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高一导学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姓名:1专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重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难点: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书中重点语句,弄清知识结构。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导学一、背景和原因:1、近代:中国沦为社会;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政治运动、新思想、政治(先进)人物的推动;政府改革风俗。2、现代:新中国的成立和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引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又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二、服饰的变化:1、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①受西式服饰的影响。②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③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这种法令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使新服饰得以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2、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①平民:由穿到着带领结,二者并行不悖。②军服:由清代的甲胄到采用西式军装及操衣、操帽。3、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影响:①人们可以选择和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②洋装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和。4、当代服饰的变化:①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以中山装、苏式服饰(、)、和为流行的时尚;②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开始变得款式新颖、层出不穷,日益与接轨。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9世纪40年代西餐传入中国四、居住建筑的变化:1、典型的北方民居是四合院。2、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的租界地出现。使中国逐渐出现了完全欧化的住宅,如20世纪20、30年代在京津地区出现的花园洋房、公寓、别墅等以及普通百姓家中家具的变化。五、礼仪的革新:1、近代婚姻的变革①变化:从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②原因:和洪流的推动。③范围: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变化。2、丧葬礼仪的变革探究: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历史事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高一导学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姓名:2文明、卫生、简洁的西式葬礼开始引起国人注目。但是在现代中国,特别是农村厚葬风气依然存在。六、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2、由于经济的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各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3、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七、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意义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一:下列是某一时期世人的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请回答:(1)文中所说的“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什么时期?“宫袍裁作短衣裳”和“说道莲钩六寸长”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答:“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民国时期。“宫袍裁作短衣裳”和“说道莲钩六寸长”指的是服饰的变化和改变社会陋习的革除禁缠足。出现的原因是:①近代西方服饰和思想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影响作用。②辛亥革命提倡向西方学习,断发易服、革除封建陋习等。(2)此诗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在发生了变化。合作探究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国外,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断发虽始于热地之印度,创于尚武之罗马,而泰伯至德,端委治吴,何尝不先行断发哉?——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高一导学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姓名:3问:(1)康有为认为辫子在哪些方面与近代社会格格不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首先,近代社会“尤尚机器”,辫子的存在容易误缠机器,从而阻碍了机器的使用;其次,辫子的存在不便于近代方式的战争的需要;再次,辫子的存在既不卫生又会耗时梳刮。(2)联系辫子与近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风俗变迁在社会剧变中的作用。风俗反映了民众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它的剧变勾勒出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历程。社会变化又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社会生活方式,也就是风俗,既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促使社会关系变化的不可取代的物质力量。对辫子的态度,极为敏感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中的社会风尚的剧烈变化。当堂检测1、融合了满、汉、中、外服装特点形成的服饰是()A、长袍马褂B、西服C、中山装D、旗袍2、19世纪中期,英国人John在中国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它最可能出现在()A、上海B、重庆C、北京D、济南3、下列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的是()A、中山装与旗袍的出现B、中西大餐C、新村、花园等新式住宅D、跪拜作揖礼仪4、《申报-自由女子新婚谈》介绍民国时期婚姻习俗的变化时说:“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跪拜起立之烦。”造成民国时期这一婚俗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D、中国封建制度结束,社会取得巨大进步5、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民国之后的是()A、张三穿着西服去访友B、李四在上海吃中西大菜C、人们对国家元首行三跪九叩大礼D、王小姐和爱人穿着婚纱走入婚姻的殿堂6、下列哪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婚姻特点的是()A、我要自己找婆家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C、孩儿无知,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大人作主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7、“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打油诗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①民主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③向封建势力挑战;④中国人爱追潮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列关于近代社会习俗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传入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演变的重要原因;②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使社会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③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为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自觉地抵制外来文化。A、①②B、①C、②③D、①③9、“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是在()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新中国建立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一导学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姓名:410、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A.旗袍B.连衣裙C.上衣下裙D.长袍11、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13、(2010·福建厦门检测)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4、(2010·北京海淀调研)图5为近代某商品的报纸广告。它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当时()A.实行专卖制度B.提倡国货运动C.宣扬种族主义D.坚持民权主义15、(2010·山东潍坊检测)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溯源中山装的出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孙中山坚定的反帝立场B.中西合璧,内涵丰富C.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D.象征民族独立的实现16、(2010·山东枣庄调研)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思想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2010·江苏南京调研)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7.: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这种风俗习惯高一导学案编号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姓名:5的改变实质上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是中国移风易俗的反映,并非中国人爱追潮流。
本文标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2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