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4古代汉语词汇学(上)
第4课古代汉语词汇学(上)(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能够辨析一些常用词古今词义的差异。教学内容:一、古今词义的异同;二、常用词古今词义的差异举例。教学重点与难点:古今词义的差别。教学过程: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今汉语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中,词汇的发展最快。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学习古代汉语,应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例如“马”、“牛”、“羊”、“鸡”、“大”、“小”、“高”、“低”、“山”、“水”、“日”、“月”、“人”、“手”、“笑”、“钓”、“盐”、“铁”、“蜻蜓”、“蟋蟀”等。像这样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极少数,它们是基本词汇中的词,是语言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如“该”,在上古和中古的常用意义是“完备”、“具备”。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到了中古以后“该”才有“应当”的意思。再如“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裹)旗之杆。”3.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最应该注意的一种情况。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例如“劝”,上古“劝”只有“勉励”、“鼓励”的意思。《说文》:“劝,勉也。”《齐晋鞌之战》中的“以劝事君者”、《荀子》中的“劝学”,都是“鼓励”的意思。古代所谓的“劝农”、“劝耕”、“劝穑”,都是鼓励、奖励农业生产。在上古,“劝”字总是用于积极的鼓励,而不用于消极的劝阻,鼓动别人做坏事不能说“劝”。现代汉语中“劝”的劝说、劝告义是从勉励、鼓励义引申来的,这在汉代就产生了,如《史记·商君列传》:“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又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例如,《宫之奇谏假道》:“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在古代汉语中,“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复”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复”。又如“给”,在上古,常用意义有两个,一是形容词,食用丰足的意思。二是动词,供应、供给的意思。《齐桓公伐楚》:“敢不共给?”《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给”的“给予”义是后来才产生的,是从“供给”义发展来的。在词义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完全相异,而在同中有异,这种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词义范围的扩大、缩小与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轻重不同等方面。(1)词义扩大例如“菜”,《说文》:“菜,草之可食者。”古代的“菜”是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后来“菜”的词义扩大了。又如“睡”,《说文》:“睡,坐寐也。”“睡”在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欧阳修《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这两处的“睡”都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后来,“睡”的意义扩大了。又如“雌”和“雄”,原来是区别鸟类的阴阳性的,现在用来区别一切生物的阴阳性了。不光是动物有雌雄之别,花蕊也有雌蕊、雄蕊之别。(2)词义缩小例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秦汉以后,一般民房就不能称之为“宫”了,只有封建帝王的殿堂、住房才能叫“宫”,如“阿房宫”、“未央宫”。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了。现在,只有某些文化娱乐场所才称“宫”,如“少年宫”。又如“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论男孩女孩都叫“子”。《论语·公冶长》:“以其子妻之。”这里的“子”指女儿。后来,“子”只指儿子,不再指女儿。又如“穀”(今简化作“谷”,“谷”本来表示山谷),《说文》:“穀,百穀之总名。”《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后来“穀”的词义缩小了,只指稻子的果实。(3)词义转移例如“汤”,本义是“热水”,如“赴汤蹈火”。现在则是指菜汤、米汤等。又如“穷”,在上古,其中心词义为境遇不好,走投无路;或者仕途不得志,或者政治主张行不通。后来“贫困”义上升为中心词义。(4)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爪牙”,本指勇猛得力的帮手,今义近于走狗,由褒义变为贬义。又如“谤”,古代指批评议论,无所谓褒贬,是个中性词。如《左传》:“士传言,庶人谤。”“谤”的今义指“诽谤”,是贬义的。又如“祥”,古代主要的意思是预兆、征兆,是个中性词。《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后来“祥”表示吉祥,是个褒义词。又如“小丑”,“丑”是类的意思,本来指地位低下或政治上不重要的人物,是个中性词。后来“小丑”变成了贬义词,如“跳梁小丑”。(5)词义轻重的不同例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古义轻,今义重。又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异苑》卷五“感激而死”。“感激”的今义相当于“感谢”,词义变轻了。二、古今词义辨析举例1.脸《说文》无“脸”字,《韵会》:“脸,目下颊上也。”“脸”是古代妇女搽胭脂的地方,指的是颧骨部分。温庭筠《菩萨蛮》:“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诗词中常见“红脸”、“桃脸”、“胭脂脸”、“双脸”等用语。古代的“面”相当于现在的“脸”。2.臭在上古汉语里,“臭”字不用作形容词,而用作名词和动词。名词“臭”是“气味”的意思。《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3.信上古“书信”叫“书”,不叫“信”。“信”有“使者”的意思。《世说新语·雅量》:“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杜甫诗)“书信”指“书与使者”。4.涕在上古,“涕”是眼泪的意思,“泗”是鼻涕的意思。《诗经》“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5.去去:在上古,“去”是离开,反义词是“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指孟子离开了齐国。现代汉语里“去世”指人死了,即人离开了人世,正是古代汉语的遗留。《说文》:“往,之也。”往:不带宾语,反义词是“来”。之:带宾语。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在上古是转弯的意思,引申为环绕、运转、旋转等。大约在唐代,“回”才有“归”的意思。6.稍在上古,“稍”是“渐”的意思。《史记·秦始皇本纪》:“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稍”大约在唐代产生出“略微”的意思。7.恨“恨”在古代主要是“遗憾”的意思。先秦一般用“憾”,汉代以后才常用“恨”。《说文》:“恨,怨也。”古代“恨”的程度比“怨”轻,现代“恨”的词义加重了。8.走古代“走”的意思是“跑”。《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走狗”本指跑得快的猎狗。古人走路用“行”表示。9.狱汉代以前,“狱”指官司、案件,不是指监牢。《墨子·非命下》:“听狱治政。”先秦时期“狱”和“讼”常连用,有“断狱”、“听狱”的说法。汉代以前监牢叫“囹圄”。汉代以后,“狱”可以指监牢。10.错“错”在上古有“交错”的意思,没有“错误”的意思。“过”是“错误”的意思。如《晋灵公不君》:“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1.币“币”字在上古并没有货币的意思,而是指礼物。《说文》:“币,帛也。”上古外交官带的礼物一般有玉、马、皮、圭、璧、帛六种,称为“六币”。到汉代“币”已有了货币的意思。12.怜在古代汉语里,“怜”字的常用意义是爱,而不是怜悯。《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爱怜”为两个同义词连用。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怜”为可爱,令人喜爱。
本文标题:4古代汉语词汇学(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5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