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2)学习是怎样的一个过程?(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学习学习理论的作用第一节联结主义理论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行为(流派)学习理论第一节联结主义理论学习常常通过尝试错误或借助选择性联结而形成学习定律及其修正准备律、练习律与效果律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桑代克(1874-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开创者,联结主义理论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开创者经典实验——迷笼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会开笼子门的猫桑代克的实验迷笼装置之一具体实验情况桑代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试验开始了。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联结-试误说ⅰ学习即联结(connection)联结-某刺激或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S-R的联结S-外部情境-环境刺激内部情境-思想情感R-生理反应-肌肉腺体的反应内部反应-观念、意向、情感、态度ⅱ联结通过试误而建立知识的习得就是尝试-错误-再尝试的过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桑代克称之为尝试—错误学习。他指出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桑代克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1)练习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个体了解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2)惩罚只能暂时抑制一个联结,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一个联结iii试误受三律支配: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令人满意的结果,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就增加,如果跟随以不满意的行为结果,重复的可能性就减小。一个行为当前的结果对他未来的行为起关键作用。练习律—不断地重复一个学会的反应就会增加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这种不断地练习是建立在奖励的情境之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时的预备定势。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并按其准备活动做,学习者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有准备而没有按其准备活动做,就会产生烦恼感;如果没有准备而强制其活动,就会产生厌恶感。动物学习是无意识的,人类学习是有意识的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六阶段问题(相对个体动机的阻抗)动机(各种生理、心理需要)试探(随机的盲目尝试)偶然成功(随机行为的成功强化行为)淘汰选择(选择被满意行为结果强化的行为,淘汰未被强化的行为)整合与协调(复杂行为的整合协调统一)试误说的教育启示: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行为及时奖励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成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中要多做有意义的练习。关注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联结主义评价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虽然有些简单和粗燥,但也有部分的合理性,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介,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机械主义的观点。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其人(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因其消化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巴甫洛夫(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学院院士。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但其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活动的研究。他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与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主要著作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条件反射》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等。经典实验-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学说来源于对狗的消化研究: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经典条件作用: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中性刺激(NS)+UCS---无条件反应(UCR)条件刺激(CS)-UCR=条件反应(CR)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五个重要概念的解释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中性刺激:条件刺激:条件反应:无条件刺激(或非制约刺激)(unconditionedstimulusUCS):指本来就能引起个体某固定反应的刺激。即能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无条件反应(或非制约反应)(unconditionedresponseUCR):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来即可引起的固定反应,亦即由食物所引起的唾液分泌。中性刺激(neutralstimuli):不会自动引起生理或情景反应的刺激。条件刺激(或制约刺激)(conditionedstimulusCS):指原来的中性刺激,亦即与食物相伴或稍前出现的铃声。条件反应(或制约反应)(conditionedresponseCR):指条件作用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即由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ⅰ习得律条件作用-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配,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在条件作用中,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要同时或近于同时出现,条件刺激要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ⅱ消退律条件刺激建立之后,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无条件刺激,即条件刺激不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那么就会出现条件作用的抑制。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就会减弱,渐渐消失。自发恢复ⅲ泛化律在条件作用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会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相似度越高,反应率越高。ⅳ分化律通过选择性强化(差异强化),可使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分辨学习。分化与泛化是互补的过程。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而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泛化对学习迁移也具有一定作用。ⅴ高级条件作用多个条件作用的联合。条件刺激的性质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引起条件反应的是物理性刺激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在条件作用形成之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这种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高级条件作用。即在一级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二级条件作用,在二级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条件作用。凡是能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有了以语言为主的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课堂上的条件作用陌生环境→焦虑上学第一天→焦虑↓较难的数学练习经典条件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的刺激-反应说华生其人(1878~195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主张摒弃意识,将内部心理过程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研究应严格限于可观察的行为,行为的最基本单元就是刺激-反应。1900年,获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9年,出版《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系统阐明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刺激-反映说的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就是条件性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对复杂的习惯进行剖析,习惯中的每个单元就是一个条件反射动作。学习=形成习惯=经典条件反射=S-R华生将经典条件反射应用到了情绪领域的研究。他认为新生儿具有三种情绪反应,而成人所具有的复杂情感体验就是这三种基本情绪对各种情境发生条件作用的结果。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指出,情绪是遗传的模式反应(patternreaction)。出生乳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它们各有其发生的主要情境和典型表现。经典实验恐惧情绪的条件反射实验使用条件反射致使Albert柔软的毛绒物体形成恐惧反应。“小艾伯特恐惧”LittleAlbert是日托中心一健康、正常的儿童,11个月5天大。小白鼠。好奇,用手触摸。铁锤敲铁轨声。经怕、哭闹和爬开。1岁21天,泛化,小白兔、小白狗、白色裘皮大衣。机械主义的发展观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心理学要想成为一门科学,必须考察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模式适于用来建立人类行为的科学华生: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给我一打健康、外形完好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特殊的环境里培养,我敢保证,随便挑出一人来我就能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首领,甚至是乞丐或小偷,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的先辈们的职业或种族是什么(华生,1926)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其人斯金纳(1904~1990),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基本思想操作条件作用强调儿童的外部行为。强调通过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机制控制儿童自身的反应。仅对可测量的经历和行为做机能分析。采用机器教学或程序教学的方法。•斯金纳箱斯金纳发明了“Skinnerbox”箱内装一个操纵杆,操纵杆连接着一个供应食丸的装置。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在这种缺乏明显的无条件食物刺激环境中,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置则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至吃饱。实验中,白鼠由偶然经验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按压杆变成了获取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因此这又是也叫工具性条件作用。一、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1、定义:(一)强化是指能增强反应率的后果。二、强化理论2、分类:强化:正强化:呈现想要刺激增加行为反应负强化:消除或终止不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I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减少反应II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用奖励来巩固良好的行为比用惩罚来制止不良的行为更加有益。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去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在教学中注意:1、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强化程式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的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异同: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性条件作用:
本文标题:31行为学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8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