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汉字历来素有“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的美誉。中国汉字,充满各种各样的故事。时代变迁,魅力不减。老鼠的“鼠”字,从甲骨文来看,就像一个老鼠在啃稻壳或吃粮食,也可能是在打洞,可以看到一个老鼠上面还有一些小点。造字本义:名词,啮齿动物,门齿可终生维持生长,常借啮物以磨耗门齿,故俗称“耗子”;但其主要危害在于它能传播疫病。金文突出它的利齿、爪子、长尾。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到了小篆时把头部和牙齿部分突出,因为老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地在啃东西,所以它叫啮齿动物。老鼠的牙齿很有特点就是不停生长,所以老鼠每天就得不停地啃硬东西用于磨牙齿。于是“鼠”字到了小篆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了它头部的牙齿。小篆的“鼠”字则可以明显的看出老鼠的样子:上面的部分画的是老鼠的门牙,下面的部分画的是老鼠的腹部、利爪和长长的尾巴。象形的鼠字,从商朝到秦朝10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变化不少,在秦朝小篆中已趋向符号线条化;隶书的鼠字是在小篆的基础上演变来的,鼠头变成方形,鼠脚和鼠尾还有点象形,但鼠的形象已不明显了.老鼠主要是偷吃粮食。它很鬼,会把粮食里面的精华部分吃掉,把外面的壳剩下,就像我们用石臼脱粮食壳一样,最后就剩下一个个空壳子。所以后来就干脆把“鼠”字上面变成了石臼的“臼”,石臼是专门去稻壳的。下面部分,左边仍旧是它的四个爪子。老鼠找东西时经常是蹲着,两个后爪在下面,两个前爪在上面提溜着到处张望,画出了老鼠蹲着时四个爪子的样子,右边一长长的竖弯勾,既代表整个身子,也代表了它长长的尾巴。楷书的鼠字吸收了隶书鼠字的特点,这也是今天所用的“鼠”字。老鼠的“鼠”字在现在看,尽管楷化了,还是很像一个蹲坐着的老鼠的样子。草书则多见于艺术书画作品.“亦”是“夜”的本字;而“夜”是“腋”的本字。亦,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人的两腋。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两腋部位。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当“亦”的“两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肉”另造“夜”代替,表示人体的部位。当“夜”的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月”(肉)另造“腋”代替。
本文标题:鼠字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6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