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3.3.1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盐津县中医医院外科肠痈诊疗方案22012年盐津县中医医院外科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固定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而右下腹阑尾区点固定性压痛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体征。阑尾炎属祖国医学“肠痈”范畴,本病多有进食厚味,恣食生冷等因数,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到失职,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腑血络受损,淤血凝滞,痰热互结,导致血肉腐败而成痈脓。一、病名中医病名:肠痈TCD编码BWV020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ICD编码K35二、诊断(一)、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二)、中医诊断31、诊断要点①病史:暴饮暴食,寒温不是,劳逸损伤病史:②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初期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或1—2天内转移到右下腹。初起腹部隐痛,或阵法性加重,化脓性阑尾炎开始多为持续性跳痛,坏疽后即变为持续性剧痛:③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多伴有纳差,便秘:④腹部体征: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腹痛拒按,按之坚硬,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⑤全身表现: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可有头晕、头疼,乏力等症状;体温持续升高,应考虑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的可能。少数热营入血、可有寒战、高热、神晕,谵语等表现。⑥舌脉:初期舌多红,苔薄黄;后期舌红降,苔黄燥,脉象早期浮数,晚期滑数或细数;2、类证鉴别①右侧尿石症:突然出现右下腹绞痛。②向阴部及股内侧反射,但腹部体征部明显,右肾区有扣击痛,可有尿频、尿急或血尿等症状,一般无发热。②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法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上腹为重,本病可出现黄疸;(三)西医诊断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②可有恶心、呕吐;4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④可有发热;⑤白细胞计数增高;三、中医治疗辨证施治: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瘀滞型、湿热型和热毒型。1、内治法(1)瘀滞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固定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和黄腾煎加减:大黄6g、牡丹皮10g、冬瓜仁10g、芒硝1g、红藤10g、银花10g、紫花地丁10g、连翘10g、乳香10g、没药10g、元胡10g、炙甘草6g。(2)湿热型症状: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扪及包块,壮热、纳呆、呕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川楝子10g、元胡10g、白芍15g、牡丹皮10g、大黄6g、蒲公英10g、枳壳10g、木香10g、炙甘草6g。(3)热毒型5症状:腹痛加剧,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或恶寒发热,时时出汗,烦渴,呕心呕吐、腹胀。便秘或痢下不爽:舌红降而干、舌苔黄厚、脉洪数或细数。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大黄6g、牡丹皮10g、桃仁10g、冬瓜仁10g、芒硝10g、黄芪30g、甲珠10g、川芎10g、当归10g、皂角刺10g、甘草6g。2外治法急性阑尾炎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如阑尾脓肿形成,可先行穿刺抽出脓液,(2-3)天抽脓一次。注入抗生素,再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用。四、难点分析1、中医治疗难点:我科收治的肠痈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及少数腹腔炎症重,脓液多的患者术后3月至1年内出现肠粘连症状;部分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晚,病情恢复较慢。2、应对措施:加强中药辩证施治,提高中医辨证准确率。术中预防应用防粘连液。术后辨证应用中药,对中药汤剂难以接受的患者,可给予选择应用中药灌肠、中药配方颗粒以及针灸等治疗,也可几种方法同时运用。对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较高,可选择应用抗生素。五、临床效果及疗效评价方法6(一)临床效果:中药治疗能在3天内使体温恢复正常;5天内有效缓解切口红肿疼痛;3天内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向正常。避免了脓毒血症的发生,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肠粘连率。(二)疗效评价方法: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2-94)局部症状、体征:切口红、肿、痛;全身症状:体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B超检查:阑尾残端成脓及周围肠粘连情况。(三)观察时点:1、症状体征: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5天、第6天各记录症状、体征等基本情况;2、客观指标:(1)血常规: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5天各检查一次;(2)腹部彩超:在治疗前、治疗第6天各检查一次。如合并切口感染化脓需彻底引流。(3)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化验正常。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7(4)评价方法肠痈主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腹胀、乏力、发热等症。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8盐津县中医医院外科肛漏诊疗方案92012年盐津县中医医院外科肛漏(肛瘘)中医诊疗方案结合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和学科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充分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优势为重点,加强肛肠专科疾病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优化中医药治疗肛门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加快学术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将对肛肠科常见疾病全面进行临床诊疗方案的整理、优化工作。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肛漏TCD编码BWG050西医病名:肛瘘ICD编码K60.3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又称痔漏。有肛痈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2)疾病分类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10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硬条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11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三、中医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3)保持肛门清洁。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辨证分型论治:(1)湿热下注证候: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2)正虚邪恋12证候: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治法:扶正祛邪。代表方剂:托里消毒饮加减。常用药物: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等。(3)阴液亏虚证候: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法:养阴托毒。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加减。常用药物: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等。3、外治法:(1)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用沸水冲泡药品,先熏后洗,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肛瘘协作分组协定方:组成:野菊花20g、蒲公英20g、艾叶20g、苦参15g、黄柏15g、花椒10g、大黄10g、冰片1g。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13主治:肛瘘症见红肿疼痛,下坠,湿痒等。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2)外敷法: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拔毒膏、金黄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4、手术治疗:(1)治疗原则: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去除病灶、引流通畅,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治疗的关键是清除感染的肛腺,将瘘管内感染的组织彻底清除。其他非手术疗法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2)手术方法:肛瘘挂线术:挂线疗法的机制是依靠挂线,逐渐收缩的机械作用,使引流通畅,从而防止急性感染的发生。这种逐渐剖开瘘管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被挂线以内的组织,在逐渐被切开的过程中,基底创面也逐渐开始愈合。括约肌虽然被切断,但断端已被瘢痕组织所固定,断端不致因切断而回缩,使分离不会太大,愈合后瘢痕小,不会引起肛门失禁。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3)术后处理14A.术后根据创面情况控制排便48h,在每次排便后,熏洗坐浴。B.创面每日换药1~2次,酌情选用拔毒膏、九华膏、生肌玉红膏等。C.术后注意膳食,宜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菜花、芹菜、白菜、青菜、香蕉、梨、猕猴桃等,加强营养。忌辣椒、生葱、生蒜、韭菜、胡椒等辛辣刺激之品及羊肉、荔枝、桂圆等大热之品。5、护理调摄(1)饮食洁净:不洁饮食,可导致腹泻,易造成肛门部感染。(2)定时排便: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防止大便干结,损伤肛管,造成感染。(3)保持清洁:养成便后洗净局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门的习惯,保持肛门清洁。(4)操作轻柔:在肛门常规检查时,要轻柔,切忌暴力,以免损伤肛门。同时,大便干结需做灌肠时,也应注意,不要造成肛门损伤。(5)尽早治疗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应尽早治疗全身疾病,才能控制由此而带来或加重的肛门感染。四、确定难点及确定理由1、难点分析1)中医认为肛漏内口是肛漏形成及反复发作的病根,临床上采用拔根塞源的治疗方法彻底处理内口。临床手术中如果没有处理内口过感染源可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治疗。正确找到和处理好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手术治疗的难点。肛瘘是由肛腺感染所致,肛腺借肛腺导管开口于肛窦,原发感染病灶多在肛窦处即内1
本文标题:3.3.1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7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