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5-让科普图书离读者再近点
1让科普图书离读者再近点——浅析当前影响科普图书出版发行的因素贵州省科协李长江贵州科技出版社夏同珩摘要:当前,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蓬勃发展之时,科普图书以其固有的特点,仍有很广泛的市场;介绍科普图书(主要是贵州省)出版发行情况,科普图书的读者群和市场情况;科普图书出版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使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更好地为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古代到近代,人类主要是以文字记载方式积累和传播科学知识。科普图书就是记载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一种媒体。社会发展到今天,媒体传播手段已经多样化、现代化。但是,在现阶段科普图书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都需要特殊的、专用的设备和必不可少的条件。编辑、出版、发行科普图书,则省钱、省力、省时、省事,便于随身携带、随处可学、长期保存。中国科协公布的《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利用科普图书获取科学知识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6.2%(约1.4亿人)。科普图书仍然是当前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水平是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近年来,我国科技图书的出版种类和发行量逐渐上升,但是科普图书的发行量占全部图书发行总量的比例仍然偏低。我国公民平均每50个人才拥有1本科普图书;占总人口不到30%的城市居民,消费的图书占70%以上,城乡差距很大。近几年,贵州出版的科普图书较少,发行量也小。《成语中的科学知识》、《医学昆虫趣谈》各印3000册,2年—3年才能售完;《生殖健康保健》两次共印5000册,卖了四、五年;《家庭康复丛书》中,有的重印几次,接近1万册,大多也是5000—6000册;《画眉鸟的饲养和管理》共印1.5万册;农村实用技术类图书,除早些年出版的《烤烟栽培及烘烤技术》发行10万余册外,近几年也没有销路。科普图书出版、发行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创新、与时俱进的出版理念,在科普图书的组稿、出版、发行等方面,改革力度不够。2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图书——这种传统的纸介媒体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多的读者愿意接受声形并茂的传播方式。应试教育使科普图书的主要读者——青少年忙于应付各种考试,严重制约着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在当前,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出版、发行理念上,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他写、我编、我出版、你爱看不看”。确定选题、编辑、出版周期等方面远不如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迅速、及时。出版周期长、行动缓慢,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发行手段仍然主要靠征订、看样订货。一年只有一、两次订货会,远远满足不了时代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要,没有在营销上下深功夫。2、科普图书的作者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创作和写作形式陈旧老化,沿袭传统的表现手法,缺乏新颖的创作思路。我国现阶段缺少科普大家、缺少中国的阿西莫夫、伊林、法布尔。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科普图书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创作理念,写作形式陈旧,缺乏时代感,内容低水平重复,创作后劲不足。几十年一贯的、僵化的写作模式,把本是活生生的科普搞得味同嚼蜡。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类似《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图书已达600余种,内容重复、选题雷同、缺乏创作新意。写作内容没能适应读者已经变化了的阅读需求,无法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尽管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但在科技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科技成果奖时,科普图书不能登“大雅之堂”,严重挫伤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的积极性。目前,科普创作队伍(尤其是青年科普创作队伍)、编辑队伍(尤其是青年科技编辑队伍)青黄不接,创作热情、创作质量、编辑质量需大力提高。3、科普图书的的发行渠道不畅通,配套体系不完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单位逐步从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单纯的事业单位过渡到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逐步从追求单一的社会效益转变到既重视社会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目前,有的出版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愿意或尽量少确定科普图书的选题。有的编辑凭借着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力图在科普图书的组稿、编辑等方面做些工作,但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一些出版单位缺乏训练有素的营销人才,发行部门不重视科普图书的发行,谈不上做好市场调研,加强科普图书的营销、促销工作。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图书市场上,存在着“四多一少”现象(武侠小说多、宣扬封建迷信的图书多、陈旧过时的图书多、盗版和冒充出版社名义的图书多、科普图书少),充分暴露出了图书发行市场的弊端。我国的出版和发行业是实行准入证许可制度,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幅员辽阔的农村,存在着巨大的科普图书需求市场潜力。把这种潜力3充分挖掘出来,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进行长期的培育。否则,科普图书的流通,淤阻于此,到不了读者手中。4、一部分社会成员需求科普图书的意识淡漠,一些人追求时尚的消费,却没有购买、阅读科普图书的愿望。社会上存在的不科学、畸形的消费心理,也影响了科普图书市场的繁荣。5、部分科普图书装帧追求华美,价格偏高。科普图书的首要功能是科普性,它们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大众化的载体,现在却成了奢侈品,成了高消费。这种情况,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科普图书市场的发育。对策·建议1、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尽快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鼓励、保护科普读物写作(编著)、出版(制作)、发行的政策、措施。2002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使我国科普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科普法》明确:“科普是公益事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书刊出版、发行机构应当扶持科普书刊的出版、发行”。出版界应全面落实科学观,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科普图书出版发行重要性的认识。