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届人教版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
2017届人教版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郑州市质检)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A.对抗共产主义B.争夺世界霸权C.实行政治封锁D.采用经济制裁解析:材料中提到“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说明美国认为苏联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苏联是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斗争,是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号来与美国争霸,因而美国也要积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故B项正确;实行政治封锁、采用经济制裁是措施,不是目的,故C、D两项错误。答案:B2.(2016·皖南八校联考)右幅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解析:标志冷战格局正式拉开的是杜鲁门主义,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故A项错误;美国主观上试图控制欧洲,遏制苏联,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错误;美国的目的是控制欧洲,共同对抗苏联,欧洲一体化晚于马歇尔计划,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促进了欧洲经济恢复,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展,欧洲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故D项正确。答案:D3.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曾对某一历史事件做出这样评价:是美国政府想出来帮助欧洲树立信心用的,至少公开宣传中是这样说的,目的是使其不至于迫于苏联的压力在政治上屈服,走向绥靖和中立。其中“”缺失的文字应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德国分裂解析: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与帮助欧洲树立信心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的措施,与材料“政治上屈服”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描述可看出是美国政府主导的一个机构或计划,而且材料中说是其在政治上对抗苏联的,由此推测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C项正确;德国分裂并不是帮助欧洲,而是使欧洲分裂,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江淮十校”联考)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面临一场热核战争的严重危险,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美苏两国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渐降温,故D项正确。答案:D5.法国前总统曾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与美国展开对抗B.重新确立欧洲在国际格局中的中心地位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解析:“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说明A项不正确。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意思是既要反对美国庇护,又不反对美国,希望西欧各国独立自主,说明主张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出建立统一欧洲的意图,故D项不正确。答案:C6.(2016·海口市调研)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材料中的“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信息表明了它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故C项正确。答案:C7.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灵活性B.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核心重点C.日本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D.美国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解析:“多边自主外交”、“等距外交”;和“全方位外交”说明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灵活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以美日同盟为基础”、“加强美日关系”和“以美日合作为轴心”可知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核心重点,故B项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多边自主外交”、“等距外交”;和“全方位外交”说明日本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美国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16·邯郸市模拟)1970年3月20日,美国在国家安全决定第48号备忘录中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的决定,并通知韩国方面。作为补偿,9月2日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A.美国撤走了全部在韩驻军B.美国放弃了全球扩张战略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D.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解析:美国缩减而非撤走在韩全部驻军,故A项错误;美国调整而非放弃全球扩张战略,故B项错误;美国给韩国军援的同时,并没有撤走在韩全部驻军,故C项错误;美国对韩国政策的变化,表明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故D项正确。答案:D9.“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决定性的一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B.两极格局的结束C.欧洲迈向政治一体化D.第三世界的崛起解析:60年代初,“中苏分裂”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与“1989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而“1989年”东欧剧变影响了苏联的解体,故B项正确;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一体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与“1989年”不符,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但与“1989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云谲波诡。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A.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B.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动荡的主因C.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D.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解析:材料只是反映部分地区动荡,不是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故A项错误;世界动荡的主因是强权国家的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中东动荡”、“日本右翼势力崛起”反映了当今国际局势紧张、动荡的一面;“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趋势,故D项正确。答案:D11.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冷战结束后,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文化的区别,而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A12.(2016·湖南省雅礼中学月考)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下列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崛起大国将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B.中国的“和平崛起”没有障碍C.全球化将加剧大国崛起时的扩张D.中美有可能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解析:据材料“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全球化影响下,中美有可能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6·徐州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材料四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6分)(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据材料四,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10分)(4)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可总结原因是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第二小问对待,美国对待对手的措施就是美苏形成冷战,回答冷战措施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演变,从二次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的史实,可知国际格局的演变是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第二小问变化,结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史实,总结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第(3)问的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可知总结原因;第二小问建立,结合当今世界格局可知不能;第三小问理由,从材料四“大国群体体系”可知,不能建立霸权国家的理由是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第(4)问结合冷战对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消极影响,总结经验教训即是启示。答案:(1)原因: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对待:实行冷战,遏制苏联(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任答两点)(8分)(2)演变: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变化: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6分)(3)原因: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建立:不能。理由: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10分)(4)启示:在尊重和
本文标题:2017届人教版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3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