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第1页共19页《中国古代史》(二)复习题(黄之娟)一、名词解释隋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东汉时,尚书台可以看作尚书省形成之始,门下、中书二省形成于三国时期,至隋唐时期,正式形成三省六部制。隋朝三省为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分别为内史令、纳言、尚书令。六部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科举制:科举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隋代有贤良、明经、进士等科目,由州刺史选送士人到中央,分科考试,合格者录用为低级官吏。从此科举代替了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古代选举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科举制的创立给庶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开辟了参政的机会,有利于扩大封建同志的阶级基础,它是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重大改革。隋朝也因此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大索貌阅;南北朝以来,由于赋役极为沉重,导致隐瞒户口现象严重,影响政府控制户口数和财政收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隋文帝于开皇五年,下令“大索貌阅”,即按照户口簿登记的年龄与本人的体貌特征等核查户口,如有不实,里长、党长流配远方,结果获得增加44万余丁,164万余口,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财政收入大大的增加了。输籍法;隋朝的一项户籍制度。即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和征税标准,发放给地方依标准征税。具体做法是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和征税的标准,发放给地方,由地方于按标准划分户等。由于国家征税低于豪强地主对农民的榨取,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政府申报户口,承担国家的赋役。通过输籍定样,政府控制的人口数和户口数大为增加,财政收入也得到了增长。租调力役制;隋文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开皇二年规定:18岁以上为丁,要负担租调力役;六十岁为老,免除租调力役。租为田租,调为户调,力役即劳役。一夫一妇为一床,每年交租粟三石,受桑田着交绢一匹,绵三两。单丁和奴婢减半。丁男每年服役一个月。开皇三年,又将成丁的年龄由18岁提高到20岁,每年服役减为20天,调绢减为二丈。开皇十年规定,50岁以上可以不去应役而改输布帛。这些措施,在一定程上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隋文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中国。在文帝统治时期,社会、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大运河:唐朝: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发生在玄武门的一次流血事件。事变中李世民及其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正式做了皇帝,是为唐太宗。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在位时的年号(627—649年)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完备法律,削弱宰相的权力,精简机构,改革府兵制,发展学校和科举制,对少数民族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并善于纳谏,对外实行和平友好的开放政策等进行了一系列超越前人的改革。使得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秩序良好,国力强盛。为唐封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旧史家把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第2页共19页藩镇割据;唐朝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却无力铲除安史余部,只得继续封他们为节度使。代宗时,受封的有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卢龙节度使李怀仙,合称“河朔三镇”。他们在管辖区域内,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自己委派官吏,他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唐政府在乎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又在内地设置一些节度使,他们也效法河朔。实行武装割据。结果,全国有几十个藩镇据地自守,史称藩镇割据。这些割据的藩镇,时而叛上,时而互相攻杀,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牛李党争:安史之乱后,在中央政府中朝臣形成两个对立的派别,一派以李德裕为首的世代公卿出身的士族官僚;另一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的新权贵。两派相互斗争,史称“牛李党争”。党争的中心问题是关于选官的途径和如何对待藩镇的问题。李党主张选拔公卿子弟,坚决打击藩镇;牛党主张通过科举选官,对藩镇采取姑息政策。牛李党争从穆宗开始,持续近四十年,最后以牛党胜利而告终。党争加剧了唐末统治危机。宦官专权;唐朝的宦官擅权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但这时还只是假借皇帝权势作威作福,并不掌握军权。宦官掌握军权是从肃宗时李辅国开始,到德宗时宦官掌握禁军成为定制。宦官有了军权地位愈加巩固,就统揽一切大权。朝廷的赏罚,宰相的任免,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杀都有他们决定。唐朝后期,朝廷已成为宦官集团控制军政大权的工具,皇帝仅是宦官手中的傀儡。这样就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柜坊和飞钱;唐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即代替客人保管钱物,向客人征收一定钱物的柜租,客人可以凭书帖或信物支付钱物的机构。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汇兑,产生于唐宪宗时期。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免除了商人长途商旅携带钱银的不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通典》:唐中后期杰出的史学家杜佑,撰成《通典》二百卷,记载了上起传论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代典章制度。它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为史学著作开辟了新途径。《史通》: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撰写的《史通》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它对历代史书的源流、体例、内容和编篡方法等进行全面批评,开创了新的史书体例。五代十国、辽、北宋、夏: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政变。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赵普等人的策划下,借口北汉和辽会师南下攻击后州,率军从开封出发,北上御敌。大军行至开封附近的陈桥驿时,授意将士给他黄袍加身,拥立其为皇帝,随即会师开封,接管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仍都开封,史称北宋。