采取适合中国人民的民族形式;三是其结果是产生新的东西〕。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遵义会议以前〔1921.7-1935.1〕-毛泽东思想〔1936-1976〕-邓小平理论〔1978-199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2002〕-科学发展观等〔2002-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4-现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马、恩――――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革命、建设理论〕〔社建、全面建设〕〔党建、重点建设〕〔建设方法〕〔建设目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的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础的马克思主义-革命中的马克思主义――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备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图形分析,见教案〕;〔2〕四大理论成果的对照分析。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思想D.科学发展观定位革命、建设理论建设理论〔全面社建〕党建理论〔重点社建〕建设方法、理论中心问题如何推翻旧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建立、建设新中国。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要发展?怎样发展?意义不同找到一条中特社的革命找到一条中特社的建设道路找到一条中特社的执找到一条中特色的道路政党建设道路发展道路时期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的历史时期时期〔1919-1976〕〔1978-1997〕〔1997-2020〕〔2003-现在〕规律不同革命、建设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党建规律科学发展规律↓↓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大理论成果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论: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两大理论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4〔1〕其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践意义〕:一是理论依据: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二是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理论成果:毛邓三科等――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其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枝柱〔理论意义〕:一是民族、国家需要精神枝柱;二是其理论成果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枝柱,只不过不同的理论成果,是不同时期中国人民凝聚的精神支柱;三是当今中国更需要用其理论成果凝聚党心、民心:因为经济全球化导致人们的思想日益复杂。〔3〕它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a〕,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b〕〔学科意义〕。一是科学态度: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会过时,现实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c但它的个别观点、结论和论证材料过时了;d它始终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发展性-基础的马克思主义,革命中的马克思主义,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性;e正确态度是坚持、继承、抛弃和创新。二是优良作风:一个定义、两个过程、三个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终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原因:旗帜问题至关紧要:一是旗帜表明了阶级立场,服务对象及其所走道路等等;二是旗帜问题就是理论指导问题,它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三是要高举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形成和发展:〔3〕内涵A本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体现〕;二是它具有中国特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体现〕;b内涵及定位;c内容及构成:指导思想和大政方针;途径和方法;中心问题;理论成果;宝贵经验;一大法宝;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奋斗目标。d宝贵经验――十大结合〔4〕重要性:一是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三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结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2、坚持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2〕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建立起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强大动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任务〕,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内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三个一;两个二;两个四〕。〔4〕形成依据:a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5c历史依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d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结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把握一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原因: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一是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新的理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其他创新;二是思想解放是前提条件:思想解放-大胆创新-各方面创新。〔2〕形成:一是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创立-成熟-丰富和发展〔3〕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4〕重要意义(勾书):一是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它带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和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三是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5〕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含义〔1〕含义:〔2〕理解:一是从其定位来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二是从其思想来源来看,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列主义的;其内容和形式是中国的;三是从其现实来源来看,它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实践中产生了问题,需要解决方法,就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它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四是从创立来看,它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但它既不等于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也不等于毛泽东个人全部的思想。2、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帝国主义战争-薄弱环节-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时代-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需要产生一个指导革命的理论时代背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1〕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a它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时代背景;b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为其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c中国特殊国情为其产生提供了必要性。〔2〕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是其客观基础、源泉和土壤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二是它是对革命中经验教训的总结;三是它是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3、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马
本文标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辅导资料(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1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