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策略
1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组织编写的。这本教材已于2003年春经教育部审查通过,2003年秋在实验区投入使用。这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我主要从具体内容的解析上介绍《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顺便提出一些使用本册教科书的方法和教学建议,供广大实验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参考,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本册教材的单元设置情况。九年级上册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从人类的形成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世界历史,阐明世界从原始、孤立、分散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和客观规律,强调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历史意义,共23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另设有4个活动课。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该单元共有3课,主要讲述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的东西方文明。相比过去的义教教材,古代亚非文化一课的内容被放在第三单元里的科技与思想文化里讲了;关于西方文明之源,过去从课的标题上我们只是强调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把古代罗马作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来讲。而现在则在西方文明之源这个课题下,讲述希腊、罗马都是西方文明之源。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共两课,主要讲述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和中古欧洲社会。我们是把过去分散在四课里的内容集中在两课里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相关内容。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共四课,主要讲古代世界的交流与冲突,科技与思想文化。这一单元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淡化学科体系的理念。把古代社会的文明交流和冲突集中展现出来,是专题史。第四单元,步入近代。共五课,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美国和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本单元同样是专题史的体现,讲述人类进入近代的条件和表现。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共两课。过去我们是用一课讲殖民扩张及其罪恶,但没有单独用一课来讲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新教材增加了这部分的内容。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包括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包括科学与思想的力量和世界的文化杰作。我觉得新课标有一个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把近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列入教材内容。而过去的义教教材中加入了这一部分内容。如果新教材能增加人类在不同时代在社会风俗、衣食住行、娱乐、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就会使历史更加贴近学生,更具实感。希望以后,在课标再修订时,能够补上这个缺憾。一、教材的具体分析2下面按照单元、课的顺序来分析本册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一些难点问题。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过去的教材中,我们没有特别强调现代人类是怎么发展而来的,今天,我们的新教材有了变化。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然而,人类起源问题仍是科学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直有唯物论和唯心论、科学与神学的分歧。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是从某种古猿进化来的。学术界对从猿到人之间的过渡生物的代表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学术界认为南方古猿是可以被确认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在这里,我们安排了一个动脑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后,检验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部分内容。南方古猿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南非偶然发现的(1924年,南非的汤恩石灰岩采石场的工人在爆破时炸出了一个小孩的不完整的头骨化石,叫汤恩小孩),一直不受重视,绝大多数人认为它不可能是人类的远祖。因为当时的欧洲人普遍认为,落后野蛮的非洲不可能是人类远祖的故乡。所以,当时大多数人类学家只把它当成一种猿(所以才被命名为南方古猿)。到了四十年代,南方古猿开始受到青睐,人类学界意识到它才是真正的猿人。教材中小字部分提到的露西是1973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地区发现的,发现露西的当夜,发掘者们开了一个庆祝会。庆祝会上用录音机播放了一首名为“钻石般天空中的露西”的流行歌曲,化石的发现者灵机一动,把白天发现的女性化石起名为“露西”。关于南方古猿到底是如何进化为人类的,目前说法不一。关于人种的差别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人种差别发生得很晚,它发生在人类出现之后。因此,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各个种族都源自作为人类已获得充分发展的同一祖先,这说明了现在各个地区的人种彼此没有很大差别。然而,种族形成的原因,目前还只能作教材所说的推测,种族形成的具体过程,直到现在还不清楚。关于早期的人类社会,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以说明,只能通过间接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测。氏族的产生,一方面跟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保持联系),一方面是因为婚姻形态和家族的演化。在讲到课文中的小字有关妇女地位时,课标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该亚的,老师在讲述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有关该亚的传说是,据说宇宙之初,从混沌中出生的神中,有一位地母该亚,她从自己身上生出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又与该亚生出六男六女,总名为提坦。乌拉诺斯将子女囚于地下,儿子克隆诺斯奋起反抗,夺取了父亲的权位,并娶妹妹瑞亚为妻。克隆诺斯听说自己将被一个儿子所推翻,便吞掉所生的子女。但小儿子宙斯被瑞亚藏了起来。宙斯成年后,果然打败克隆诺斯,成为万神之王。这个传说反映的是人类处于蒙昧时代的情况。那时,在两性关系和家庭形式上,有着明显的杂交和血缘家庭的痕迹,母子或兄妹结婚。同时,女神在政治斗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关系上,也是以女性为主,这是母权社会的一种反映。在讲述父权社会时,用了一个关于阿伽门农的传说,体现出我们在编写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相应的内容而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学本教材的特点。