科普图书是一种参与市场竞争的商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因为它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任务。科普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的结合点,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制定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科普图书编辑和科普图书出版、发行的策划、营销人员。科普图书的编辑不但要有文字处理能力,而且要具备策划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使科普图书成为有科学知识、有科学思想,既实用、又有趣,图片精美、制作精良的书籍,唤起人们潜在的阅读欲望。加强“顶层设计”,切实搞好科普图书的选题规划,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出版更多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图书,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办实事。税收部门应对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实行优惠的政策,降低科普读物的成本,适应我国城乡居民的购买水平。新闻出版部门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打击盗版等行为。2、繁荣科普创作事业,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科普图书。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永恒的神圣使命。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科技工作者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4创造性的科研、科技活动,有效地服务社会,造福于民众;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民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目前,在科普图书出版界,科普创作专家、科普编辑、科普记者奇缺,缺乏在科学和老百姓之间架设桥梁的人才,严重影响了科普图书市场的良性发展。科普创作的激情源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爱;科普创作的成功则取决于对科学的理解与对人类的理解。科普创作是探索的事业,奉献的事业,是始终需要激情和智慧的事业。发现真理需要智慧,传播真理同样需要智慧。科普创作的重要使命,就是让普通老百姓真正理解科学的精髓,需要用科学的魅力吸引公众并提高他们的兴趣。优秀的科普作品绝不是一个大百科全书的“小学版”,更不是学术专著的“编写本”,而是重新思索知识之后的感悟。只有精深的思索,才能充分、广泛的普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多样化。反映在精神领域也出现了视频点播、按需出版等全新的消费模式。在这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科普创作也需要改变“老少咸宜”的旧理念,树立以对象为主体,向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不同深度、不同形式作品的新思维,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把立足点移到读者这一边,改变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科普创作要追求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必须深入地研究科普对象的客观需求,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就科技论科普为文理交融。科普作品通俗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必须熟悉传播的对象,找准起点,并采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通俗化,必须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三贴近”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纽带,是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善于从市场的涨落中看到读者的选择,善于从市场的起伏中把握读者的喜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读者是服务对象,也是最终评判者。“三贴近”,关键在三深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读者,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读者的心声。谁深入、谁受益。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深入,既要身到,更要心到,脚板与心灵双至。像钉子钉进木头一样扎根生活,你的作品才能钻进读者心中。要贴近就要创新,有创新才有贴近。科普图书需要作者有热情、有能力将枯燥难懂、乏味无趣的科学知识通过自己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给读者,要“愿意写、能写、会写”。一本好的科普图书的创作难度绝不亚于一本学术专著,它不仅要求作者有广博的知识面,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扎实的历史学、建筑学、美学、人文科学等知识。5在目前科普图书市场上,较多的传播科学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极少有崇尚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书籍。科学精神是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灵魂,是科普工作的核心思想。科普图书不止是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播,还要培育人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3、中国科协和有条件的省(市、区)科协设立科普图书出版基金,缓解目前“写书难、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问题1987年,在贵州省人民政府领导同的关心、支持下,贵州省科协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了科普图书出版基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经过专家们的认真、公正的评审,择优资助了一批科普图书的出版,在贵州科技界、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根据当时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多、广大农民渴望获取科学知识的实际,我们把科普图书折价卖给(或赠送)他们,深受农村各族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欢迎。这是贵州省科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贵州各民族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贵州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建议中国科协和有条件的省(市、区)科协用足政府资源,挖掘、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团体资源,设立科普图书出版基金,缓解科普图书目前存在的出版、发行问题。近几年,北京市科协等做出了榜样。我们希望科普创作和出版、发行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瞻远瞩,使科普创作和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事业成为源头活水,使科普图书真正成为传播科学的使者。参考文献1、张开逊:新时代科普创作历史使命2、陈芳烈:以人为本——科普创作的出发点和价值诉求
本文标题:25-让科普图书离读者再近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3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