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安全管理知识试题30(填空)
填空题: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突出强调了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2、与以往的劳动安全、工业卫生、环境保护标准和管理体系不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摈弃了传统的事后管理与处理的做法,进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3、《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4、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持续改进为运行模式的一套管理体系。5、本质型危险源是由生产条件自身特点决定的,存在于机器设备、设施、自然地质条件、工作场所等中的固有的危险因素。非本质型危险源大多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对其控制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并且可以避免。6、环境因素识别中遇到排放类环境因素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7、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采用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设计,PDCA循环强调持续改进。PDCA的含义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8、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我们采用风险矩阵法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分级,与本安体系一致。9、危险源辨识是对生产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10、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11、风险预控就是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12、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原理中的替代原理是指:在系统中使用相对更安全的物质替代危险的物质。1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包括最小化、替代、稀释、简化四个原理。14、机器的可靠性:是指机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及规定的条件下运行,保持其功能品质的可能性,其高低取决于设计、制造及维护的质量。15、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即生产场所应确保职工的作业安全,在空间、气候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16、作业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17、危险源辨识是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到危险源才能确定管理对象,进而建立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政策和程序。18、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方法主要包括: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举报的方法、其他信息采集方法19、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的三种状态是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是过去、现在、将来。20、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一般采取如下步骤:领导决策、成立工作组、人员培训、初始状态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体系文件编制、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21、风险的特征:(1)不确定性。(2)客观性。(3)可测性。(4)损害性。(5)潜在性。22、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包括:(1)全方位管理。(2)全过程管理。(3)螺旋上升管理。(4)以预控为核心。(5)闭环式管理。23、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是控制本质型危险源、消除非本质型危险源的重要前提。24、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25、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26、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要包括安全监控设施和防瓦斯等有害气体、防尘、排水、防火、防爆等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7、当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公司方针发生变化、公司活动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进行危险源增减、辨识、评估。28、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包括: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适用性原则;5)动态性原则;6)全过程性原则。29、管理者至少应该从几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安全管理职责认知培训;各种险源预知能力培训;工作方法及技能培训;紧急状态处理知识和能力培训。30、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共37小类。
本文标题:2安全管理知识试题30(填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