远征特洛伊的英雄阿伽门农的儿子厄瑞斯忒为了替父亲报仇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被复仇女神追赶,遵从阿波罗的意思来到了雅典娜的神殿。复仇女神要求雅典娜来判决厄瑞斯忒是否有罪,雅典娜请3来了全雅典最公正的几位法官一起做判决,结果两种结果各半。最后决定性的一票是她投的,她宣判无罪。理由是:“我不是母亲所生的,我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颅里跳出来的,因此我维护男人的权利。”雅典娜是女神,女神都维护男人的权利,可见她所保护的城市──雅典的女性是多么卑微,反映了从重视母权到重视父权的变化。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在讲到古埃及时,我们用了一个中英文对照的谚语,当初,这么设计就是为了体现出世界历史本身的特点。且不说时代本身的发展就对一个学生的外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单纯从世界历史的学习来讲,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从研究者来讲,没有外文资料,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于埃及统一的原因,一个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灌溉农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水利系统。日益扩大的交换事业,要求保障各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顺利进行。而这些只有在统一国家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政治上,小国寡民已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政权。相比过去的义教教材,新教材省略了关于古埃及的分裂和图特摩斯三世等知识点。关于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是两河流域乌尔纳木王颁布的,可惜只有残片)。《汉谟拉比法典》把当时形成的奴隶制关系、租赁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家庭婚姻关系和财产继承关系等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法典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土地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教材中所举的例子都是用来反映该法典的阶级本质的,也就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制。其实,这部法典在很多地方在今天看来依然有一定的人情味。例如关于领养别人孩子的法律说:“如果某人领养了一个婴儿,并将他养大,孩子的生身父母不得将其领回。”“如果一位贵族因为妻子未能生养而要休妻,应该先偿还她嫁夫时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并将她从娘家带来的所有嫁妆全部归还。”“如果丈夫远行,行前没有留下足够的养家费用,妻子可以入另一男子之门而不受谴责。”有关希伯莱人和腓尼基人的叙述在新课标的课文中没有了,但在新月沃地的地图中仍有体现。佛教的内容被分到古代文明那一单元来讲了,体现了专题与时序的结合。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的泛称。它的形成过程是:新来的雅利安人认为自己是高贵者,而把当地居民当做敌对集团。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分化,逐步形成了平民和贵族的区别。而贵族内部又分为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这样就形成了四个阶层的雏形。要求跟学生讲清四个种姓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种姓制度的作用和阶级实质。印度社会发展比较迟缓,跟印度存在种姓制度有一定的关系。“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四个等级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当时的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4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只罚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罚款25帕那;侮辱首陀罗罚款12帕那。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或者简单地净一次身就行了。这些具体的规定对于形象生动地表现种姓制度的特征是非常有帮助的。关于空中花园,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尼布甲尼撒王担任巴比伦王时,迎娶了北方国米提王之女安美依迪丝为妃。而米提是一个山国,山林茂密,花草丛生,王妃对于长年不雨的巴比伦的生活,非常不适应。所以,一直怀念故乡。尼布甲尼撒王为了取悦思乡的王妃,决定建造花园。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接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沒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特殊的,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说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雅典重点是讲述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这时的国家皆是以一个国家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的、独立自主的城邦国家。希腊城邦保留小国分立的局面远较其它文明要长。希腊城邦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治。从军事民主制转变为阶级国家,王权不像东方国家那样日益强大,反而逐渐衰微。绝大多数城邦实行共和。城邦公民政治的特征,有助于希腊奴隶制经济形成以小规模的私有制为主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更对希腊文化能取得巨大成就影响深远。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顶峰。讲述时,要注意了解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繁荣的具体表现,并能让学生知道这种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它的阶级实质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制。其中,有这么一个史实可以利用。在雅典,军人、法官、议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起初都是没有薪金的,当兵的要自己掏钱买武器和马匹。这样一来,这些职务都被有钱人把持了。伯里克利执政后规定: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样一来,公民的民主权利扩大了。这个措施非常能说明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权力。当然,当时,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被剥夺了政治权力。有关亚历山大帝国的内容被放在了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那一课了。有关斯巴达的内容全部都在小字里。教材重点强调的也是斯巴达的军事特征。老师要讲清楚斯巴达特殊的阶级结构。斯巴达人是国家中占有生产资料的奴隶主阶级,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专靠剥削农业奴隶(希洛特)为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第三等级庇里阿西人,他们没有公民权却有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土地、店铺,从事工商业。斯巴达男人几乎都在“公共食堂”就餐,他们的饮食很粗糙,所有的斯巴达男人,无论是国王、贵族或是普通的斯巴达公民都吃同样的食物。斯巴达的美食“黑肉汤”在斯巴达人中最具盛名,但外邦人吃了之后,却
本文标题:《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5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