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地理学的本质特征自然地理学: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特征: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地理环境系统: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2、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学意义自转:1、地面方向及地理坐标的确定2、昼夜交替及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分配3、沿地表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4、地球形状的形成与弹性变形产生5、产生了地方时公转:1、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2、昼夜长短变化(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3、形成自然带4、二十四节气的划分3、地球表层系统的含义及其时空特性含义:是指与人类直接相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起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时空特性:1、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2、层次性(5个圈层:岩石、水、大气【3个无机】、土壤【1个类有机】、生物【1个有机】)3、节律性(昼夜节律、季节节律、超年节律)4、开放性【(1)地球系统源源不断接收太阳能量(负熵流)。(2)从全球看,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常数实际上是变化的。(3)对于冬半年和夏半年来说,能量收支是不平衡的。(4)吸收太阳辐射,部分转为长波辐射至太空。(5)动量输入,引力、引潮力、电磁力,以及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陨石、陨铁)。】5、稳定性(太阳辐射能力、地球公转轨道、地球内部各种运动)6、均一性(平衡性和稳定性)4、确定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方法方法:1、地层层序律(先沉积的更老,后沉积的更新)2、生物地层学法(生物演化规律)23、岩石地层学法(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变化来对比划分)4、构造地层学法(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5、岩石切割律(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5、地球演化主要分哪几个代主要分为:1、太古宙(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2、元古宙(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3、显生宙【古生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6、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及相关的代表性地貌形态(未完待续)【难点】主要分为:1、水平构造(方山地貌【桌状山】)2、单斜构造(单面山)3、褶皱构造(背斜山与向斜谷、地形倒置、长轴褶曲与平行岭谷)4、断裂构造(断层崖、地垒与地堑)5、火山构造(火山喉管、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主要有锥形火山和盾形火山。)7、沉积岩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的含义整合接触:在地壳长期处于缓慢下降的地区,沉积物一层层连续沉积,新的地层覆盖在老的地层之上,层理互相平行,说明沉积时间无间断,沉积物是连续沉积的,并且上下层之间存在接触关系。假整合接触:地壳运动由下降转为上升,而在上升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只是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而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从而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某一时代的地层,但新老地层仍然平行,称为假整合接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地壳在由下降转为上升过程中,原先沉积的地层发生强烈的变形,经风化剥蚀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时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明显的缺失,而且上覆新地层与下覆老地层之间成一定角度相交,称为不整合接触。8、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及表现基本类型及表现:1、离散型边界(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大西洋中脊、太平洋洋脊),大陆裂谷带】2、汇聚型边界(消亡边界)【俯冲边界(海沟—岛弧—盆地系、火山—地震带),碰撞边界(活动造山带)】3、守恒性边界(平移剪切型边界)【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可发生构造形变和动力变质作用】4、威尔逊旋回9、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全球板块划分:(全称为:岩石圈板块)1、太平洋板块2、欧亚板块3、非洲板块4、美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5、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澳洲板块)6、南极洲板块10、水循环的基本类型及各自含义3大循环:概念:发生在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部循环。小循环:概念:发生在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内部循环。1、海洋小循环: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2、陆地小循环: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内流区小循环】Ps:水循环机理:1、服从质量守衡定律;2、太阳辐射和重力是基本动力;3、涉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4、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11、理解水量平衡水量平衡(waterbalance):概念: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input)的水量与支出(output)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有如下几个特点:1、全球水量是平衡的2、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陆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3、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4、海洋气团在陆地降水中起主要作用12、洋流的概念及类型概念: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且非周期性地运动。类型:1、按洋流成因分(1)潮流(旋转流、往复流)【天体引潮力】(2)风海流【盛行风风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3)密度流【密度小的地方,海水体积大,海面升高;密度大的地方,海水体积缩小,海面下沉。造成压强梯度力】(地转偏向力)(4)补偿流【水平补偿流(离岸流、沿岸流)、垂直补偿流(上升流、下降流)】2、按洋流性质分(1)暖流【暖区流向寒区、低纬流向高纬】(2)寒流【寒区流向暖区、高纬流向低纬】3、按流经的地理位置分:(1)赤道流(2)大洋流(3)极地流(4)沿岸流13、洋流以及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见下表:影响实例4气候促进全球热量和水分交换影响沿岸地区气候暖流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寒流减温减湿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荒漠形成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世界三大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上升流海域形成大渔场秘鲁渔场海洋环境加速了海洋污染的净化扩大了海洋污染的范围航海事业顺风顺水比逆水航速快、节省燃料北印度洋冬、夏季航线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1、海洋本身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2、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3、海洋中运动着的水体——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调节纬度间的温差、破坏气温唯独地带性分布】(2)洋流还对降水和雾有很大的影响。14、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南方涛动15、大洋表层环流模式的特点大洋表层环流与盛行风系相适应,所形成的格局具有以下特点:4、以南北回归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5、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6、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7、在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8、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去。16、北印度洋季风漂流的特点北印度洋季风漂流:(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季风漂流)1、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东北季风漂流;逆时针。2、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西南季风漂流;顺时针。17、描述河川径流的主要特征值(水情要素)含义特征值:1、径流总量W: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总水量。2、径流深度Y:某一流域径流总量与该流域面积之比。3、径流模数M:单位时间单位流域面积上的产水量。4、径流系数α:任一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5、模比系数K:又称径流变率,是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模数(或流量)与该时段径流模数多年平均值之比。18、潮汐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理以及变化概念:潮汐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升5降运动。形成原理:引潮力并不是引力,而是两个天体之间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引潮力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变化:(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转,在一个朔望月(29.5天)内,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位置的变化相应引起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当初一(朔)和十五(望),太阳、地球、月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一月中两次最大的日月合成潮,高潮很高,低潮很低,潮差最大,即为大潮。19、海洋的组成1、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2、海【地中海(陆间海、内陆海),边缘海】海是靠近大陆,深度浅(一般在两三千米之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并具有独立海流系统的水域。3、海湾海湾是海洋伸入大陆的部分,其水域的深度和宽度向大陆方向逐渐减小。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湾口处的等深线作为洋或海的分界线。4、海峡海峡是连通海洋与海洋之间狭窄的天然水道20、沼泽的特征及成因特征:1、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2、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泽植物3、有泥炭积累或无泥炭积累,但又潜育层存在。成因: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首要因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所以沼泽主要分布在冷温或温湿地带。【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21、年径流量变差系数与自然地理因素有哪些密切关系22、什么是海洋荒漠化?我国海洋荒漠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3、冰川在地球环境中的意义1、冰川对大气的影响【南极冰盖】2、冰川与海洋的相变转换地球气候转冷时,水从海洋转移到冰川上储存起来,冰川规模增大,导致海面降低;地球气候转暖时,冰川融化,导致海面抬升。24、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含义及特征625、影响地下水动态主要有哪些因素26、地下水污染的含义及其主要的污染途径?27、水资源的含义与特性?28、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点工作29、土壤、土壤肥力、主要物质组成30、土壤质地可分为哪三大类型31、熟悉土壤剖面结构32、主要成土因素33、土壤主要发生过程34、全球土壤退化现状体现在哪些方面35、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因子、限制因子、生态平衡的含义36、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7、食物链含义及类型3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39、林德曼效率40、正反馈、负反馈及举例41、生态修复中人为干预措施可以分为哪三种途径42、湿地含义及价值743、农业生态系统特点44、地域分异及地域分异规律45、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46、垂直地带普的四条重要界限47、垂直地带的特征48、带段性分异、省性分异49、自然地域界线及其基本类型50、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本文标题:50题部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7619 .html