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5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
第五章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国际贸易政策:指各国或地区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时所采取的政策.它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政策,是整个对外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和合作.保护贸易政策: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影响.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奖励出口.管理贸易制度: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5.1开篇案例:农业补贴与发展5.2贸易保护理论5.3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主要形式5.4企业面临政府干预的基本策略5.1开篇案例:农业补贴与发展几十年来发达世界中的富国已在给农场主的补贴上花费大量资金,典型的做法是保证农产品的最低价格。其目的是保护发达国家的农场主免受农产品低价的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尽管这些补贴数目不大,但农场主倾向于在政治上采取积极态度,而赢得他们的支持对很多政治家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些政治家通常声称他们的动机是保持过去的乡村生活方式,并把补贴当作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方法。这一逻辑的结果是,富国每年为农场主提供的财政支持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例如欧盟规定黄油最低价为每吨3282欧元。如果世界市场上黄油价格低于这个价格,欧盟将以直接支付或补贴的形式弥补中间的差价。欧盟生产奶制品的农场主每年收到生产牛奶和黄油的补贴约为150亿美元,或者每头奶牛约2美元,这比世界上一半的人每天的收入还多。采取这种行动的不只有欧盟。在美国,补贴大范围地发放给生产农作物以及奶制品的农民。有代表性的做法是保证美国棉农收获的棉花每磅至少卖0.7美元。如果世界棉花价格低于这个价格,政府将向他们开支票以弥补差价。2001年美国棉农收到大约34亿美元的补贴支票。这种补贴的一个后果是创造了剩余产品。随后这些剩余产品在超额供给压低价格的世界市场上销售,这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更难以按能获利的价格卖出产品。例如,欧盟向甜菜生产者提供每英亩4000多美元的补贴。最低价格保证超过生产成本,他们生产的甜菜超过了欧盟市场所能吸收的数量。每年约600万吨剩余的糖被倾销到世界市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估算表明,如果欧盟停止向市场倾销其过剩产品,糖的价格将上升20%。这对于南非这样的国家意义重大,南非每年出口的糖约为总产量(260万吨)的一半。若世界市场价格上涨20%,南非经济将每年从糖类出口中多获得4000万美元。美国对棉农的补贴也有类似的效果。美国棉花补贴已将棉花价格压低了50%以上。棉花低价使得巴西2001年出口亏损约6.4亿美元。另一棉花生产国——印度已估算出美国的棉花补贴使该国2001年的棉花出口收入减少了约10亿美元。据慈善组织英国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Oxfam)统计,美国政府的棉花补贴是其向所有非洲国家提供的国际援助的三倍。2001年由于棉花价格大幅下跌,非洲国家马里出口损失约4300万美元,大大超出了当年由美国为其提供的3700万美元的国际援助。总起来说,联合国估计尽管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约50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但农业补贴使发展中国家农民出口损失大约500亿美元,实际上抵消了援助的影响。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所说:“如果不给穷国进入市场的机会以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修路、建立诊所以及基础设施都是没用的”。同样,英国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以慈善机构的身份采取坚决的姿态支持消除农业补贴,并提出对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实行价格支持。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声称,通过提高世界市场价格以及将生产从欧美高成本、受保护的生产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生产者,由于国内价格下降,(政府为提供补贴向消费者征收的)税收消除,富国的消费者获益,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将由于更加公平的竞争、扩大了的市场以及更高的世界市场价格而获益。从长期来看,依靠农业的发展中国家将会出现更大的经济增长,这对每个国家都有好处。附: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农业补贴从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轨迹来看,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价格补贴为主导的阶段(1933-1995年),此时,政府补贴直接与市场价格挂钩。2、收入补贴为主导的阶段(1996-2001年),此时,政府补贴与当年市场价格脱钩,直接计入农民收入构成中。3、收入补贴与价格补贴并存阶段(2002年至今),此时,政府补贴的种类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美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工具1、货款差额补贴。这是1996年以前美国政府主要的农业补贴工具,即农业部事前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如果商品贷款利率高于目标价格或收获后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其差额由政府支付给农民。所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是大宗谷物产品。农民可以在种植前预先支取不超过50%的价格差额,等收获后多退少补。差额补贴的实质是政府为农产品提供保护价格。1996年以后,这种政策工具被直接支付所取代。2、直接收入补贴。这是一种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固定补贴,是政府从价格补贴转向收入补贴的主要标志。其实施过程是政府按照基期的补贴产量和补贴面积确定补贴数量,而不与当年的种植面积和市场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农民自主决定种植面积和种植种类。3、反周期补贴。这是2002年农业法案提出的新补贴工具,它实际上是贷款差额补贴与直接收入补贴相互混合的产物。其实施过程是:事先由农业部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如果市场价格加上直接支付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启动反周期补贴;如果市场价格加上直接支付低于目标价格,政府就用反周期补贴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额。4、资源保育补贴.它始于1936年的《土壤保护与家庭分配法》,目前主要包括土地休耕补贴、农田水土保持补贴、湿地保护补贴、草地保育补贴等。另外,美国联邦政府还提供自然灾害援助救济补贴,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土地资源保护。根据2002年农业法案,2002-2007年,政府将投入220亿美元实施农业资源保育计划。