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9儿童诗两首》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认识儿童诗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了解儿童诗特征、分类二、学习《我想》(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作者的想法美在哪?)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3.前四节的最后一句在表达上都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4.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5练习.仿写,学着课文的样子,发挥想象,把你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用诗句表达出来吧。三、学习《童年水墨画》(一)1.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概括主要内容。2.指名读诗,概括诗意,引导整体感受领每一小节诗歌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理解: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二)1.读了《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诗歌以跳跃的尽头捕捉了童年生活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2.诗歌欣赏(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本文标题:9儿童诗两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4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