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一)古代各具特色的中国大河文明和西方海洋
-1-专题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广东六校第四次联考)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图片,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A.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C.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D.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解析】青铜农具很少被使用,而且墓葬出土的青铜农具并不能说明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图片主要涉及的是礼器、贝币、青铜农具和陶器,都是属于奴隶社会的物品,因此可以推断该墓主人生活的社会状况是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商鞅变法时才确立,儒家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D两项错误。【答案】C2.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古代史官主张轻徭薄赋得到统治者的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的进步【解析】材料中“司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故C项错误;周朝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人类战胜自然能力提高,从而促进了神职官吏的削弱,从事记事的史官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3.“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与她相比的一种内聚性。……这种内聚性……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导致这种“内聚性”形成的因素有()①小农经济②商品经济③中央集权④儒家思想-2-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所谓内聚,就是稳定、不分散。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而小农经济的发达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内聚作用非常大,故①正确;商品经济虽然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但其流动性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内聚作用不大,故②错误;中央集权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凝聚作用非常大,故③正确;儒家思想服务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④正确,选择C项。【答案】C4.“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A.分封制B.个体农耕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解析】分封制是周天子为巩固自身统治,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意思无关,故A项错误;早期农业属于集体劳作,而非个体农耕,个体农耕是在土地私有制出现后,故B项错误;据材料“早期农业”“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奴隶在田地上集体劳作,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应该属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而非早期农业生产,故D项错误。【答案】C5.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有()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不断普及使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故①正确;井田制瓦解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向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转变,故②正确;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代出现的,故③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故④正确,选择A项。【答案】A6.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3-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并且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答案】B7.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是()A.战国实行军功爵制B.汉代盐铁专营C.隋唐实行科举制D.孔子创办私学【解析】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授予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故A项与题意不符;盐铁专营属于政府对盐和铁进行专卖,属于垄断商业经营,故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控制,故C项不符合题意;孔子创办私学,开创学在民间,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8.(2014·江苏百校大联考)“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兼并”体现了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封制下的割据混乱的局面,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统一后,秦之后的历朝对其进行不断加强,与题目中的时间“夏(至)秦”不符,故A、D两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B项错误。【答案】C9.(2014·枣庄调研)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A.实行冶铁官营B.开创了郡县制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解析】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可知汉朝“实行冶铁官营”,故A项正确;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秦朝时在全国推行,故B项错误;“铁官代行地方政务”和“铁器成为官方专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A-4-10.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解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郡县制普遍推行,郡县长官由任命取代奴隶社会的世袭,标志着贵族政治基本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C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4·濮阳二模)《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口不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魏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利于魏晋最终完成统一,故B项正确;三国时期蜀、吴确实促进了当地的开发,但这和全国的统一相比,不是主要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解释三国何以形成对峙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B12.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A.秦国实行军功制B.科举制度兴起C.实行察举制选官D.程朱理学兴起【解析】从字面上看士指的是知识分子,卿大夫指的是官员,士大夫阶层就是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士大夫阶层的含义无关。【答案】B13.(2014·湖南十二校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有()-5-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主要包含两对矛盾,皇权和相权,中央与地方。材料中钱穆的观点显然是说的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政府)不断削弱的历程。②③是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统治的措施,显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答案】B14.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解析】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北宋统治者长期推行“崇文抑武”政策,防止武将夺权,武将们长期被轻视和防范,故C项正确;“崇文抑武”政策与汉、唐、清三代的史实不符,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15.(2014·宜宾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响强烈。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解析】“忠”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但与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孝”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即与宗法制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而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读”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考科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16.“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6-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解析】根据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C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以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答案】C17.(2014·天津南开区一模)现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其选择的理由应该包括()①偃武修文,文明昌盛②君弱臣强,政治开明③科举完善,教育普及④经济繁荣,重心南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宋代重文轻武,社会发展很快,故①正确;宋代采取了很多措施削弱了宰相及地方的权力,有效地维护了君主的权力,不能说君弱臣强,故②错误;科举制在宋代获得很大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书院的出现就是证明,故③正确;宋代经济很发达,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宋代完成,故④正确,选择C项。【答案】C18.下图是南宋时期为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绘制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另一人则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下列解读正确的有()①此画可说明南宋已出现商业广告②杂剧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③此画可用来研究宋代市民的娱乐活动④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讲属于风俗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从题干中的“宣传杂剧”可知,这是商业广告,①符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且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③④说法均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项。【答案】C19.(2014·珠海质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道:“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该材料体现了()-7-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解析】由材料“日增不减,何意养之”可以看出其并不认为“多子多福”,故A项错误;由材料“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意识到人口增加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而要缓解该问题,无疑需要适当的控制生育,故B项正确;“小国寡民”意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国家退回到原始社会,与材料所处时代明显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前景所产生的忧患意识,并非真正出现人口严重膨胀,故D项错误。【答案】B20.(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一)古代各具特色的中国大河文明和西方海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