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文学创作与批评》试题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试卷专业年级课程文学批评学姓名学号学员必读:1、本学期7月2日上午在语音室,对本资料进行集中辅导。2、辅导资料完成后请于2011年7月之前交到教务处,其中出勤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包含在辅导资料成绩中。(满分35分)3、作业需单独完成从课后做题,作业本写满位置,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复印无效,另算成绩。(满分15分)4、本学期考试时间为2011年7月(以准考证为准),请各位学员7月15日来校领准考证。5、考试和交作业,不再另行通知,如果不参加考试或不交作业,没有成绩,后果自负!切记!6、考试题从复习资料中抽取。7、联系电话:校长室:3216556教务处:3258890财务处:3038890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3“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4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5风格的特性是()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6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7文学接受客体指()A认识属性B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8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9“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0“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1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2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3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4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5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16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17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18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19接受动机可分为()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20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21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2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A叙事功能B抒情功能C描述外在事物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23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A表意式意象B表情式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24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A读者B世界C作家D作品25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D综合性26”移情说”的提出者是()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D布洛2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D艺术价值论2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A桑塔耶那B罗兰巴特C阿恩海姆D考夫卡2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D结构主义30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D为政治服务31“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D创作与接受3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A模仿者B创造者C集体人D移情者33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实践获取B书本获取C有意获取D无意获取34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A突出B综合C简化D变形二、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2象征性是审美意象的本质体制()3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4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5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6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7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8叙事性作品是一种形式化的话语组织,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9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10只要能抒发自我之情的作品,就是好作品()11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12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含义是同一的()13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14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15鲁迅认为文学批评总是有“圈子”,实际指“标准”()16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17人物具有的“行动元”和“角色”两重性特征在作品中总是相互吻合的()18一般叙事作品中场景都是详细叙述的()19叙事作品中人物与情节相比,人物是第一位的()20按因果逻辑来组织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2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2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象征型()2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象征型()24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25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观点的刘熙载()26时代风格包含着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全部特征()27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28作家创作个性对作品风格形成有制约和影响作用()29任何作品都是有风格的()30许多抒情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却不直接倾诉自我的感受()3120世纪,对叙述声音的重视成为叙事文学创作的一种创新方式()32任何时代的文学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33文学对现实生活有依赖关系,所以文学反映完全是受动的()34文学是审美的,所以从目的看,它完全是无功利的()35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表达客观理想认识()36文学话语蕴籍特点常常更充分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本文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37神魔小说写得是神魔,与现实生活无关,它的创作源泉是故事()38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源泉()39创作动机的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40陌生化与变形都是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故有密切联系()41陌生化与变形都是创造意象的同一方式()42生活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43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真实,是假定性的真实()44艺术真实是主观真、诗意真实的统一()45文学创造中境的传达依赖请的创造()46文学作品有请与理之分,其理指事理与哲理()47文学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48象征性手法只是运用于象征型文学()49形象的变形是作家想象力对于现实的超越()三、填空题1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作者、——与读者。2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和——、——和——几种。3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和——。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本文、——和语境。5.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这同毛泽东提出的——与——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6文学在历史上大致有三种含义:广义文学、——和——。7文学创造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作为认识活动,文学创造存在着——与——的要求;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造存在着——与——的要求,正是这两方面的作用,构成了文学创造的原则。8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有回忆与——、——与——、——与——、理智与情感、——与——。9构思方式有——、突出与——、——与——。10文学创造物化阶段的两种操作方式是——与——。11文学创造的情感把握体现在情感态度上应该具有——与——。12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历史上英国文艺批评家———提出————理论影响很大。13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和——三种类型。14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和——性15理想型文学是指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16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17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和——。18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和————。19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与——。20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和———。21王国维把意境分为——与——。22文学风格的主要形态有:——————、——————、刚健与柔婉,—————。23文学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和————。24批评家的素养主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和————。四、名词解释1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审美3文学创作材料4创作动机5艺术构思6直觉7灵感8综合9突出10简化11变形12陌生化13即兴14推敲15艺术真实16艺术概括17情感把握18典型19特征化20意境21意象22接受心境23隐含的读者24文学批评25文学批评的标准26文学批评家的职责五、简答题1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2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5什么是灵感和直觉?6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7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8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9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0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11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六、论述题1试论文学作品的类型。2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3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4举例说明文学审美意象的特征。。5举例说明文学风格的特征。6试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7试论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8试论文学接受的过程。
本文标题:《文学创作与批评》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6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