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半夏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防治初探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半夏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防治初探姓名:应飞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胡秀芳;陈集双20070101半夏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防治初探作者:应飞祥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高园园半夏软腐病拮抗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2008半夏软腐病是由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carotovora)引起的破坏性病害,发生普遍,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半夏的规模化生产。生物防治集安全、有效和持久等于一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植病防治措施。近几年,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类新型的资源微生物,在替代或减少农药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将针对半夏软腐病筛选半夏内生拮抗菌,从而为该中药材的绿色防治技术开发奠定初步的基础。2006年6-10月从山东、浙江、四川和江西等省种植地采集半夏样品135株,从这些样品的根、球茎和茎部分别分离内生菌,获得细菌分离物790个、真菌分离物76个和放线菌分离物47个。对这些内生菌在培养平板上进行拮抗筛选,得到拮抗细菌45株、拮抗真菌3株和拮抗放线菌2株。其中15株拮抗细菌经低温保藏后,抑菌圈显著减小或消失,故只对剩余的35株拮抗菌作进一步研究。以半夏球茎及其切片为材料,对35株拮抗细菌及拮抗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拮抗筛选,结果:30株拮抗细菌中分别有19个和28个细菌显著减轻半夏切片和球茎的软腐病症状;3个真菌和2个放线菌完全抑制半夏切片和离体块茎的软腐病发生,防治效果为100%。细菌对半夏球茎的生防效果高于其在切片上的作用,可能的原因在于球茎更接近天然的植物内生环境,有利于内生菌的定殖、生长和发挥作用。可见,球茎作为拮抗筛选材料更能客观反映内生菌的作用。选择在球茎上具有较好生防效果(50%以上)的拮抗菌继续在半夏组培苗上进行复筛。结果,4个细菌P-Y11T-3-1、L3R3-1、P-WXS2-3和P-H2T1-2显著抑制组培苗的软腐病菌发生,防治效果为80-95%;3个内生真菌(SC6、SC7和JX11-2)和2个内生放线菌(07JX3-2和07JX3-7)均能完全抑制组培苗的软腐病发生,防治效果均为100%。进一步验证这9个内生菌对半夏植株的生防效果,结果在炼苗前接种拮抗细菌的半夏植株,其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炼苗后接种拮抗菌的植株,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是P-Y11T-3-1和L3R3-1,它们对半夏植株软腐病的生防效果分别为75%和70.83%。尽管内生拮抗真菌和放线菌对半夏组培苗表现了很好的生防效果,但在半夏植株上的生防效果相对较差(0-35%),这可能与它们在半夏植株和组培苗上的定殖能力不同有关。定殖能力是生防菌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以3株拮抗效果较好(对植株防效为50%以上)的内生细菌为对象,研究了它们在半夏组培苗上的定殖和生长动态。结果,接种12h后就可在组培苗叶检测到较高浓度的拮抗菌(106-8cfu/g-fw),表明这些菌可在组培苗内快速定殖和生长,1-3d内达到最高浓度(108-9cfu/g-fw);此后27d,3株拮抗菌在半夏组培苗呈现一种动态变化,但菌浓度保持在106-8cfu/g-fw。比较拮抗菌在组培苗各组织的分布情况,发现它们在根与球茎的数量显著高于在叶片与地上茎的数量。拮抗细菌在半夏植株上定殖研究表明,在炼苗前接种拮抗菌的半夏植株的内生菌浓度为105-107cfu/g-fw;而在炼苗移栽后接种拮抗菌的植株内生菌明显较少,菌浓度仅为103-105cfu/g-fw。可见,在炼苗前的组培苗期接种更利于拮抗菌的定殖和生长,这可能是适宜的生长条件和竞争性微生物缺乏的结果。这就为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为优质抗性半夏种苗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生防效果显著的6个拮抗内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内生拮抗菌P-Y11T-3-1为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L3R3-1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所属种有待进一步确定。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ITS序列分析表明,菌株SC6和SC7均为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饱菌目丛梗孢科曲霉属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两者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9%。形态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结果,内生拮抗放线菌07JX3-2和07JX3-7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所属种有待进一步确定。目前已报道与软腐病防治相关的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细菌,而肠杆菌属的细菌应用于软腐病害的防治均未见过报道。肠杆菌属拮抗细菌和土曲霉拮抗真菌的获得为半夏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材料。2.期刊论文何煜波.胡秀芳.陈海敏.陈集双.高必达.应飞翔.HEYu-bo.HUXiu-fang.CHENHai-min.CHENJi-shuang.GAOBi-da.YINGFei-xiang半夏细菌性软腐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植物病理学报2007,37(4)在浙江省人工栽培的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上发现一种新的软腐病害,软腐症状常常表现在块茎上,高温高湿条件可导致叶面腐烂和整株死亡.为了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软腐的半夏病株块茎中分离到10个菌株,分别指定为RF1~RF10,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细菌学特性分析,同时对RF1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0个菌株均可经人工接种导致半夏、胡萝卜、马铃薯、番茄、黄瓜和白菜软腐.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有4~6根周生鞭毛.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DNA中G+Cmol%为51.RF1菌株的16S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subsp.carotovorum)M1菌株报告的序列相同点为99%,与该亚种另2个菌株(E161和441)的序列相同点达97%.结果表明,半夏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0b8c02a7-56b0-48d9-82c2-9ddc01486b42下载时间:2010年8月24日
本文标题:半夏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防治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