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共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而新成立的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组织制定有关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策、方法;组织制定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规划和防治方案;负责与有关部门在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组织开展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风险开展评估工作。(顾欣马力)视点:令人谈之色变的“生物入侵”发布时间:2003年03月13日21:06时下,有两件生物入侵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一些地方甚至引起恐慌,这便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食人鲳和植物紫茎泽兰。生物入侵发布时间:2003年03月13日21:18“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但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16种物种危害大发布时间:2003年03月12日22:48在此之前,很多人对“生物入侵”这个词相当陌生,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其实前一段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食人鲳,就是一例。另一例则是“植物霸王杀进成都”。据报道,目前在四川的凉山、西昌、雅安等地霸王草紫茎泽兰已为害甚大。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畜牧业已遭受了空前打击,天然草场被大面积侵占,牲畜因误食这种毒草而死亡。州政府在5年前就出台了红头文件,要求全面动员,防除毒草。但5年过去了,这里几乎成了霸王草的“乐园”。在这种入侵生物面前,人们已经“缴械投降”,放弃了抵抗。残酷的事实告诉人们,对外来生物的引进,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必须对各种综合因素加以考虑,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才能避免因此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已经发生的这两起生物入侵事件,紫茎泽兰是作为绿化而引进的,而食人鲳则是进行科普教育以及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在此之前,我国没有一套相应的生物引进法规,也就是说两种生物的引进都是合法的,而如今要对其进行封杀,有人提出要按“法”办事,甚至要对封杀带来的团体和个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这样的要求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让人们看到它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是多么巨大,或许人们对这一事件就会有全新的认识。无可否认,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我们不能因为其暂时的不健全而忽略了生物入侵带来的严重危害。对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们也不应该采取苛求的态度,相对于外来生物的泛滥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来说,团体和个人的损失要小得多,当国家利益与团体或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要团体和个人利益不是遭到致命的损失,就应该服从大局,牺牲暂时的利益换来的是长久的大局利益,这样的牺牲是义无反顾的,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虽然残酷,但大自然要维持生态的平衡,有一条看不见的奇妙生物链,失去中间的任何一环,便会给脆弱的自然带来巨大的灾难。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人们自由跨越国界已成不可逆转的事实,而如紫茎泽兰类的生物,它的种子是随着飞机轮子、汽车轮子和人们的鞋底到处传播的,因此,抵制外来生物尤其是有害生物的入侵,必须唤醒全民自觉参与的意识,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虽然此种生物入侵不像“疯牛病”之类对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那样直接,但它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最终受到报复的还是生活在这块国土上的人们,唯其如此,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并参与其中。如今,我国针对滥杀滥捕滥砍等现象,已经开始注重动物保护、植物保护,而对这种外来物种的侵入,我们缺乏相应的法律制约机制。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生物入侵,再佐以法律手段,难免会有人不理解,提出各种反对的理由,平心而论,这不是积极的态度。因为在没有任何天敌抑制的情况下,即使天下众生兼谦谦君子,但百密一疏,万一流之于江河,后果实在无法估量。如果仅因“科普”或者“观赏”的名义加以引进,在现代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实属多此一举。更为迫切的是,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南方都市报作者:罗冲水葫芦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附:为水葫芦正名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人们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伤透了脑筋。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等。它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高约0·3米,在深绿色的叶下,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葫芦状茎,因而得名。每年夏秋之间,江河里的水葫芦大肆泛滥,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有弊必有其利,水葫芦也不例外。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葫芦是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武汉专家提出“吃论”:水葫芦的味道像小白菜,是一味正宗的“绿色蔬菜”。