澶渊之盟:1004年,辽朝军队大举南侵,兵至黄河岸的澶州,宋朝举国震惊。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后,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战后,两国签订了条约,因在澶州签订,故名“澶援之盟”,其主要内容为:宋辽两国边界仍然以白沟河为界,两国约为兄弟之邦,不得接纳对方的盗贼;宋朝每年需要向辽支付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称为岁币。澶援之盟对宋朝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条约,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产物。不过,由于澶援之盟的签订,宋辽两国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这对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庆历新政: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活动。北宋中叶,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统治发生危机。庆历三年(1043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受命改革,提出考核官吏,整顿吏治;惩办贪污,裁汰冗官;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提倡农桑,减轻徭役;发展军屯,加强边防等整顿政事的主张。宋仁宗曾一度加以采纳。由于改革触第3页共19页犯了一些大官僚地主的特权和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并诬范仲淹等人为朋党。范仲淹等人均因此而遭贬逐,改革也仅实行一年左右而失败。庆历和议:庆历四年(1044),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旧制,下同),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元祐更化: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年)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政治事变。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改元元祐。其祖母高太后听政,守旧派司马光、文彦博等被委以重任,尽废王安石新法,排除变法派人士,此前已去职的王安石亦抱恨去世,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交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由于商业发达,货币需求量激增,铜钱不敷使用。真宗初年,成都十六家富户支持印造纸币,称为“交子”,在市上流行。仁宗时,将纸币印发权收归官营,设“交子务”司其职,交子的流通区域亦超出四川。纸币的正式使用,在我国货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南宋: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靖康之变: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及其皇族、后妃全部俘获,押解到军营中监管,并对全城进行大掠。次年四月,金兵将徽、钦二帝,后妃、皇族子女及宗室亲贵三千多人全部押解北上,又把宋廷内公私财物搜罗一空,满载而去,北宋灭亡。猛安谋克制;这是金朝建国初实施的兵民合一,寓兵于民的军事、行政合一的制度。阿骨打在建国过程中按照女真人的惯例,任命女真部落首领为猛安或谋克,形成猛安谋克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即对所有部众进行军事编制,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每户均抽调壮丁当兵。各户壮丁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作战。猛安谋克制的实施,一方面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另一方面节省了国家养兵的财政支出,同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种军事与地方行政合一的制度为金朝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会子;①宋时称单据或兑换券为会子。②南宋纸币,因广泛行用于东南地区,通称东南会子。初为民间发行,称便钱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改由户部发行,以铜钱做币值本位,面额初为一贯为一会,后增印二百文、三百文及五百文三种,以若干年为一界,随界造新换旧。开禧后,发行过滥,严重贬值。工发行十八界。南宋地区性会子还有银会子、金银会子、小会子、湖广会子等。海上之盟: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1118年——1120年,北送两次派使臣自山东渡海至金策划攻辽。双方商定,宋金夹击辽朝,宋取辽的南京析津府(燕京),金取辽的中京大定府,灭辽之后,幽云地区归宋,宋原来给辽的岁币转给金。史称宋金“海上之盟”。这个盟约反映了宋金的首次接触中北宋处于屈从地位,暴露出虚弱腐朽的本质。绍兴和议。元朝: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官至丞相。元兵南侵、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第4页共19页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流传后世的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被后世历代传颂,文天祥写下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豪壮爱国诗歌也成为千古名句。驱口;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即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驱口一词始见于金代。蒙古灭金过程中﹐掠民为奴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为驱尽管程度有所减轻﹐但仍相当普遍。元朝统一全国后﹐以战俘为驱口的现象显著减少﹐在镇压人民起义过程中仍有掠民为驱的现象。后来﹐驱口成了奴婢的通称。直至明代初期还有个别驱口的记载﹐但此后不久便逐渐消失。行省制度;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称都省。腹内地区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在诸路重要都会设立了10个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最高长官一般称平章政事。行省长官统一掌握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是我国制改区划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斡脱钱;即商人放的高利贷。元朝将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称为“斡脱”,即商队伙伴之意,他们放高利贷称“斡脱”。斡脱钱当年本利相等,以后本利合并生息,在元朝很普通。政府为了管理,至元五年设斡脱所,后扩大为斡脱总管府,私办成为官办,后来凡用官本从事高利贷及其它商业活动的,皆称为斡脱,已不限于中亚商人的范围了。元代不抑商,但“官办”增多,同样限制了商业经济的自由发展。《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这部书按年代顺序详细地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取材广博,内容丰富。书中总结出历代治乱兴亡的经验教训,以资封建统治者借鉴,故名《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5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