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麻烦删减到2500字符,不能超过2500字符多层螺旋CT与1.5TMRI成像技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1.5T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在其受伤后48-72h内分别行CT及MRI检查,并对两者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和MRI诊断损伤类型的检出率分别为74.3%和92.9%,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诊断厚度<8.0mm血肿符合率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5TMRI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优于多层螺旋CT诊断。【关键词】CT;磁共振;临床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磁共振成像(MRI)和CT是两种不同的检查手段,两者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方面均有一定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我院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及飞利浦64排CT成像技术对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检查,现就有关内容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70例,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25-75岁,平均(38.7±6.5)岁;临床表现:肢体偏瘫12例,抽搐16例,恶心呕吐20例,头痛22例;致伤原因:打击伤16例,坠落伤20例,交通事故伤34例;其中脑内血肿27例,硬膜下血肿20例,骨折伴硬膜外血肿10例,脑挫裂伤7例,轴索损伤6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26例为3-8分,24例为9-12分,20例为9-15分。确诊标准参考《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分型》标准。1.2方法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飞利浦CT扫描仪IngenuityCore128进行扫描,参数设置:电压、电流125kV和125mA,时间2-3s,窗宽85-110HU,窗位30-55,矩阵512×512;轴位扫描,层距5mm,层厚5mm;重点部位薄层扫描,层距2mm,层厚2mm,扫描基线为OM线,运用PhilipsIntelliSpacePortal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处理。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ESSENZ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颅8通道线圈,参数设置:T1WI:矩阵288×192,TR为380ms,TE为9.7ms;T2WI:矩阵288×224,TR为3500ms,TE为83ms。FLAIR序列:TR为8000ms,TE为83ms;弥散加权(DWI):TR为3800ms,TE为101ms;磁敏感(SWI):TR为49ms,TE为40ms;层厚6.0mm,层间距1.0mm,3mm薄层及加层扫描处理,激励次数1-3次,并综合运用弥散加权(DWI)及磁敏感(SWI)技术。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2结果2.1CT及MRI诊断损伤类型的比较CT诊断损伤类型的检出率为74.3%,MRI诊断损伤类型的检出率为92.9%,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8.7923,P<0.05)。见表1。表1CT及MRI诊断损伤类型的比较[n(%)]类型病理证实CT检查MRI检查硬膜下血肿2015(75.0)19(95.0)骨折伴硬膜外血肿108(80.0)9(90.0)脑内血肿2722(81.5)25(92.6)脑挫裂伤75(71.4)7(100.0)轴索损伤62(33.3)5(83.3)合计7052(74.3)65(92.9)2.2CT及MRI诊断血肿厚度的比较CT及MRI诊断血肿厚度<8.0mm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CT及MRI诊断血肿厚度的比较[n(%)]类型病理证实CT检查MRI检查x2P>8.0mm1717(100.0)17(100.0)//5.1-8.0mm2824(85.7)28(100.0)4.3007<0.051.5-5.0mm158(53.3)13(86.7)3.9683<0.05<1.5mm103(30.0)8(80.0)5.0505<0.053讨论急性颅脑损伤多是外力作用下造成的头部损伤,以脑组织、脑膜、颅骨等机械性形变为主要表现,可继发颅内高压、脑充血或脑血肿等疾病症状。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医师对损伤部位的判断以及救治时间的控制决定着术后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因此,加强疾病检查和诊断,准确定性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目前,CT及MRI技术都是临床检查颅脑损伤的重要方法。其中,多层螺旋CT检查是借助组织对X线吸收的不同差异,通过数字成像后处理技术予以高敏度判断的检查手段,其可以对颅脑损伤的病变类型及具体位置进行准确判断,且对颅骨骨折的检出率比MRI高。但有报道指出,CT检查脑内少量积液、积血的漏诊情况较多。同时,CT在检查颅底、脑干、颞叶边缘挫裂伤、轴索损伤等密度以及小体积病变方面存在一定局限。MRI则是利用磁共振原理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其以脉冲激发磁共振信号,对磁场中组织内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建立三维立体图像,可为医师提供损伤位置及血肿厚度的相关数据。MRI在等密度病灶、颅底以及颅顶处薄层血肿的检查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其次DWI(弥散加权)对脑组织内水分的改变相当敏感,SWI(磁敏感)对脑内小出血灶敏感,所以MRI检查的范围比CT广,CT无法显示的积液、积血影像通过MRI多序列技术可以检查出来。临床证实:MRIT1和T2加权像可以清晰显示颅内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影像学显示颅骨骨折的骨质缺损区T1和T2呈低信号改变;对于颅内出血,MRI可见梭形血肿及剥脱移位的硬脑膜,在急性期(24h内)Tl呈等信号,T2呈低信号;硬膜下血肿在所有MRI序列上,信号强度都高于邻近无信号的骨皮质,因而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借助DWI及SWI可对脑组织内的积液以及较小出血灶进行明确诊断,且这一序列确定病变范围更广。本结果显示:MRI诊断损伤类型的检出率为92.9%,高于CT检查的74.3%(P<0.05);两者诊断厚度<8.0mm血肿符合率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了MRI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优势更加明显,特别是颅内血肿、挫裂伤及等密度硬膜下血肿。不过,MRI检查时间较长,躁动、昏迷以及体内留有金属物质的患者均不适用,所以,急性脑损伤的检查应根据情况灵活使用CT及MRI检查,CT检查阴性病例与病情比较不符合者,可进行MRI检查,提高诊断阳性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综上所述,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方面,将MRI检查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临床应进一步推广MRI诊断方法的实施和运用。参考文献:[1]李小民,周和平,陈萍等.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4,12(2):152-154.[2]吴显峰.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价值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35):234-234,235.[3]付振杰,付瑜莹.CT与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96-1197.[4]李晋,左超,刘云阳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评价的临床应用[J].磁共振成像,2015,22(4):271-276.
本文标题:414易婷孙小俊加急返修飞利浦64排CT多维重建技术与西门子15T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3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