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及点评
1“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及点评执教人余萧利(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点评人唐国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5节。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介绍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不同的统计图.(二)地位作用本节教材是本章内容的总结,既是对前面三种统计图特点的归纳,又是联系生活实际对三种统计图进行应用,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在本节课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三种统计图,并会制作三种统计图,积累了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初步经验.(二)认知水平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三)情感动机我班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社会调查、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希望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2.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3.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预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以及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作出合理预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体会统计的应用价值.(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感受数据信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征,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二)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作出合理的预测。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二)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前的社会调查,课内的分组讨论,主动交流,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等活动,获得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三)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作图纸。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调查要求是:1.收集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物的数据(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的来源准确、真实,收集的题材尽量多样化);2.根据各小组自定的调查内容,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适当的统计图;3.结合制作的统计图分析数据。(学生活动:全班58人,以每小组8-9人,自由组合成7个小组,确定调查目3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数据,制作了统计图,并根据得到的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调查,经历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与决策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情景引入在上课时选取部分小组的代表对他们调查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展示和说明。(学生活动:各小组争先恐后到台上进行展示,我随机选取了第3、1、6、4,四个小组进行展示,时间为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三种统计图的特征,为下一环节归纳新知作铺垫。(三)学习新知结合学生所展示的四幅统计图向各小组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要选择这种统计图呢?学生回答后,同桌讨论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得出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并指出统计图的这些特点正是我们在处理数据时选择统计图的依据。(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征。时间为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巩固新知1.初步运用接下来我们就根据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具体的在实例中进行选择,首先让我们来关注已下成都的空气质量状况,为此老师从市气象局得到了以下数据:5天36天252天72天天数轻度污染轻微污染良优空气状况2006年成都市各种空气状况统计表4并提出以下问题:(1)如果想要了解2006年成都各种空气状况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百分比,那么应该选择哪一种统计图呢?生答:扇形统计图.(2)如果想要了解2006年成都各种空气质量的具体天数,那么又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生答:条形统计图.(3)要使统计图能够清晰,有效的反映1998--2006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质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应选哪种统计图?生答:折线统计图。72天65天42天35天27天优质天数2006年2004年2002年2000年1998年年份1998——2006年成都市优质天数统计表2006年成都空气质量统计图20%69%10%1%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2006年成都空气质量统计图72252365050100150200250300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天数(天)成都1998-2006年空气质量优质天数变化图01020304050607080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天数(天)5(4)综合以上三种统计图和我们刚才的分析,谈谈你对成都空气质量的看法。学生逐一选择并回答,在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对比展示成都府南河和东郊新旧照片,引导学生感知成都环境的变化。(学生活动:能在实际问题中根据统计图各自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时间为4分钟。)【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学生初步应用了三种统计图的特征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统计图从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并感知成都环境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爱乡之情。2.灵活运用(选择作图)教师马上把关注度从家乡转到让整个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奥运会话题下表给出了近三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前4名国家的奖牌情况:第27届第28届第29届通过这三个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准备选择哪种统计图来描述这些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并完成作图后,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统计图,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小组讨论,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很多信息,选择了适当的统计图,最后把所选统计图画在了作图纸上,三个学生上台进行了展示。)【设计意图】设计该环节的目的是:(1)通过合理选择统计图,并绘制统计图进一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2)让学生知道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3)増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国家金牌银牌铜牌美国392533俄罗斯322828中国281615澳大利亚162517国家金牌银牌铜牌美国353929中国321714俄罗斯272738澳大利亚171616国家金牌银牌铜牌中国512128美国363836俄罗斯232128英国1913156(五)拓展应用1.教师引导预测首先是以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问题为背景,以2006年重庆旱灾的两幅图片引出水资源问题,先让学生观察下表:中国缺水城市数量统计表年份1976年1986年1996年2006年数量(个)99236293450教师提问:(1)请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上述数据;(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利用多媒体作图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得到信息。)(2)结合制作的统计图分析数据,请你预测一下,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照这样下去,我国的缺水城市数量还会继续增长吗?(3)水资源是我国的紧缺资源,作为一个小公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全国缺水城市数量统计表的观察,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进行描述,并通过(2)问中对缺水城市数量的预测,深切地体会到我国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从而积极参与到“作为一个小公民应怎样做”的讨论中。时间为6分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选择统计图,对统计图进行观察并作出预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图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2.学生自主预测(1)观看采访片通过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在这一个环节里我以成都的经济为背景,通过让学生观看采访短片得到以下数据,成都生产总值:1991年是236亿元,1996年是869亿元,2001年是1490亿元,2006年是2750亿元。其中2006年工业占44%,农业占7%,服务及其它行业占49%。通过短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准备选择哪种统计图来描述这些信息?(2)看图预测教师根据部分学生的回答,作出以下统计图:7通过观察统计图,请你预测一下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成都的经济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采访实录片,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用什么统计图来反映这些信息。并对老师作出的统计图进行观察,预测成都经济生产总值的走势,发言踊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时间为6分钟)【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环节的铺垫,让学生独立的在本环节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数据,作出预测,特别是许多学生结合现实背景中5.12特大地震进行不同的预测,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鼓励,进一步拓展了本节课的内容,既坚定了学生意志,又增强了感恩之心。(六)小结收获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学生活动: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时间为2分钟。)(七)作业布置教材P214:解决问题1、2附:板书设计三种统计图的特征(结论性知识)(过程性板书)(辅助性板书)(主板书)(副板书)(辅助性板书)成都市1991-2006年生产总值折线统计图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1年1996年2001年2006年成都市1991-2006年生产总值条形统计图2368691490275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1年1996年2001年2006年8设计说明(一)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进行社会调查,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活动,使学生有效的掌握了知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教材处理在本节课中,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1.课前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统计得到数据,并整理绘制成统计图。2.在教材基础上,增添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背景问题,如:成都空气质量,等。3.注重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对本节的内容进行丰富,细化为如下四个层次:(1)归纳统计图的特征;(2)会选择适当的统计图;(3)绘制统计图;(4)能根据统计图进行合理的预测。(三)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时,我首先注意了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在活动中能否与同伴合作,能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达数据,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答案,只要合理我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四)媒体使用媒体:教材、PPT课件、实物投影仪、影像资料、作图纸。为了充实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利用了PPT课件。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课件里链接了学生实录采访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同时为了更好的展示学生作品(绘制的统计图),本节课还使用了实物投影仪。(五)教学反思1.课前由于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在第一个环节(小组展示)中,各组同学热情高涨,激活了整个课堂,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2.整堂课中,同学们对我创设的情景问题很感兴趣,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分组讨论,展示活动表现很积极。3.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中,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从多方面多角度(包括自然灾害,经济形式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已超出了我的预想.4.目标达成:9学习新知知识与技能目标1活动参与过程与方法目标巩固新知知识与技能目标2现实背景情感与价值目标拓展新知知识与技能目标310教案说明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统计与概率”就是学习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信息,学会分析、把握随机信息中关键因素的规律性,并
本文标题:“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及点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3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