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省生物第15次年会一等奖)ppt-Po
第二章生物的变异和遗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厦门双十中学生物组何丰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分析学生五、学生学法六、教师教法、教学步骤七、板书设计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八年级生物学(下)第七单元、二章、第三节。2.本节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3.本节是训练学生理科学习方法的有效载体。4.前两节内容的综合,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2.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简介(二)孟德尔的三个推论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2.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3.AA——显性性状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二、禁止近亲结婚1.近亲结婚的概念2.近亲结婚的危害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学生能够说出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2、说出控制性状的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3、能用英文字母表示一对基因,并能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4、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5、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获得一定的思考和推理能力。2.能应用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近亲结婚的危害。教学目标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体验严谨的实验精神。2.认同我国婚姻法中有关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教学目标第三部分——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二、教学难点1.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课标要求把握教学难易度。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理科学习方法的指导。第四部分——分析学生1、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已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相对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传递。学生曾接触:用英文字母表示基因2、学生的能力基础:1.具有良好阅读能力、观察能力。2.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学生第五部分——学生学法自主学习细心观察分析比较逻辑推理联系实际尝试回忆(1)充分复习,自然引入(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得信息。(3)精心设疑(4)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适时引导、启发。第六部分——教师教法(5)在简单的过渡语言中渗透理科思想教育。(6)设置典型练习,及时反馈。(7)利用板书梳理知识结构。教学流程引入新课介绍孟德尔实验回顾前两节所学内容学生理解孟德尔推论一启发学生从推论一引申至推论二学生理解孟德尔推论三习题反馈介绍孟德尔后续的实验介绍孟德尔成功之处引入禁止近亲结婚习题反馈课堂小结1课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复习教学过程2、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引入基因的显隐型。第七部分——教学过程3、学生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孟德尔实验。教学过程4、通过杂交实验得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孟德尔推论一。教学过程×亲代?子一代高为显性性状,矮为隐性性状。杂交后代只表现高。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子一代显示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5、由基因控制性状推出显隐性基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孟德尔推论二教学过程6、通过介绍孟德尔后续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孟德尔推论三教学过程7、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并设计课堂练习,有利于及时巩固知识。教学过程逆向思维训练8.孟德尔成功之处——情感教育9.科学为生活而服务——人类遗传病10.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板书设计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简介(二)孟德尔的三个推论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2.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3.AA——显性性状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二、禁止近亲结婚1.近亲结婚的概念2.近亲结婚的危害闪光点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课标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把握教学难度。做到了恰到好处。即完成了遗传学核心概念的建构,又训练了学生理科学习的方法。充分的展开了学生思维探究活动。主线突出的情况下重视细节。充分复习,自然引入。
本文标题: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省生物第15次年会一等奖)ppt-Po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