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液体制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液体药剂2.流变性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4.潜溶和助溶5.增溶和胶束6.HLB值、CMC、cloudpoint7.乳剂和混悬剂8.凝胶和胶凝9.絮凝和反絮凝10.微乳和复乳11.Zeta电位12.矫味剂13.芳香剂14.着色剂二、思考题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2.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3.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4.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5.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6.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7.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8.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9.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10.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11.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12.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13.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14.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15.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形态的制剂。2.流变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变形性和流动性。3.溶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的过程。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压)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溶解速度: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4.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了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5.增溶:solubilization,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胶束: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或胶团(micelles)。6.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石蜡无亲水基,HLB=0,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介于0~20之间CMC:开始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micellconcentration,CMC)cloudpoint:温度升高可致表面活性剂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7.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8.凝胶: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在温热条件下为粘稠性流动液体,当温度降低时,高分子溶液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网状结构中,形成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称为凝胶。胶凝:形成凝胶的过程。9.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絮凝。反絮凝:向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电位升高,静电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该过程称反絮凝。10.微乳:microemulsion,又称纳米乳(nanoemulsion),当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乳剂处于胶体分散范围,为透明状液体,称为微乳。复乳:multipleemulsion,一级乳为分散相与含有乳化剂的水或油再乳化制成的二级乳。11.Zeta电位: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12.矫味剂:Flavoringagents,为掩盖和矫正药物制剂的不良臭味而加到制剂中的物质。13.芳香剂:制剂中有时需要添加少量香料和香精以改善制剂的气味和香味,这些香料和香精称为芳香剂。14.着色剂:为了达到心理治疗上的需要或某些目的需加入到制剂中进行调色的物质。二、思考题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1)优点: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②给药途径多,可内服、外用;③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④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⑤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2)分类方法有1)按分散系统分类:A均相液体制剂①低分子溶液剂②高分子溶液剂。B非均相液体制剂①溶胶剂②乳剂③混悬剂。2)按给药途径分类:A内服液体制剂,如糖浆剂、乳剂、滴剂等。B外用液体制剂①皮肤用液体制剂②五官科用液体制剂③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3)特征:1)均相液体制剂:单相分散,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热力学稳定体系2)非均相液体制剂:多相分散,热力学不稳定、动力学不稳定2.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稳定性高;分散度小,吸收慢,缓慢发挥药效,稳定性低。3.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分类:1)离子型:①阳离子型、②阴离子型、③两性型。2)非离子型结构特点:两亲分子,具有疏水烃链、亲水头基。4.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1)增溶剂用量(CMC以上)2)增溶剂性质(种类、碳氢链长度、饱和度、分支状况)3)增溶质性质(大小、形状、极性、分支状况)4)温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升加溶程度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升高(昙点下),加溶度较大程度提高)5.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⑴土温类。化学名称: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山梨酯)特点:非离子型、粘稠、黄色液体,混合酯,亲水,对热稳定,不受pH值影响,应用广,增溶剂、O/W乳化剂⑵司盘类。