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九章实施教学评价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上课时间:年月日上课地点:本次课标题:第九章实施教学评价知识点内容1、教学评价的涵义2、教学评价的作用3、教学评价的类型4、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5、质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教学评价的涵义和类型2、知道测验分数的解释3、了解量化和质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与技术重点与难点1、教学评价的涵义2、教学评价的类型3、相对评分与绝对评分教学方法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备注一、教学评价的涵义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一)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二)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但测量不等于评价,评价是对测量结果做价值判断的过程。1、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2、测量是评价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但不等于评价。虽然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学评价还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如观察、谈话、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等收集有关资料。二、教学评价的作用(一)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教师检验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二)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提供反馈(三)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供参考三、教学评价的类型(一)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1、教学开始前:准备性评价(1)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2)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3)作用: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科目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2、教学进行中: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试来进行。(3)作用: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成败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的反馈,作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3、教学结束后:总结性评价(1)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后为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所进行的评价。(2)总结性评价常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3)作用: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否需要对教学作进一步的改进,以及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可以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业成就作一个综合的评定,并将评定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根据对教学评价资料处理方式的不同1、常模参照评价(1)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优劣。(2)常模参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着重于学生个人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拨(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2、标准参照评价(1)标准参照评价:是以根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的多少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2)标准参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的是绝对标准,即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而不是比较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三)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根据评价中所使用的测验的来源不同1、标准化学绩测验(1)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编制的测验。(2)该测验的目的是评价经某种教学或训练后学生的实际表现,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的突出优点,被视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之一。2、教师自编测验(1)教师自编测验:是指导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与编制的,作为考查学生学习进步情况的测验。(2)教师自编测验是在学校教学评价中应用最多,也是教师最愿意用的测验。因为该测验操作过程容易,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四)量化的教学评价与质化的教学评价1、量化的教学评价(1)量化的教学评价:是指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测验的方式去搜集和某一教学有关的学生实际表现或所取得进步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后,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2)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用于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过程进行评价,是传统教学中采用较多的评价方式。2、质化的教学评价(1)质化的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建立档案等非测验的方式去搜集和某一教学有关的学生实际表现或所取得进步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性的分析后,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2)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用于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采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四、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1、论文式问题论文式问题:是指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方式回答的题目,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综合能力。2、多重选择题多重选择题:是指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从多个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作为回答的试题形式。3、匹配题匹配题:是选择题的一种变式,让学生将一栏前提项(通常是左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与一栏反应项(右侧的一栏单词或短语)相互匹配。4、是非题是非题:是要求学生对一则陈述的命题给予是非(正误)判断的一种试题形式,也叫正误题或判断题。5、填空题填空题:是要求学生在一个留有空白的为完成的句子中填上适当的词或短语,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二)测验的准备与实施1、确定测验目的2、测验题的选择和准备3、测验的实施4、考卷的评分5、结果的反馈6、测题的修正(三)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1、相对评分与绝对评分(1)相对评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相当于“等第制”。相对评分的优点是可以从每个学生所得到的等第看出在班上的相对位置;缺点是班上学生的分数未必是常态分布,这种方法只注重学生之间在分数上的比较和相对位置,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外来动机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2)绝对评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与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相当于“百分制”。绝对评分的优点是简单易懂;缺点是不易了解某个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2、学习结果的报告报告学习结果的最常见的方式是成绩报告单。将成绩报告给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其家长获得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以便对今后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五、质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一)观察评价观察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行为进行自然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客观和详细的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观察和记录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1、行为检查单行为检查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劳动和纪律等方面的行为要求设计行为检查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并随时加以记录。2、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教师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在学校和课堂中所发生的一些与学习和教学有关的事件比较详细的经过和结果,但在记录过程中不作评论,尽可能不掺杂个人意见和观点。(二)档案评价1、档案评价的涵义档案评价:又称文件夹评价或成长记录袋评价,最初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是为了取代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以体现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的评价方法。2、档案评价的实施过程(1)组织计划阶段是档案评价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2)资料收集阶段是根据前一个阶段所确定的计划和方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具体搜集学生的有关信息和作品的阶段(3)成果展示阶段是档案评价的最后阶段3、档案评价的实施策略(1)评价标准的制定(2)评价的反馈(3)评价制度的确立(4)学生评价技能的训练(5)教师对评价的参与程度课后记推荐阅读书目课后作业情况实践活动建议备注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九章实施教学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6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