爆炒水葫芦、汤煮水葫芦,味道都很不错,除了它的根部并无害处。用它制成的饮料,曾在武汉上市10万余瓶,一销而空。水葫芦还可以加工提炼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治感冒。水葫芦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类生存所需又不能自身制造的8种氨基酸。水葫芦真是个好东西。因此,应为水葫芦正名。这个消息是可信的。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处,我曾亲眼看见农民把水葫芦从河里捞起来,切碎了用来喂猪,猪很爱吃。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猪也不吃这种青饲料了。不料时过境迁,丰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营养化了,导致水葫芦疯长,成了“绿魔”,也是始料所不及的。现在,科学家的上述发现,为水葫芦的“解困”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水葫芦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对它作综合利用,可以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有识见的厂家不妨一试。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美食家们也不妨试吃一下。上海市民日后的餐桌上如能出现这道家常菜,饭店里也推出这款新的佳肴。那么,上海江河里每年涌起的十万吨水葫芦,也许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呢!水葫芦泛滥成灾折射生态安全大问题发布时间:2003年03月13日21:07珠江水系告急、太湖水系告急……入秋以来,一种俗称水葫芦的生物疯狂肆虐我国南方江河湖泊,各地水域警报频传。一百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的水葫芦,如今每年至少投入上亿元巨资打捞。权威人士指出,小小水葫芦,折射出了一个亟需警惕的生态安全大问题。如临大敌:地方政府立下“军令状”“水葫芦怎么会是世界十大害草呢?在我老家,它还能用来喂猪、喂鹅。”不久前上海的一次宣传咨询活动中,一位中年市民的反问显得“有理有据”。这位市民不会想到,就是这小小水葫芦,让上海市政府大动干戈:不仅在今年3月1日立下了“军令状”,发誓“三到五年内基本解决全市河道水葫芦危害”,而且成立了专门机构,布防“大兵压境”的水葫芦。10月16日,上海市水务局发布第一号水葫芦警报,上海水域的水葫芦高峰逐渐到来。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魏菊敏科长说,苏州河6月中旬就有偶尔发现,黄浦江上游的米市渡7月下旬开始出现带状水葫芦。“今年1至8月,上海的水葫芦约有184万吨,目前已打捞近60万吨,剩下的主要集中在中小河道。整治任务之艰巨由此可见。”据广东省环保局介绍,水葫芦目前已在整个珠江水系安营扎寨,其中中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地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负责清洁珠江广州段的广州市水上环卫队统计,从1975年至今,珠江水域水葫芦每十年就增长十倍,1975年平均每天只捞到0.5吨水葫芦,1985年为5吨,1995年为50吨,而现在平均每天接近500吨。水葫芦在我国广大水域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特别是在我国南方诸省危害严重。原产南美洲的这种观赏植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祸从何来:“引狼入室”结恶果水葫芦是“引狼入室”结出的恶果。对水葫芦做过专门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丁建清研究员指出,水葫芦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最终出现今天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养猪先抓料,越抓越有效。”1978年的一则新闻,报道了浙江省桐乡县梧桐公社新南大队当年是怎样“从抓好饲料生产入手,使养猪事业不断发展”的:全大队一年收获水葫芦、水浮莲108万斤,冬季还贮存了水生饲料47万斤,大队集体生猪存栏数达1203头。的确,水葫芦并非一无是处。这种声音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弊大于利,但仍有少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存在不少经济价值,比如说可以净化水质,可以作为饲料和肥料。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所的专家还提出可以制成蔬菜、加工提炼食品、保健品等,一家公司甚至用水葫芦生产出了功能饮料。对水葫芦,究竟是利用还是防治?尽管存在争议,但一些生态专家指出,国内外大量事实已经表明:对于那些连片成灾的水域,迅速采取措施使水葫芦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无疑是最佳策略。何况目前的治理速度和生长速度相比不啻是九牛一毛。“非洲的苏丹曾引进德国设备、技术综合利用水葫芦,后因成本大、收益小而失败。国际上已有失败教训,我们为什么还不吸取?”专家质疑,“如果真的在滇池建厂,用水葫芦生产肥料、造纸甚至发电,那么水葫芦用完后怎么办?难道真要把滇池作为一个长期原料基地不成?”得不偿失:算一笔明明白白帐在我国率先开展生物入侵研究的中科院解炎博士直言,这种“外来物种有益论”正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生物入侵现象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容否认,有人类以来,物种的引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也很难想象中国没有引入土豆、西红柿将会怎样,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物种引入的“双刃剑”效应视而不见: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面对将“有益论”作为盲目引进挡箭牌的做法,关键是要算出一笔明明白白的生态帐和经济帐。数据表明,我国广东、云南、浙江、福建等地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和福建莆田1999年的人工打捞费用就分别为1000万和500万元。“全国总费用有多少,目前没有准确统计,但至少超过一亿元。而且还必须年复一年,持之以恒。”解炎说,“水葫芦对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由于水葫芦疯长,滇池成了臭水塘,七、八十年代建成的理想水上旅游线路被迫取消;滇池草海60年代还有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海菜花等因生存空间丧失而死亡;在一些地区,水葫芦甚至还“波及”社会治安,浓密成片的植株
本文标题:生物 入侵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