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概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一头连着社会,一头连着个人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理想的教育是能够在个人资质的基础上使每个人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而这种个人的发展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人尽其材”,“才尽其用”。通过教育与构成社会的各个子系统的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把握。(一种静态的因素分析方法)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我们主要分析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这里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的根本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和教育在社会构成层次上相当的社会因素。人口因素是教育的背景。我们选择这四者和教育的关系来较有代表性的揭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教育与诸社会因素的关系(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教育与人口之间的联系从近代开始,尤其是义务教育开始之后。人口可以通过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来描绘。1、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一般情况对人口增长起主要影响作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我们着重分析教育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2)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3)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A、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B、教育程度提高改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和家庭观C、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2、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人口身体素质: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文化修业: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1)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直接影响)(2)年长的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教育质量。(间接影响)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1)教育通过培养年轻一代提高人口质量(2)教育通过对成年人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与人口结构的关系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性别、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分别对教育结构的影响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2)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合理化是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各方面的发展)A、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B、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地域分布向合理的方向流动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的性质★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人口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教育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益鲜明起来的。两者都受着社会生产的制约。★人口不是制约教育的唯一因素,也不是这些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对教育的性质的影响方面。(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提出要求;教育通过满足生产力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的物质生产给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注意:教育的发展不可能超出社会生产提供的可能范围,但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未必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分工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美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60年8.2%34.5%57.3%1980年2%21%77%2000年2%2%96%(3)制约着课程设置及部分教育内容A、课程门类。由古代学校教育的人文课程到自然科学进入学校课程B、课程结构由以人文学科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C、课程内容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的内容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4)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学组织形式是指老师和学生组织起来活动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并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必须的各种人员的“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人(生物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教育中的高等教育直接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教育在现代具有了经济效益斯特鲁米林《人民教育的经济意义》(1924)国家对四年制初等义务教育十年的投资,在五年内就可以全部收回并由所节余,因为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传统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仅包含了生产资料和货币,而忽视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能力。资本应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他计算出,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教育先行”现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先行的涵义:1、教育投资置于优先地位在不影响人民温饱的前提下,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2、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1、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的巨大作用2、教育周期较长教育先行和教育要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是矛盾的吗?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间接关系还是教育就是生产力吗?(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1)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2)制约教育的目的(3)决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政治控制教育的方式:1、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机构从组织上进行直接领导培养和委任教育者2、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3、通过立法4、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5、拨款2、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后两个方面是最基本和最经常的)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性质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教育中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独立说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即不能违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更不能以政治代教育。教育对政治有反作用。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教育不可能直接摧毁旧政权、改变社会制度。教育救国论(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理解文化的形态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A、文化的发展使课程不断丰富和更新B、影响课程的结构(3)文化传影响教育传统教育传统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对当今教育影响至深的思想、行为等,它既是一种过去的形态,同时又与现时的教育活动紧密相关。一定社会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是一定文化影响的产物,即一定的文化传统总是通过教育的具体制度及其产品的特点表现出来的。“辜鸿铭先生认为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中国人入学读书所学是君子之道。这句话说得很有趣。并且多少有些对处……”,“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的一边,例如孝悌……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着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这种教育上的不同,盖由于两方文化的路径根本异趣;”。《东西人教育之不同》梁漱溟主德教育主智教育思维方式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比斯特说:中西方看世界的角度反差强烈,美国人喜欢条分缕析,把各种事务分类,然后找出它们遵循的规律;与之相对的是,东亚人拥有全局观,看待事物时会和整体联系。尼比斯特跟踪了两组学生看一组照片的眼球运动,一组是在美国出生、毕业的欧洲人后裔,另外一组是在中国出生、毕业后才来到美国的的。结果发现美国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来看中心物体,而中国学生的眼睛倾向于看灰色的背景,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尼比斯特相信这种不同缘于两种文化不同的哲学体系:“协调是东亚哲学的中心思想,于是东亚人更强调事物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西方不是这样,西方人活着就是为了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教学方法杨振宁在中国学物理演绎物理学在美国学物理归纳物理学“芝加哥风格”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2)教育是普及文化的手段(3)教育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从社会总系统的结构看,两者处于同一层次上两者有区别教育与诸社会因素的关系的综合分析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2、教育具有继承性,有自己的发展历史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认识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在于全面、深刻地把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但服务的方式不是将自己等同于服务对象,而是坚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战略重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战略(二)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1、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2、教育可以全面地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3、教育作用的发挥社会应为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条件把对教育的重视落在实处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教育投入)尊重教育的主体性和发展规律思考题:1、教育与人口、生产力、政治、文化的关系。2、比较教育与社会各因素关系的性质。3、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功能?4、何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何表现?5、试析“等同论”的错误。6、试用本章的理论,谈谈你对教育在我国当前的重要性。参考资料:1、手中教材有关章节2、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3、《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教育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教育的社会属性和职能”“商品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商品化”“教育产品是否具有商品性”“教育竞争”(作为索引查期刊)4、《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瞿葆奎郑金洲,福建教育出版社。“教育起源”“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市场经济与教育”(按索引查期刊)
本文标题:《教育概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6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