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题及答案(8)
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题及答案(8)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A.方向性B.可能性C.现实性D.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4.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一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9.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10.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1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1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6.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A.准备律B.练习律C.实用律D.效果律17.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A.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C.分化D.同化18.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A.低水平B.高水平C.中等水平D.极高水平2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21.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A.学习动机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学习迁移22.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A.综合学习B.并列学习c.类属学习D.总括学习23.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A.习惯性动作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学习策略的核心是()。A.计划性B.规则C.方法D.监控25.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基本策略2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27.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加涅D.夸美纽斯28.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A.正常学生群体B.特殊学生群体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极个别学生29.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A.教学方法B.教学目标C.教学环境D.教学策略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A.班级规模的控制B.课堂常规的建立C.课堂纪律D.学生座位的分配二、辨析题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8.教材就是教科书。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10.备课就是备教材。三、简答题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4.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四、材料分析题1.某初级中学与某保险公司是关系单位,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保险公司为提高营业额,就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在校所有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李平是该中学的一名在校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也刚刚下岗,家庭生活窘迫,无力负担几十元的保险费用。李平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就此冷嘲热讽,并在李平面前说其父母不为其购买保险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导致李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使李平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李平的学习。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2.B。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C。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4.B。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5.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B。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7.A。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8.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9.D。解析: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10.A。解析: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11.B。12.C。解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13.A。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14.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15.D。解析:由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征可知。16.C。解析: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17.D。解析: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18.A。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1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20.B。21.B。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22.D。23.C。解析: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24.A。解析: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25.B。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流程图和模式图都属于组织策略。26.C。解析: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27.A。解析: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解析:学校心理辅导针对的是正常学生群体,而不是个别学生。29.B。30.C。解析: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二、辨析题1.正确。理由: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作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作定量的判断。2.错误。理由: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3.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4.错误。理由: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错误。理由: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6.错误。理由: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7.错误。理由: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8.错误。理由: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内容。9.错误。理由: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10.错误。理由: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三、简答题1.(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2.(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3.(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有:(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5.(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四、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尊敬家长,团结协作,其意义就在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而刘老师这种做法反而激化了双方矛盾。其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刘老师在班里对学生冷嘲热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致使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爱国守法,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教师强制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因此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2.【答案要点】首先,遗传素质是个体
本文标题: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题及答案(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6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