5、农产品贸易补贴.从国际农产品市场份额上看,美国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占34%,玉米占22%,农产品出口额占美国农业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25%.因此,农产品出口对于稳定美国国内农业生产和提高农场主收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相适应,美国政府的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出口信贷和鼓励市场进入为重点,主要补贴项目是:1.出口信贷担保。它始于1982年,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支持项目,其主要功能在于为美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回款担保。2.新兴市场项目。它主要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给予回款担保和贷款补贴,每年大致在10亿美元左右。3.市场进入项目。它主要用于开发、维持、拓展美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特别是那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市场,每年大致在2亿美元左右。4.出口提高项目。它旨在对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遭遇不公平竞争的出口企业提供补贴,1996年为3.5亿美元,1998年为5亿美元,1999年为5.9亿美元,2000年为5.79亿美元,2002年为4.78亿美元,目前每年保持在5亿美元左右。欧盟农业补贴尤其是价格补贴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内容。虽然欧盟农业产值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4%,但农业补贴却占欧盟预算的一半。名目繁多的农业补贴不仅造成农产品大量过剩,而且成为引发贸易争端的重要线索。1992年,欧盟为协调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立场,对其共同农业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其农业保护政策从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的机制,过渡到以价格和直接补贴为主的机制。改革目标是:通过降低价格支持水平,保障欧洲农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控制农产品生产和财政预算开支的过度增长,进行国土整治和保护环境等,促进农村发展。具体做法包括:(1)降低支持价格水平。将粮食和牛肉价格用3年时间降到接近国际市场水平(如谷类价格降低29%,牛肉价格降低15%)。(2)控制生产规模。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冻结15%的谷物耕种面积。(3)进行收入支持。对那些冻结了15%耕种面积的农业生产者,以不同地区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基础,根据种植面积给予补贴;对粗放经营的畜牧业生产者也增加补贴。(4)调整农业结构。如通过建立基金,鼓励保护环境;对55岁以上农业生产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以便安置青年;扶持山区和条件较差地区的农业发展等。经过20世纪90年代第一轮改革后,欧盟农业补贴有所减少,但总体补贴水平仍居世界前列。为面对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农产品贸易谈判要求,特别是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压力,1999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2000年议程》,强调对农业政策进行更为彻底的改革。改革的中心还是将欧盟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转变为与农产品产量限制相结合的价格补助体系。农产品产量限制的基本形式是实施有限度的强制休耕规划,并奖励自愿休耕。改革措施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主要农产品的行政定价,二是对因降价对农民带来的收入损失进行直接补贴。比如,用两年时间将粮食支持价格下调15%(即每年7.5%),对粮食的直接补贴额提高到每吨63欧元,这相当于抵偿粮食支持价格降幅的50%;牛肉支持价格分三个阶段降低20%,同时通过提供直接收入补贴的方式补偿饲养者85%的损失;马铃薯淀粉的价格也用两年时间降低15%,同时对农民收入进行补偿;对油料作物、蛋白作物、饲料作物等的补贴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使农业补贴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补贴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如1991年,法国的农业补贴为68亿欧元,其中用于市场方面(价格补贴和出口补贴)的补贴为62亿欧元,用于直接补贴给农场的仅6亿欧元;到1999年,法国的农业补贴上升到92亿欧元,其中用于市场方面的补贴为33亿欧元,用于直接补贴给农场的达到59亿欧元。日本:长期以来,日本始终以国家财政扶持本国农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尤其是大米实行了极为严格的保护。不仅通过配额、关税等严格控制农产品的进口,对农产品的国内流通也进行严格管理。如政府将大米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米,一部分是自主流通米。对于这两部分,政府都要控制面积、产量和销售量,但实行不同的收购方式和不同的价格。前者由政府收购,政府定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数倍),后者则政府不收购,但需按特定渠道流通,并以政府定价为基础(后来,部分自主流通米的价格开始以大米交易所投标价为基础)。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严重的贸易扭曲,遭到很多国家的反对,为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WTO农业规则的要求,日本从1995年起,大幅修改本国的农业政策,1995年实行新的粮食法(减少政府管制的大米流通份额,允许第一年国内消费量4%、5年后达到8%的大米进口等),1999年出台大米流通法,1999年颁布新的农业基本法及农业改革方案。2000年提出日本政府在下一轮WTO农业谈判方案。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突出了日本对自身粮食安全的重视和在人多地少的传统农业国家里,农业具有贸易之外的多种功能性的认识。日本农业政策改革,在逐步地(尽管幅度不很大)扩大市场的开放度,并减少对粮食的直接价格补贴,但却在农业资源环境养护、培养农业人才、基础设施投入、种植结构调整、乡村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保持日本农业的持续发展。如日本农民建立或改造农业生产设施,可以从政府获得其投资额65%-85%的财政补贴,其余部分还可以贷款;日本正在实施的土地改良长期(1993-2002年)计划投资额达400亿美元。附:美欧贸易战使用激素的牛肉贸易5.2贸易保护理论传统贸易保护理论(1)重商主义(2)汉密尔顿(Hamilton)保护关税论(3)李斯特(List)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现代贸易保护理论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战略贸易理论1传统贸易保护理论(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2)一国货币财富的来源:开采金银矿;发展贸易(来源于流通领域)。(3)国
本文标题:5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4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