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5页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参赛选手:11号教材分析:本节是继“角”及“角的比较和运算”之后的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并认识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之间的关系,并为寻找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从知识的准备上,学生已认识了角,有了这个基础,对于本节认识做好了铺垫;从难度上,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学会;从知识呈现体系,也是很恰当地;从应用上,学生经常找角的数量关系,应用价值很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演示)计算:(1)44°+46°=(2)30°20′34″+59°39′26″=(3)10°+25°+55°=(4)96°+84°=(5)58°45′+121°15′=(6)50°+75°+55°=学生计算并回答,总结它们的特点.教师应关注:计算的准确性;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并思考。(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进一步促使渴望尽快的寻求到答案,同时也为判断余角和补角做铺垫。)二、讲授新课:1.新知探究一:互为余角教师课件演示互为余角第2页共5页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总结互为余角的概念.然后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到数学的问题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设计意图:教师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互为余角的概念.并用语言去表达这个概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练习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学生计算并回答,对照答案。教师根据回答给以评价。学生计算并回答,对照答案。教师根据回答给以评价。教师应关注:计算的准确性.互为余角反映的是角的数量关系,而不是角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利用余角的概念来进行计算,一方面检查是否理解概念;另一方面培养计算能力。)2.新知探究二:互为补角类比互为余角学习互为补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设计意图:教师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互为补角的概念.并用语言去表达这个概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练习2: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辨别哪些角互为补角,同时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上一届所学的内容。)3.新知探究三:2175°56°34°15°66.2°23.8°43136°44°110°70°156.2°23.8°第3页共5页思考:如图,∠1与∠2,∠3都互为补角,那么∠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可独立思考计算解决,也可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猜想、说理。总结: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对于余角也有类似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练习3:填下列表: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澄清学生对概念和性质模糊的地方。用温馨提示的方式总结学生易错之处。)4.例题讲解:例3:点A,O,B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要求: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角的平分线来解决,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尝试解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设计意图:为了巩固互为补角和互为余角的概念,能根据图形进行说理,可从多个角度了解、认识这个问题,从而真正做到理解.教师要求学生说理,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不要求严格的推理形式。)例4: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a∠a的余角∠a的补角16°70°23′44″38°36′Y°321OEDCBA第4页共5页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此题让学生知道方位角,强调找角度先南北,再东西的顺序,包括画角度也是如此。学生动手,自己完成。(设计意图: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与作图能力。)三、达标测试:1、填空:(每题5分,共25分)(1)、已知一个43°的角,则它的余角为_______,它的补角为_________;(2)、已知∠A=62°23′,则∠A的余角为_______,∠A的补角为________;(3)、若∠1=30°,则∠1的余角为____________,补角为_____________。(4)、若一个角的余角为25°,则它的补角大小为_________;(5)、若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32°,则这个角为________度。2、填表:(12分)互余互补数量关系对应图形性质3、综合运用:(13分)(1)小明有一张地图,有A、B、C三地,但地图被墨迹污染,C地具体的位置看不清楚了,但知道C地在A地的北偏东30°,在B地的南偏东45°,你能帮助他确定C地的位置吗?(2)、(小组探究)小明在计算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时,由于粗心大意,将30°看成80°来计算,这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为什么?算一算:30°的补角比余角大______度;80°的补角比余角大_______度;所以,这对计算结果_________影响。DCB40°AB第5页共5页思考:一般地,∠a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_度,你能说说理由吗?(设计意图:达标测试题在选题上有梯度,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最后一题让学生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和演绎推理。)四、畅谈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发言,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在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同时尊重个体差异。)五、课后作业:习题4.3第8题、第9题(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三组分层练习,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设计说明:在本节要求有一半多的同学能回答老师所设的问题。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有些同学也可通过简单推理得出结论,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中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获取知识,如在推导“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和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性质时,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最后在课堂末,引导学生探究“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
本文标题: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8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