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开题讨论修改版
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标准开题报告一、课题来源直接来源: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间接来源: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从而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充实/完善甚至填补其空白的选题。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研学旅行工作健康发展。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充分认识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上具有特殊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湖北理工学院积极组建以陆庆祥博士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术研究团队。通过对鄂东南革命老区及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已初步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载体的研学基地建设标准的研究思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项目申报材料,并于2016年7月向国家旅游局申报了《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课题,并获得立项。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研学旅行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充分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的系统化、规模化开发,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活动的体系化建设等任务迫在眉睫。研究目的意义:理论目的意义(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理论);实践目的意义(基地建设的可操作、可考核的手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建立一套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理论模型,以促进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建设。通过主题建设标准、运营服务内容与建设标准、效益标准的设置,构建《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标准体系》,为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基地提供建设保障标准,以引导景区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的评建。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考察、国外爱国主义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经验的借鉴,全面梳理当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在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方面的发展现状。根据现有成果与不足,撰写《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报告》。为当下红色旅游研学活动的体系化、规模化提供详尽参考。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孙茜撰写)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红色旅游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一种方式。我国的红色旅游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漫长的过程。从建国之初对革命旅游纪念地的修缮和管理,到改革开放之后将革命旅游纪念地转型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随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红色旅游迎来了产品质量发生质的飞跃的新阶段;继而,2014年国家旅游局计划在5年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以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成功的推动了“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方面,分别同比增长了7.11%、187.29%;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在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方面,分别同比增长了21.02%、38.52%。在国家大力建设“红色旅游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教育部在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素质教育;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2014年8月《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第九条要求,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2014年12月16日,在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在讲话中强调国务院2014年8月9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并且开展研学旅行有四方面的重要意义,且各试点城市有着自己的有益探索;政策上西安有38条管理标准,上海有6大机制;经费上主要采取政府拿一点、学校筹一点、家长出一点;基地的建设上西有西安市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加强具体指导管理,北有石家庄市为26个基地挂牌,东有上海市校外教育地图;在安全保障上,有西安、苏州、武汉、安徽等地的多次安全的开展,证明一定要做到安全责任主体明确,安全过程细化。随着研学旅行得到各方的重视,2014年底有专家提出了红色旅游可作为研学旅行的载体身份,应加大两者之间的关联度。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提出“将研学旅行、夏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等”。给红色旅游和研学旅行的结合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随之开展了依托本地特色的、有声有色的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例如,临潼区任留初中开展“走进照金、红色之旅”研学旅行活动,西安惠安中学开展“延安行·红色之旅”研学旅行活动,河北省兴国县实验小学开展“体验红色之旅,弘扬苏区精神”研学旅行活动,等等。虽然,国内现在有了各色的红色研学旅行的个例,但仍属于单打独斗的局面,并没形成一套完成的红色研学旅游标准体系,以及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标准。(重点在基地建设标准。另外进一步搜索挖掘整理分析国内此领域的现状。尤其是安徽、武汉、西安、河北的研学基地标准建设情况。要具体,有数据,有论证,有分析。)(二)国外研究现状遗产旅游作为以文物古迹等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遗存,作为主体吸引物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的一大分支。目前国际公认的遗产划分标准是1982年世界遗产宪章的分类方法,即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非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的观光不仅被视为一种体验文化氛围,包括风景,视觉和表演艺术,特殊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风俗活动的游览。文化遗产观光更涵盖了抽象范围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与信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国学者邓肯与克雷格就开始研究中东欧国家的红色革命遗址旅游的遗产解读与国家认同。并提出共产主义遗产旅游作为文化和遗产旅游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共产主义遗产旅游的迹象最早出现在东亚,随着中国的有组织革命传统教育目的演化而来,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就开展一系列的瞻仰共产主义革命圣地,参观共产主义先烈遗址遗迹的活动,目的是加强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投入资金用于重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的旅游设施建设,江西作为中国红色革命重要根据地之一,由于其拥有丰富的红色旅行资源与众多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在二十世纪末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抵御外族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文化,又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反动政权、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解放艰苦卓绝的奋斗文化。根据卡伦巴(2011)的研究表明,西方世界随着1989年美苏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大多数的共产主义国家成为欧盟的成员,使得欧洲大陆跨越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旅行变得容易,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开始参观诸如像德国的柏林墙和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的共产主义革命广场。红色旅游即共产主义遗产旅游都是作为遗产旅游。(要进一步条理化、层次化,表述尽量简洁清晰。主要谈西方通过基地或景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或者相关政策。可关注西方本土的学生游学、研学发展情况。除了关注西方爱国主义方面的研学,也可以关注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研学、游学,梳理其在游学过程中的组织经验、基地建设经验。只要是研学,有很多方面都有可借鉴性,如研学活动组织的方式、安全保障的方式、基地建设方面的模式等。红色旅游本质上是爱国主义旅游,不要局限于红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素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要目的,大多数国家通过多种方式与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与爱国主义精神。而课堂教学与研学旅行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两种方法。而根据乌尔里奇与凯达琳娜(2015)研究表明德国中小学生在课堂被动接受到的知识很快会被忘记,而且无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通过研学旅行,德国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与能力。研学旅行当中,德国中小学生会通过研学基地组织的社会互动,在研学活动当中学习到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乔纳森,拉尔夫与爱德华(2013)指出英国通过国民服务计划来加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计划实施的最终效果让英国民众质疑,相关学者们建议英国应该结合研学旅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这恰恰是在学校唱国歌,升国旗活动,课堂教育与社区服务计划无法达到的效果。卡尔霍恩(1997)与史密斯(2001)认为遗产旅游的基础表现特征是共享的历史,价值观与信仰。通过参观其中的博物馆、历史与文化公园、纪念旧址能加强民众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民族认同感。马歇尔(2001)认为遗产旅游项目发展,可以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文明与继承国家民族文化。因此通过红色旅游载体,开展研学旅行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建设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不要仅限于强调西方对研学旅行的重视,要侧重挖掘其具体的先进做法:硬件、软件、制度等。)《国内外红色旅游综述》张勇刚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一)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不是最终成果的组成构件。要体现对核心问题的解析)(一般围绕课题主题的关键词展开《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标准》,关键词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标准体系。)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编制一套《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与评估工作手册》(以下称《手册》),此《手册》包含9个方面,分别是:1、理论框架2、经验借鉴3、类型与模式4、红色研学事业的发展5、运行布局6、典型案例分析7、基地创建及规划设计标准8、等级评估标准9、管理与保障。1、理论框架2014年2月,国务院发文指出“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红色研学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上具有特殊作用,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红色研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研学+”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经验借鉴井冈山红色旅游经典策划案;如:第一,笔架峰必须紧扣“红色”这两个字,否则一文不名,必须做红色旅游,体现与其它风景区的差异。第二,体现景区与毛主席的渊源。通过国内比较成熟的红色景区,挖掘出打造的重点和文化的传承层面。为本课题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基础。3、类型与模式红色旅游的研学形式是指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方式,分为游览观基地标准研学旅行光形式、参与体验形式、研学教育形式和学习研讨形式等。游览观光形式是指组织中
本文标题: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开题讨论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9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