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对一朵花微笑》教案
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对一朵花微笑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1.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文中哲理性的语言。2.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质疑困难,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示。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揣摩语言。难点: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具:PPT课件图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对一朵花微笑回忆一:第一次在荒野中看花微笑回忆二:一个月前在绿草中睡觉设问一: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设问二: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感悟一: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感悟二: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感悟三: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感悟四: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仿写句子、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一篇文章后记(经验、不足):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她敞开胸怀把生命的美、无私的爱奉献给我们。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奇妙幻化之功,争妍斗丽之境,观赏无尽,趣乐无穷。虽然我们并未真正懂得自然,但可以永远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山绿如碧,水清如镜,细雨如丝,徜徉其中,可以感受到自然无穷的魅力。“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佛陀”大自然到处都洋溢着盎然的诗意,跃动着生命的灵性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亮程笔下的自然界,来感受作家无羁的心灵,编织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二、板书课题对一朵花微笑(一)作家作品1.刘亮程,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努力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于1998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新疆文坛的热切关注,1999年10月,在国内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天涯》杂志的头题位置刊发了“刘亮程散文专辑”,并配发了李锐、李陀、方方、南帆、蒋子丹等著名评论家、作家的推荐文章。一时间,国内文学界为之哗然。湖北《今日名流》杂志随即对刘亮程做了长篇专访;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以“刘亮程和他的村庄”为题对其作了专访;《书评周刊》、《作家文摘》、《新华文摘》、《江南》等报刊也纷纷转载刊发刘亮程的散文及评论文章,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2001年4月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在获奖评语中评价:“他的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独特的纯真和瑰丽。”主要作品还有:散文集《风中的院门》、《在新疆》、《凿空》、《风把人刮歪》、《遥远的村庄》、《杏花龟兹》、《晒晒黄沙梁的太阳》、《驴车上的龟兹》、《虚土》、《天边尘土》、《站在黄沙梁边上》、《正午田野》、《城市牛哞》、图文集《库车行》等。刘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写农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不是站在一边以“体验生活”的作家的身份来写,而是写他自己的村庄,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2.《一个人的村庄》突出了后工业化时代的人类命运,具有家园史诗与人的灵魂档案的意义。在其中可以体会到村庄中人与虫子的那种感情:“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小虫子的永恒。而我,还在世上苦度着最后十几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体悟独特的“乡村哲学”。在学过的《寒风吹彻》一文中突出了西部村庄的寒冷中独特的体悟:“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好像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全部地对付我。”“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都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这一炉火,对这个寒冷一生的人来说,显然微不足道。他的寒冷太巨大。”“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二)学习课文1.题解标题“对一朵花微笑”本身就特别值得玩味:首先这个短语省略了主语,也就是说需要明了“谁”对花微笑?“谁”,可以填上“我”对花微笑、“你”对花微笑、“他”对花微笑,无论是“我”,是“你”、是“他”,我们都能够理解成一篇浪漫的记叙类文章;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谁”换为“请”,把短语变成一个祈使短语。这样,文章将成为一篇带有呼吁、祈请意义的议论性文章。其次是“为什么”微笑?有啥值得微笑的地方?为啥是“微笑”不是“大笑”?从生活常识来说,我们能够理解:“微笑”常常带有以下几层意义:颔首、赞许、会心、会意、热情、接纳。那么也就是说文章暗示了“人”对“花”的态度。可是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对“一朵花”微笑?而不是“几朵花、一大片花、一束花”?为啥不点名什么花,比如大家熟知的恋爱中的女生对“玫瑰花”微笑。显然这里有着特定的内涵,这种内涵正是需要阅读理解的重点。2.初次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结合课下注释整体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第二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指导:修辞手法上,用的是比拟手法,将花人格化,描写了花的笑各具情态,惹人喜爱,展现了荒野中这些卑小生命的美。(2)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指导:作者被盛开的花的美好姿态所感染。荒草对生机的积攒一如我目中的饥渴,我喜爱它并能与它相伴,因而感到满足。(3)文章是不是全文记叙和描写,不是的话,从哪里可以区分开来?指导:全文以第6段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1-5段写了两次记忆,在荒野中看到花微笑,自己也笑出声来。第6段和第7段分别采用设问句引起思考,作为过渡,由记忆中的生活片段自然过渡到下文写感怀,转为对这些片段的思考。这也给了我们一种写作的启示:感触类文章,先要描写或记叙一些生活现象、自然现象,选择关键点择要描写,然后通过设问引出思考,转为议论,抒发一些感想、感悟、思考。(4)第9段和第10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指导:不一样。前者指的是: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指的是:人为自己的事劳碌而又不受其所困,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5)作者从对一朵花微笑中悟出了什么?指导:作者从草木身上得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包括:人不能生活得太麻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动;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愉悦;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人无法完全读懂自然、理解自然,对大自然“生命信息”的内在奥秘有隔膜、未知悉。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3.再次阅读课文,品味语句(1)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我一个人在山坡上看到花的美丽与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力,内心感到感动和喜爱,于是一个人笑出了声,这是油然而生的,充分表现了我对花们的喜爱。(2)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荒草在一次不经意的浇灌中得到滋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那种绿如此的浓厚,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喜爱,自己的愿望得到实现,能够和喜爱的东西相伴是一种幸福,所以感到满足。(3)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我的微笑也是与小草交谈,可能对小草有所鼓励,而青青芳草的微笑又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所以生命需要赞美和鼓励。(4)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泥土深处的事情。人在很多的时候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位置,在看待自然时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孰不知,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浅薄与无知是如此的深刻,在无穷的自然面前我们永远都是浅显的,但是人们却总是高傲地以为自己无所不知。(5)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我从草木的身上明白了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才会让人获得鼓励,大自然的美丽会让我们对未来产生憧憬和希望,虽然人类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但是应该走进并亲近自然。有的时候人类过多地“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对生活和自然已经麻木,对自然的亲近缺少主动性,或者是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研究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深邃和博大当然也就难以理解了。4.三读课文,探究分析(1)如何理解“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2)与“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对应的句子应是哪一句?相对应的一句应该是:“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3)本文的写作用意是什么?作者笔下描绘了一个充满了童话色彩的荒芜的自然界。而正是这荒芜的大自然,成为孤独者真正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精神家园里,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进行灵魂的交谈。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4)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在表现对草木的亲近和草木其实无法亲近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感情,既有快乐和幸福,也有天命中的孤独无助,是一种爱、快乐、忧伤、痛苦甚至绝望的交织,但是,当我对一朵花微笑的时候,更多的是满怀虔诚的赞美和感动。(5)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一朵花只是一个脆弱微小的生命,它却和世上所有的生命一样真诚,一样顽强,一样的生生不息。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它,我们需要对它微笑;在繁重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一双慧眼来看到花草的微笑;还需要静下心来,关注并且亲近周遭的自然。对一朵花微笑,就是对生活微笑,这样才能坦然自若,给自己一个轻松愉悦的机会,一个与自然融和的契机,生活才会变得澄澈而自然。5.总结作者通过鲜活朴素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朴素旷远和唯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绘,引发人真切的记忆和悠长的思绪,看似平静却发人深省,节奏舒缓却撼人心肺。(三)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2.阅读第②段,仿照文章原句,发挥想象力,补写一句话。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还有一朵3.自然是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感触、启发的,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感慨。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作为一名风华正茂、激情满怀的青年人,相信也有过对身边花草树木、对江河湖海、对山川日月的观察与感想,请模仿文章“先回忆描写再感触体悟”的写法,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本文标题:《对一朵花微笑》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3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