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孟子两章九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备课人:宋立自备部分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运用。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寡道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4、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学方法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理解基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点拨法: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对其适时、适当地点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谈骨气》一文中,我国古代的孟子曾经说过四句著名的话语,那位同学能回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为大丈夫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的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预习检测:1、孟子,()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2、《孟子》是一部()的书。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二、研读课文,品味赏析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指导3、①小组讨论,质疑解惑。②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意强调,内容如下:(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委而去之池非不深(3)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以天下之所顺环而攻之天时不如地利多助之至兵革非不坚利也(4)重点句子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4、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进攻——天时不如地利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三、课外延伸,拓展练习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教师提示:社会,人际关系,国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用两分钟时间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二、感知课文(一)个读课文,纠正字音:畎(quán)亩付说(yuè)曾(zēng)胶鬲(gé)拂(bì)士拂(fú)乱(二)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学生圈点勾画出颖难字词,并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老师强调重点:①词类活用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②古今异义词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③多义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而: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发于声(表现)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三)齐读课文,加深印象。(四)内容分析1、请一学生示范朗读第一段2、这段提到古代几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六个,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3、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4、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5、文章列举六个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练意志,增加才干。6、作者在说明了这个道理后,又从那个方面再进行说理的?明确: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7、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当堂背诵课文教后感:
本文标题:《孟子两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3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