化学名称: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山梨坦)特点:非离子型、粘稠、油状,混合酯,亲油水,W/O乳化剂或辅助乳化剂⑶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代表:卖泽、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特点:非离子型、水溶性、乳化能力很强、O/W型乳化剂⑷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代表:苄泽类、平平加特点:非离子型、水溶性、O/W型乳化剂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代表:普朗尼克F68(泊洛沙姆)特点:非离子型、亲水溶性、O/W型乳化剂、用于静脉注射⑹硫酸化物。代表: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等特点:阴离子型、乳化性很强,稳定,有刺激性,主要外用⑺季铵类(阳性皂)。代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特点:阳离子型、水溶性大,稳定,表面活性剂及杀菌作用强,用于杀菌、防腐⑻卵磷脂特点:天然两性离子型、透明或半透明黄色油脂状,不耐热、易水解,不溶于水,对油脂乳化性强,可用于iv6.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3)表面活性剂毒性4)表面活性剂刺激性7.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胶体溶液:分散相以高分子或分子聚集体(分散微粒粒径100nm)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高分子溶液剂(分子胶体):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亲水胶体溶液。溶胶剂(微粒胶体):又称疏水胶体溶液。8.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分子胶体:以高分子状态分散,形成单相体系,为澄明溶液,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微粒胶体:以分子聚集体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乳光现象,有聚结不稳定性,用胶溶法制备9.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1)热溶法:系将蔗糖溶于沸蒸馏水中,降温加入药物,搅拌溶解、滤过,再通过过滤器加水至全量,分装即得。适合于热稳定性药物和有色糖浆制备。缺点:容易焦糊化、糖转化、带有颜色。2)冷溶法:系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剂。适合于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在生产过程中易污染微生物。10.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乳化剂:凡可以阻止分散相聚集而使乳剂稳定的第三种物质。种类:表面活性剂类、天然乳化剂、固体微粒乳化剂、辅助乳化剂。机理:㈠降低表面张力:为保持乳剂分散状态和稳定性,必须降低界面自由能,一是乳剂粒子自身形成球体,因为体积相同以球体表面积最小。其次在保持乳剂分散度不变的前体下,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使乳剂保持一定的分散状态,就必须加入乳化剂。㈡形成牢固的乳化膜:在乳滴的周围形成的乳化剂膜称乳化膜(emulsifyinglayer),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单分子乳化膜: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②多分子乳化膜: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类乳化剂。③固体微粒乳化膜:如硅皂土、氢氧化镁乳化剂在乳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就越牢固,乳剂也就越稳定。11.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决定乳剂的类型的因素:最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和乳化剂的HLB;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积比、温度、制备方法等影响乳化剂亲水性的因素如温度、盐、醇等均可使乳剂发生相转变;油酸钠稳定的O/W乳剂→油酸钙W/O乳剂。12.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液滴大小不同、制备方法不同。乳剂制备方法:1)油中乳化剂法(emulsifierinoilmethod),又称干胶法。将乳化剂先与油相混合研磨均匀,再加一定量的水,继续研磨使其分散成乳,最后加水至全量,即得2)水中乳化剂法(emulsifierinwatermethod),又称湿胶法。将乳化剂先溶解或混悬于水中,然后逐渐加入油相研磨使之分散成乳,最后加水至全量,即得。3)新生皂法4)两相交替加入法(alternateadditionmethod):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地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乳剂。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用本法制备乳剂。5)机械法(直接匀化法)将油相、水相、乳化剂加在一起直接用乳化器械制备。微乳制备:(1)组成:油相、水相、乳化剂、辅助成分。(2)常用乳化剂:聚山梨酯60和聚山梨酯80。(3)可制成微乳的药物:油类,如薄荷油、棕榈油、丁香油、柠檬油等;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D、E等。要求:HLB值15~18,乳化剂和辅助成分应占乳剂的12%~25%。13.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助悬剂,其中有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常用HLB值在7~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Tween、泊洛沙姆、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等絮凝剂和反絮凝剂:常用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14.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该电解质称絮凝剂。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该电解质称反絮凝剂。絮凝剂使混悬剂处于絮凝状态,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反絮凝剂可增加混悬剂流动性,使之易于倾倒,方便使用。15.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㈠分散法:①加液研磨法:一份药物加0.4~0.6份液体研磨。②水飞法:适用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在加水研磨后,加入大量水(或分散介质)搅拌静置、倾出上层液,将残留于底部的粗粉再研磨,反复如此直到符合分散度为止。③干燥研磨㈡凝聚法:⒈物理凝集法(微粒结晶法)。药物+适当溶剂→热饱和溶液→另一种冷溶剂→析晶沉降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⒉化学凝集法质量评价:1.微粒大小的测定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等2.沉降体积比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及稳定剂的效果3.絮凝度的测定评价絮凝剂的效果、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4.重新分散试验考察混悬剂再分散性能5.电位测定6.流变学测定—以粘度计测流动曲线。
本文标题:2第二章液体制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6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