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高三《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1石龙中学2014年高三《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思想决定行动D.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2.“面子”一词,有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重“面子”观念依旧。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3.2014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何寄华提交了《关于深化税制改革推动转型升级的建议》的议案,建议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税制改革有利于:①调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符的部分,促进经济发展②为人民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③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④统一价值选择,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4.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我国实际,我国经济和各项建设得以又好又快发展,这说明了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决定④上层建筑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改革成为中心议题。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C.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一观点主要说明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B.政治和观念结构决定经济结构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7.我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这些闹剧都以失败而告终。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B.否认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没有看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D.没有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8.社会发展同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一样,也受自身规律的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①前进的②上升的③曲折的④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面对百年一遇的严重夏秋冬连旱,我国北方五省广大群众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创造了“早醒果树‘打点滴’”、“培育苗圃‘搭盖头’”、“大田作物‘布脉管’”等科学抗旱措施,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这说明①只要认识规律就能造福社会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0.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人类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全球文明水平,改变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犯罪活动猖獗的社会现状,促进人们建设一个道德昌明,经济发展的人类家园.这说明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我们要把握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④先进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④1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之所以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是因为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B.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12.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在各个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都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如邓小平说,“我们一定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江泽民说,“要把关注民生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石。”胡锦涛指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体现了A.价值判断因时而异B.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C.中国共产党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工作中心D.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3.“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这种观点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4.“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A.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B.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C.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011年3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部署,切实加强对征地拆迁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回答15~16题。15.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衡量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根本尺度是A.是否得到领导的表扬B.是否得到人民的拥护C.是否以科学理论为指导D.是否符合以往的经验216.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最重要的A.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B.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具体利益C.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D.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17.右边漫画的寓意主要是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B.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18.自古以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之感的各类文学作品不胜枚举,成为我国文学花坛中不可或缺的奇葩。“怀才不遇”强调的是A.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C.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D.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19.约翰·戈达德是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15岁时,他立下了要实现127项人生目标的宏伟志愿。在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和难以想象的困苦后,他达成了其中的109个目标。当有人问他是凭借怎样的力量,把那些看起来的“不可能”实现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的言行启示我们A.树立了理想就能实现理想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C.个人价值的实现完全依靠个人的奋斗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实现理想20.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盛兰,从他73岁开始通过捡破烂资助着一批批困难学生,17年来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这意味着①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辨别是非,把握机遇③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1.春节是否继续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人们“纠结”的问题。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意外事故和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没有鞭炮声,年味会变淡了。出现这些不同认识是因为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无需讨论的问题,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某网络论坛上有网友明确表示“肯定会扶”,有网友表示“不会去扶”,也有网友表示“不好说”。材料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呈现主体差异性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受;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段话说明A.穷人和商人们缺少审美观念B.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C.因人而异,并无具体标准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24.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A.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B.努力改变人的先天条件C.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D.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25.比尔・盖茨以他的实力,足以买下纽约,去做房地产老板。但他只关注自己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而不被市场中的暴利行业所诱惑。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只是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不做什么,知道应该放弃什么。比尔・盖茨的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①价值观对人生得失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②“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④要根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去规划和经营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曼德拉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他出生贵族,却自愿放弃就任部族酋长,积极投身黑人解放事业;他身系牢狱27年,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人生的价值既在于贡献,又在于索取②精神力最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财富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7.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载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时代的发展需要弘扬焦裕禄精神,表明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④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需要科学价值观的指导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8.以下说法与漫画《钱不能乱花》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和驱动作用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9.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30.人民的好干部王彦生一生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他常说:“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人来说,欲望高而现实无法满足,就会怨天尤人……我是凭党性凭良心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吗?当个合同工,你要说我不好好干就撤了我。”王彦生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导向作用④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石龙中学2014年高三《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选择题答题卡:
本文标题:2015高三《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